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论磁盘化书稿的校对

作者:张敏来源:《视听》日期:2016-06-25人气:683
 

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出版工作的日益多样化和讲求时效性,要求出版工作依据市场需要缩短生产周期,以迎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就使得出版工作节奏日益匆忙和紧迫,造成原稿出错率高,并呈有增无减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图书质量。为了减少差错率,一直以来,作者、编辑、校对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纠正稿件错误的责任,防止疏漏,把好图书的编校质量关。然而,当今时代,电脑技术已在写作稿件和编辑排版的过程中普遍应用,作者写稿、改稿已完全脱离了纸笔,磁盘化原稿使校对人员往往面对的是无原稿的校样,校对对象、程序、方法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现象无疑造就了网络时代校对工作的新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对校对工作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一、 原稿校样同一:现代校对工作的全新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磁盘稿件的采用,校对客体的形态就有了质的变化。新的校对客体只有一个磁盘打印稿,失去了比照物,校对最终将无原稿可对。面对新的校对客体,作为校对主体的校对人员的工作也将在内容上产生质的变化。因此寻找和总结新的工作重点和新的工作流程是当前校对工作转化的方向。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新的校对客体——磁盘稿件中将书稿的差错“非”和录入的差错“异”合而一都表现为“非”。这样,在无原稿可供比照的情况下,校对主体的功能已不再是低级的机械性“见字对字”的“校异同”,而是转移到知识性、灵活性、是非判断能力较强的“校是非”这一高级校对功能上。

(二)工作流程的更新

校对工作在原稿磁盘化的形势下,将完全取消传统工作程序中的“折校”环节而直接进入“读校”环节。这样,便打破了以往“三校一读”一校、二校先核对原稿与校样中的“异”而三校、通读再纠正原稿与校样中所遗留的“非”的工作流程,使校对主体对校对客体直接进行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的通读检查工作。

二、重点在校是非:现代校对工作的内容创新

校对客体的变化促使校对功能提升,校对工作的内容就必须创新以适用新的课题和新的功能。校对工作主要是以校对主客体之间存在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的。一方面,校对客体——校样,是文字、图画和各种符号的载体,存在着有关标准、规范和各种事实、事理不合的“非”;另一方面,校对主体——校对工作人员,要运用自己在校对技术、校对文字方面的专长和博杂的识记以及优良的校对心理素质,通过加强与作者和编辑及录排人员的协作,有组织、分职级地校正校对客体的“非”,逐步达到出版物无编校质量差错的总目标。校对人员的天职就是发挥其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以匡补书稿在各工作环节中的留错,挑错灭错是校对工作的唯一职责。这一唯一职责使校对主体的工作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认识校对课题的差错和改正校对客体的差错,具体地说就是对校对客体进行“质疑”和“排疑”。“质疑”是基础条件,“排疑”是最终目的。

(一)质疑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校对客体差错的来源。磁盘稿件的差错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作者留错。主要包括作者在写稿过程中产生的专业性、知识性留错,以及对出版规范细节知之不多而造成的成书体例、版式等方面的差错。二是编辑留错。编辑的思维特点往往使其注意原稿的思想性、艺术性,导致对原稿细节性问题注意不够、加工粗糙等,造成原稿继续留错。编辑审稿失察不仅会使作者遗留的专业性、知识性等隐形差错继续存在,且还会有版式设计等方面的差错留存。三是录排留错。这一环节所产生的差错范围较广,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①录入文字时所产生的差错。现在普遍采用五笔字型录入和拼音录入两种录入方法。五笔字型录入会因字根组合不当而出现与整句意思不符的错字、“奇”字;拼音录入则因拼音不准或同音字混淆而产生别字、同音字误植及异体字等。这些文字性差错都是稿件中常见且数量众多的是非性错误。②计算机软件不兼容所产生的差错。由于计算机应用起步的差异,各种档次机型并存,排版制式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不同机型、应用软件之间校样转换过程中容易产生漏段漏句,同时也易产生字体变形、字号变化等版式方面的差错。③计算机“病毒”所引起的差错。被计算机病毒感染的稿件常常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差错,这往往都是一些不容忽视的显性错误。四是校对留错。一部书稿通常会经过多次交叉校核,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也会因原稿加工粗糙、录入出错率较高,或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工作时间较长产生疲劳等诸多因素,出现漏校、错校的留错现象。

其次,需要了解的是校对客体留错的规律。传统校对客体的留错表现形式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显性差错;一是隐性差错。传统校对客体中的显性差错即表现为确定性的、不变性的校样与原稿间存在的“异”,而原稿磁盘化后造成原稿校样同一的现象使这种“异”全面转化为无定性的、多变性的“非”,即隐形差错。也就是说,原告磁盘化后校对人员要调整校对心理,重新总结校对客体的出错规律,将工作重点全面投入到是非性的隐形差错方面。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稿录入及排版工作有效加快了工作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出现了以往铅排中不会出现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校对人员在熟悉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的同时,创新校对思维,对磁盘化原稿产生新的质疑。磁盘化原稿的留错仍可概括为版式差错和文字差错。对磁盘化原稿的留错质疑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①有无由于计算机病毒感染而产生莫名其妙的错误;②字体、字号以及版式是否统一,插图位置是否随文走,有无不适当的转行和字符重叠等方面的问题;③公式、表格处是否由于重新录入、排版产生新的差错;④文字中的外文符号转换是否正确;⑤有无漏句或漏段现象;⑥错改和漏改(这类差错通常发生在上次改红附近);⑦录入过程中所产生的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繁简字、异体字等文字性差错,及原稿写作过程中的词语搭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语意杂糅等语法差错;⑧作者和编辑所遗留的专业性、知识性差错等。

