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理论在口译中的作用
一、引言
1932 年“图式”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它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以“先验图式”存储在大脑中的。大脑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门别类地存储。时间久了,大脑中就会形成不同的图式群,并在相互关联中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这些图式群相互作用就会对理解产生巨大的作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图式理论活跃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许多学者相继把目光投向图式理论,试图用它去研究二语的听力和阅读过程,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现在也有学者立足于跨学科的研究,致力于探讨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等对口译产生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图式理论对口译以及口译培训的作用,以期丰富图式,做好口译工作。
二、口译理解与图示的关联
赛莱斯科维奇认为口译是一个三角形过程,其中意义的构建就位于三角形的顶尖。她认为意义是一种非语言意识,是话语激活的语言意义和听者的认知意义的综合( Seleskovitch , 1978 :336) 。从心理语言学来看,口译中的理解即译员根据原文以及自身的知识通过认知过程创建充分的心理表征。这里的知识即译员头脑中图示的总和,具体包括跟原文有关的语言图示、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如果译员熟悉原文,理解过程即图示集(长期记忆) 中已有图示激活的过程; 如果译员只熟悉部分原文,这一过程即为新图示的构建过程;如果译员对原文完全陌生,从语言图示方面来看,不会产生任何意义,但是译员可以通过之前激活或构建的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对信息进行推断。
在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处理最基本的两种方式为自下而上式和自上而下式 。其理论依据是人们认为我们的认知系统组织具有等级性,最下方是最基本的感知系统,最上方是最复杂的认知系统。自下而上式指人的认知系统自下而上处理获得的感官信息,直到这种信息与我们长期记忆中的信息相匹配;自上而下式指人的认知系统自上而下处理信息,其中根据过去的知识积累或者语境做出的预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图示在这两种信息处理方式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图示对理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只有接收的信息激活长期记忆中的相关图示才能产生理解;相反,如果该信息没有激活图示或者我们的长期记忆中并没有相关图示的存在,就没有理解的产生(Bransford , 1979 : 47) 。由此可见,自下而上式是理解的基础,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语言图示。与此同时,自上而下式也同等重要,它为理解提供一种语境,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
三、由图示组成的语境对理解的重要作用
口译中,信息一旦接收,即会激活译员的语言图示及其他相关图示。语言图示一旦激活,则开始自下而上式理解。问题是口译过程中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可能会激活无数个相关图示,译员在短时间之内如何判断哪些图示最相关,哪一种理解最恰当? 这只能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译员对语境的把握一方面取决于译员的背景知识。这里的背景知识指跟该口译过程相关的知识,亦即在得知口译任务时译员头脑中已经激活的图示;另一方面则来自口译在线处理中已经激活或构建的图示。一旦形成了由这些激活或构建的图示形成的语境,译员便开始了自上而下式理解。这种以图示为中心的信息处理方式对口译理解至关重要,有助于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进行预测、消除歧义以及推断。
预测指译员可以根据之前激活或构建的图示提前判断口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信息。此外,译员在口译的理解过程中也经常根据语言线索(语言图示和形式图示) 和非语言线索(内容图示) 进行预测。柯西霍夫曾经指出:译员预测的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其语言水平(即原语的句法规则和语义规则) 及如何利用之前处理过的文本信息,另一方面取决于其对情景的把握,特别是发言者扮演的角色以及该角色在该情景下通常会做出哪些行为,以及译员具备的跟该主题相关的知识。这里的“语言水平”即译员的语言图示,“之前处理过的文本信息”即口译过程中已被激活或者新构建的图示,“对情景的把握”指译员头脑中根据这些图示形成的语境,“跟该主题相关的知识”则指相关的内容图示。可见,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在译员预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口译过程中,译员经常遇到单词或短语语义歧义或句子句法歧义的情况。译员往往是通过由图示建立的语境排除歧义,产生
正确的理解。例如,如果我们需要翻译以下两个句子:
(1) 他已经走了一个小时了。
(2) Mike hit the nail right on the head.
在句子(1) 中,“走”可以根据上下文翻译成“been walking”或“been away”。句子(2) 可以理解为“麦克钉钉子正好打在钉头上” ,也可以理解为“麦克的头正好碰在钉子上” 。如果发言者正在描述麦克如何用榔头钉钉子,第一种理解比较符合语境;如何发言者正在解释为什么麦克被邻居送到医院急诊室,很显然后一种理解更恰当。
另外,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单词或短语,这些单词或短语在自下而上式理解过程中不能激活任何相关图示。这时,译员便通过由已有图示组成的语境进行推断,或者等待出现更多的信息,激活更多的图示,理解后再进行补充翻译。
例如,在一次口译实践中,一家美国咨询公司受邀为济南某财产保险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旨在帮助该公司引进国外投资伙伴。在商议过程中,中方提到该财产保险公司受到了济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济南市有意大力发展保险业,使济南成为中国的保险之都。外方说:
We could provide assistance in developing Jinan into another Hartford in China.
口译者对保险业并不是很熟悉,也没有听说过Hartford ,但是根据
之前双方的谈话, 推测Hartford 在保险业上应该享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为了稳妥起见,口译者还是保守的翻译成"我们可以协助把济
南打造成中国的哈特福德" ,虽然如实的翻译了原文,实际上口译者
的大脑对原文的理解是不完全的。外方继续说:
Hartford houses many of the world’s insurance company head-quarters, and insurance is the region’s major industry. There is no Hartford in China so far, so there is a good chance for us to develop this city into another Hartford in China.
这句话论证了之前的推测,于是在翻译中,口译者补充到“全球很多保险公司的总部都位于哈特福德,保险业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中国目前还没有保险之都, 因此我们很有可能可以把济南打造成中国的保险之都”。可见,根据已激活或新建图示组成的语境进行推断也是口译理解中的重要环节。
四、结语
口译的理解过程就是由语言图示主导的自下而上式理解与由内容图示和结构图示主导的自上而下式理解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图示得到激活或重新构建,形成理解。与此同时,这些图示组成了认知系统中的语境,指导译员在理解过程进行预测、消除歧义以及推断,从而促进对原语的理解。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