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阅读教学中训练创新思维的探讨
一、寻找发散点,有的放矢
“语文中关键之处、点睛之笔、意深之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们既是理解课文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又是训练创造思维的发散点。教学时可以凭借这些发散点,启发学生以此生发开去,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方向,进行发散性阅读。”《鸟的天堂》一课中,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我抓住题眼提出要求: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谈谈你读后的多种感受,分别用一句话来表达,用上“鸟的天堂”这个词组,看谁说的句子多,看谁说的句子好。学生在这一问题的牵引激发下,说出各种各样的句子:“鸟的天堂”在南方一个四面环水的地方;“鸟的天堂”是一棵充满生机的大榕树;“鸟的天堂”里,鸟儿种类繁多,生活快乐;“鸟的天堂”附近的人们很爱护鸟;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作者离开“鸟的天堂”依依不舍;读了这一课,我特别喜欢“鸟的天堂”等等。学生从“鸟的天堂”本身,从附近的人们的态度,从作者以及自己对它的情感这些不同方面,并采用了不同句式表达了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所需注意的是发散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发散而发散,要的是发散的目的。像上面所述的对“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是为了进一步理解这儿为什么是“鸟的天堂”,进如上述句子中哪些句子最切合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此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重难点,避免学生为了追求新异,将思维引进偏狭的死胡同。发散思维训练还需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你答一种,我答一种,最后凑出几种不同答案,这虽然也是发散思维训练,但仔细分析,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仅仅是一种思路,发散思维还未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所以我在提出问题时注意强调每一个学生有多种答案,运用多种形式。
二、寻找扩展点,丰富想象
课文中常有概括、略写、省去的内容,这些未展开的因素可作为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扩展点”。依据这些“扩展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概括性语言具体化,略写部分详细化,还可补充作者省略内容,或推测事件的今后发展等等,把“潜台词”、“画外音”显现出来。因为它带有创新的特点,是创造思维的表现。我在备课中特别有心地寻找这些“发散点”,激发学生情感,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古诗《示儿》时,让学生透过“但悲不见九州同”,想象:见不到国家统一,却见到什么?以此启发学生从中原人民的苦难、侵略者的残暴、统治者的荒淫这些不同方面的情景想象中,感受沦陷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痛,感受金兵铁蹄踏遍中原大地,烧杀掳掠的暴行,感受南宋统治者歌舞生平、花天酒地的颓废,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悲”,体会他深层次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三、寻找评价点,变换角度
学习者要真正掌握知识,必须有对知识的独到见解。它既需要“入乎其内”,更要能做到“出乎其外”。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横看”、“侧看”、“远近高低”地看,在阅读中质疑。发动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索、评议,甚至怀疑、否定,发表独立见解,对课文多角度多层次地评头论足,或批判性的质疑,或鉴赏性的品析,以训练学生创造思维。如在评价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见多识广时,有学生认为这都是海边的孩子应该知道的,算不上什么,根本不能称其为见多识广。课文中的“我”知书达理,远比闰土知识丰富得多,而且后来成为我国的大文豪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老师鼓励全班讨论这个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我”当时的角度去看,去对比,体会“我”对闰土农村生活的向住,对高墙深院读书生活的厌恶。从而启示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我既鼓励作者创造性的表述方法:独特的布局谋篇,新颖的遣词造句,别具匠心的题材选择等等,为他们习作练习打下铺垫。如在写《我爱戴的老师》一文时,有些学生舍弃了以往写人外貌、叙说事情、点明题旨的老套路,采用《再见了,亲人》的“劝说安慰、追忆往事、抒发真情”一唱三叹的形式,以及反问句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对老师的爱戴之情。如果不站在更高层次上品评文章,他们怎么能进行移花接木式地创造呢?尽管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有距离,学生会产生疑问,尽管意见可能不太正确,评价并不十分科学,方法的运用也不那么纯熟。但要看到,这却能培养他们敢于发表与众不同意见的思维品质,以及敢于尝试、勇于挑战的独特的创造性。
四、寻找延伸点,点面结合
课文只是一个范例,是学生知识领域里一个个孤立的“点”,只有把这些“点”放到“面”和“体”上,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点”的意义,才能富有联系地创造性运用发挥这些“点”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维由教材延伸向课外,延伸向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地认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把它摆到合适的位置,构建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其创造性地发挥最大的能量。由一个“人山人海”的造句,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视角拉向节日的天安门、繁华的大商场、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堤,以及神奇的动物王国、浩瀚的宇宙星体,在生活情景的展示中,甚至在想象世界的构思中深切地理解“人山人海”;由《丰碑》一文中军需处长的牺牲,学生在对人物怀有敬佩之情时,还自然而然产生对战争的深恶痛绝,由此把学生的思绪拉向当今时代的现代化战争。有的学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生对文章的理解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他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对知识的接受到对知识巧妙地创造性地运用。没有这些,学生的思维如笼中的小鸟自然无法展开拳脚,搏击长空,富有创意;所学的知识也必将是悬浮的,无旺盛生命力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无从谈起。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