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国内原创游戏个性化发展策略一探

作者:王成宇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0-29人气:1170

一. 现状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长孙寿山在前段时间提到,中国原创网络游戏产品质量低劣化发展,且同质化倾向越发地突显。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况,一方面国内网络游戏市场在去年第四季度规模高达百亿元,同比增长28.5%。而另一层面却大面积的同质低劣化。出现这样的境况,存在诸多原因。但有几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

其一,国内游戏市场的格局遭到洗牌,一些大型游戏企业占领了游戏的主要份额。例如:从前几天公布的中国网游风云榜就可看出,完美世界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囊括了九个奖项,其中,被评为中国年度最受欢迎网络游戏中完美世界公司就有4个,其分别是《完美世界国际版》、《新梦幻诛仙》、《神魔大陆》、《神鬼世界》和《笑傲江湖》,一个公司这么多的游戏被评为最受欢迎的产品,可想而知其在市场占有的份额的大小和影响力。这样的格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督促游戏设计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游戏市场多样化随之会受到影响。这对原创游戏的同质化起到了催化作用。

其二,国内各大游戏公司把以前出名的单机版游戏改版成网络游戏成风,希翼通过老玩家对原单机版的怀旧情感,再造辉煌。这样的案例不乏少数,诸如《金庸群侠传网络版》、《仙剑奇侠传OL》等,这都是上个世纪单机版特别火的游戏,这种“炒回锅饭”的方式,也是致使目前游戏同质化严重的另一原因所在。

笔者试从游戏本身特点和用户角度去探究如何打破国内原创游戏同质化的方法。其分析如下:

二. 个性化发展策略

1. 游戏类型的差异化

不同时期,人们对精神需求有着不同的注释,游戏亦然。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生活状态的改变,人们对游戏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看法。上个世纪中国武侠游戏成为了中国原创游戏的典型标志。凭着全球华人对中国武侠文化的一往情深,中国武侠游戏风行一时,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国外各类型游戏铺天盖地地进军并快速占领国内市场,使中国游戏市场发生了改变,曾一度成为海外游戏的囊中之物,而今在国内各大企业的不断努力进取下,夺回了部分国内市场,并占有了一定份额。但国内游戏的普遍特点就是跟风严重,哪款游戏市场红火,其他公司就跟风仿冒,让国内游戏企业内战纷纷,消耗实在挺大。这样相互内耗不利于中国原创游戏走向国际,塑造企业品牌。

中国原创游戏到底该如何迈出这艰难一步,才能摆脱如今窘境呢?关注游戏类型的差异化不失为一途径。我国拥有悠久五千年的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灵感,可以发现很多闪光之处。作为游戏研发企业,应着力于游戏类型差异化的探索,从根源上去杜绝游戏产品同质化现象。

2. 游戏故事的创新

中国电影市场在创新上的做法很值得游戏业内人士学习,今年为了鼓励产生优秀剧本,拍出更好质量电影,中国电影相关机构设置了高额奖金,鼓励全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为国内电影题材储备更多的素材和内容。国产游戏在游戏故事的创新上,思维仍没打开,从现在流行的武侠游戏中,就不难看出,抱着传统文化的老情节不放,缺乏新意和创新,这跟游戏故事创作的渠道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游戏公司为了保证游戏的独立性,往往局限于极少的创作团队来进行游戏故事的开发,在范围上的局狭,导致了内容的平淡无奇。这就需要企业应具备一种开放型的心态,打开思维,向更广的领域去寻找新故事题材,发动玩家积极参与进来,促进游戏故事的创新。

3. 注重游戏关卡的个性和可玩性

游戏关卡,千篇一律,这是众多武侠游戏中经常能发现的通病。这一点,应该向国外游戏公司学习,例如芬兰游戏公司设计的《愤怒的小鸟》一款非常简单的休闲类游戏,为何其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全球市场。关键是该游戏的关卡设计非常有趣,上手快,可玩性极高。在游戏深度开发上,做了很多工作,使之获得不少玩家追捧。国产游戏在此方面就显得过于浮躁,对细节处理上没有慎重考虑,只停留在表面的抄袭和仿冒,致使游戏的可玩性大大降低。

4. 用户体验的考虑

用户体验的观念体现了后工业时代人们对人性的回归,对人本身的关注。在游戏设计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给用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无形中会增加玩家的粘黏性。反观国内游戏,在该方面考虑是非常欠缺的。特别是网络游戏中大量的信息展现在玩家的操作界面中,对玩家的心理感受一点都没考虑。同时,为了短期的利益,随意打破游戏平衡的规则,采取鼓励玩家通过现实货币购买虚拟装备形式,这对玩家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同时也暴露出游戏设计公司的一些薄弱之处。

三. 结语

国内游戏的同质化和低劣化,已经严重阻碍这我国游戏市场的健康发展,此时到了各位业内有识之士包括各大游戏企业该为之反省有所行动的时候了。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