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后期制作中的编辑意识
受到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影响,电视新闻的受众面有减小的趋势。为了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除了要挖掘社会热点素材之外,还要在新闻表现形式上有所提升。网络新闻和自媒体的受众面比较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声音和图像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尽管很多内容非常乏味,但是确实提高了其点击率。对此,电视新闻需要在后期制作中提高技术,从而提高新闻的表现张力,进而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电视新闻有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大众的思想意识形态主要还是受到主流媒体的影响。然而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如果电视新闻没有互联网平台上的自媒体有吸引力,大众的思想意识就会受到其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后期编辑的意识,提高电视新闻的品质,不仅是新闻行业对高品质的追求,更是在多元社会稳定舆论导向的需要。
一、电视新闻后期制作中编辑意识的重要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中编辑意识对新闻的呈现状态有重要的作用。第一,记者采编回来的新闻主要是文字形式的素材,同时配有摄像师的录像。后期制作中如果能够让文字内容与摄像同步呈现,有利于大众对新闻事实的直观了解。第二,电视新闻的主要作用不是简单的记叙文,它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社会问题,从而对大众的思想观念起到指示或者引导作用。这就需要后期制作中编辑有意识地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进行分析,对其趋势进行预判,从而将同类事件进行归纳,揭示社会上的某些真相,最终引起大众的反思。第三,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主要是将文字变成声音,并与相应的图片呼应,从而提升新闻成品的可读性。声音与图像的处理需要专业的技术,高品质的后期制作能够通过背景声音的和谐或者不和谐来渲染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可以通过镜头的推远或者拉近来制造一种视觉的冲击力来反映新闻主人公的心情。
二、电视新闻后期制作中编辑意识的养成
(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
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所以电视新闻后期制作中的编辑要提升自己的职业记者的素养,具体的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记者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来丰富常识;二是多与记者同事进行业务沟通,间接丰富自己的记者经验;三是与记者同行进行采访工作,了解记者工作的流程,同时也在思想上与记者保持同步,有利于对后期制作中的文字进行润色。
(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让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的各个工作人员同时进行工作,从而提高后期制作的工作效率;能够让各个环节负责人关注整个新闻的制作过程,从而有利于合理地处理技术争议。良好的协调能力可以让性格各异的同事有机地组成一个团队,在各个环节的工作交流中减少摩擦,从而提升电视新闻制作团队的合作精神。良好的团队有利于在新闻制作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能够开展创新性的工作。
(三)要有精湛的节目剪辑技术
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的。精湛的节目剪辑技术是需要大量的经验予以保证的,同时也需要后期编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编辑的节目剪辑技术。第一,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通晓各种文体结构,能够根据新闻事件的性质来选择与之对应的文体进行剪辑,让报道的事件跌宕起伏,引起大众的关注,从而避免平铺直叙的手法弱化新闻的受众面。第二,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信息捕捉能力。每天在互联网上浏览大量的资讯,从点击率上就可以知道大众的关注热点。根据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对照热点网评进行分析,可以顺着热点网评或者逆着热点网评切入节目,进而提高大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这就要求编辑迅速做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需在短时间内决定。由于电视新闻的播放时长可能会根据当天的综合情况进行调整,如何对既定新闻内容进行剪辑取舍需要编辑快速决定。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新闻原意,编辑工作者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提升编辑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在工作中进行如下练习。第一,对于一个新闻事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让自己的新闻思路更加宽广。与此同时要理清各种思路对应的逻辑关系,这样可以灵活应对变化。第二,提升后期编辑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既定新闻内容进行调整,必然要对其事件的叙述进行改编。为了练成一张铁嘴,后期编辑可以通过看书和日常工作两种方式进行练习。在看书方面,着重看关于思辨的书;在日常工作中用影子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辩证地分析每个细节。此外,养成撰写日记或者周记的习惯也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
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具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能够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社会活动家的本领养成并不难,具体说来,其要点只有两个,一是多交流沟通,二是拓宽朋友圈子。与各个年龄段和各个行业的人进行交流时,在沟通中发现其兴趣点和价值观。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自己的帐号,关注大家的各种想法;可以在闲暇的时候进行“社会旅行”,通过做义工的方式来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这些经历可以在新闻事件的编辑中起到影射作用,有利于后期编辑产品符合大众需求。
三、后期编辑工作的注意事项
第一,后期编辑需要注意,声画素材是记者辛苦采访回来的,对材料首先进行通读是对记者工作的尊重和肯定。只有通过对声画等材料的通读,才能对记者采集回来的素材了如指掌,例如材料中有哪些精彩或较适合本期节目的画面,有哪些感人或震撼的细节或画面,有哪些材料是对世人有警醒意味的。后期编辑必须对记者的文字稿件进行通读,及时发现某些方面不足的素材或素材中不理想的地方,进而做到及时补救,最终保证节目的质量。
后期编辑还需要注意,在编辑手法上,电视新闻画面必须有逻辑性,要按照人们普通的、正常的思维方式来编排,让受众在收看电视新闻时,不违背自己的思维习惯。在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报道,比如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是事件发展进程的顺序,也可以采用倒叙的顺序,激起受众的好奇心,但是不能在报道的过程中东扯一头,西拉一句,让受众在收看时摸不着头脑。在画面的剪辑过程中,要符合人的视觉特征,按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顺序进行画面编辑,这种画面的编辑方式能将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展现在受众的面前,有利于受众对新闻有全面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工作对新闻质量有重要影响,提高后期编辑的意识有利于优化新闻的表现张力和纪实效果。后期编辑意识的形成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要具备优秀记者的职业素养,从而有利于其对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行准确把握;要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对新闻后期的影响和声音进行完美合成;要有精湛的视频剪辑技术,根据新闻内容对报道的画面进行远景或者近景的剪辑,从而有利于受众更好地了解新闻事实;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能够对新闻内容叙述的角度进行二次加工,有利于提升新闻的质量;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从而能了解大众对新闻关注的角度,同时又能够用新闻媒体人的专业技术将新闻素材呈现出来。总之,电视新闻编辑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要兼顾各个方面,可以说,后期编辑应该是“十”字型人才。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