(二)排疑

消灭校对客体存在的一切差错是校对主体的终极目标。在结合传统校对理念对新校对客体产生新问题的来源和规律做出总结后,校对主体将从新的质疑角度对校对客体进行行之有效的排疑工作。校对课题差错按其结构层次大致可分为:①技术性的,如版式等;②文字性的,如用字、用词、造句等;③博杂性的,如知识性、政治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它们之间的表现形式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有交叉和转化,这就要求校对主体应该有侧重点地交替进行排疑工作,使校对客体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技术性差错的排疑工作因为既有校对技术规范的有章可循,又有版样设计的明确规定,可依照标准独立进行一次全面的核查纠错,还可在通读稿件中进行微观的二次核校,所以,排疑较彻底,工作难度较低。文字性、博杂性差错的特点为包罗万象、千奇百怪、灵活多变,且在校对课题中多以隐藏的、无规律的形式存在,所以,排疑面较广,工作难度较高。大多博杂性差错会因文字性差错造成,而大多文字性差错中也包含了博杂性差错,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这两项差错的排疑也是交替进行的。首先,文字性差错的排疑是基本的、先行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交流思想的工具,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文章,即组成了校对客体内容的表现形式。汉字,作为校对客体内容的基本要素,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差错多样。校对人员必须在熟悉汉字结构特点和规律上下功夫,提高自身的辨字能力,使校对客体的字形正确、词义准确、句子符合语法规范。使用正确规范的语言文字,是校对客体的一项重要质量标准。其次,博杂性差错的排疑是深层的、高端的。稿件的门类来源众多,天文、地理、艺术、历史、金融、科技等无所不有,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极其庞杂。校对人员必须培养广泛的兴趣、涉猎广泛的知识而成为“杂家”,以便在进行文字性差错排疑工作的同时,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借助工具书的比勘,使校对客体知识性确凿、政治性严谨、科学性严密、艺术性完美。校对主体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校对质量标准。技术性、文字性、博杂性差错排疑工作的交叉结合,有力地补充了运用传统校对理论校对磁盘化稿件的不足。

会不会质疑、能不能质疑,是衡量一个校对人员文字水平和知识功底的标尺,而准确、彻底的排疑才是考核一个校对人员业务能力的准绳。

三、人校机校结合:现代校对工作的质量保证

人—机结合校对,是计算机技术介入出版业以后出现的具有革命意义的校对形式。计算机校对软件以其智能化体现了速度快、功能多的优势,不会因生理疲劳而产生注意力分散,也不会受先入为主思维定势的影响。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得知,这一人所不及的优势有力弥补了人校因疲劳和思维定势而产生的误校、漏校情况。在终校后增加一次计算机软件扫盘工作无疑会对稿件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但是汉语具有极其复杂的系统模式,计算机软件所采用的语言模型不可能与汉语语言完全吻合,这就使计算机校对软件极易出现错检和漏检,这则需要校对人员通过人工辨识来作出判断和补检。另外,计算机校对软件只能核检出稿件的盲点,并不能自行校改,这也需要校对人员通过人工操作,根据校对软件的提示有选择地再次改正稿件遗留的差错。显而易见,计算机校对软件是人工校对的有力辅助工具,但它绝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校对的重要作用。因此,人—机结合校对、人—机优势互补才会有效地缩短校对周期,提高校对质量,使校对工作如虎添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审美意识:现代校对工作的素质要求

校对是一种学识性、文字性、技术性的工作,也是一种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在校对工作中,校对主体的工作对象——图书,本身就是一件美的精品。现代磁盘化稿件校对客观上要求校对人员要加强审美意识,从而更好地保证校对质量。图书的美,总体上表现为内容与形式之真、善、美的完美统一。黑格尔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真是美的基础,而美是真的外在表现。校对工作的过程,校对主体按照审美的原则对校对客体进行美丑的感受和辨析,从而发现校样的错误,进而改正校样的错误,最终使校样的内容、文字、版式都符合审美理想,这本身就是一种质疑纠错、去伪保真的审美创造性活动。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求真、求善、求美的同时,通过在某个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察和鉴赏,也完善了自我的知识储备和纠错敏感度。校对主体工作中的审美意识,不仅使自身的知识面拓展了,文字表达水平提高了,观察力和反应力增强了,而且这些在工作实践中得到的素质提升又会反作用于校对客体,最终再回到工作实践中去,达到在校对中学习、在学习中校对的完美结合。这也会使校对工作不再机械简单、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乐趣无穷。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出版业“告别铅与火,驾驭光与电”的新历史时期,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无疑给这一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在优化出版产业的同时也使出版业的具体工作产生了新的格局。这要求我们校对人员应在新的工作形势下,摒弃传统,创新意识,调整工作结构,优化工作作风,切实有效地解决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校对人员要践行“乐其业、尽其职、负其责、精其术、竭其力”的韬奋精神,以极端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服务于读者、作者和编辑,做好图书质量的最后把关人。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