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艺术歌曲风格特点阐析-艺术论文
作者:方倩、张玲来源:原创日期:2012-03-12人气:3836
这一比喻十分形象地表明莫扎特所写的一些歌曲很可能是他辛勤劳动间隙的信手拈来之物,写一首歌恐怕也就是短短几分钟而已。比起莫扎特创作的协奏曲、歌剧、交响乐及室内乐来,他的歌曲创作所消耗的脑力确实少之又少,然而这决不意味着这些作品无足轻重。这些歌曲几乎贯串了他整个的创作生涯,而且其中不乏上佳之作。一、莫扎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所谓风格,也就是艺术个性,是一个艺术家在艺术造诣上成熟的标志。不同的作曲家风格必然不同,受到时代、环境、教育以及民族等因素的限制。莫扎特一生创作的艺术歌曲在数量上虽然不及舒伯特,但同样包含着艺术内涵:有的充满戏剧性,曲调优美;有的积极乐观,朗朗上口;有的充满幽默,欢快活泼。因此,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具有多样性的风格特点。
一是语言、体裁的丰富性。莫扎特艺术歌曲运用了多种语言,因为莫扎特是学习语言的快手,十几岁时他的意大利语和法语已经运用得得心应手。他创作的歌曲中主要采用意大利语和德语、法语这三种语言。这种在语言方面的丰富性是与莫扎特所处的时代和地理位置、种族有关的。这些语言由于发音的不同决定了歌曲演唱的风格与表达的不同。但从他最被称道的几首艺术歌曲来看,它们均是用德文来演唱的,而且也具备了德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含蕴优雅、多变而不失自然,歌词搭配恰当,堪称早期德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他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是谱写出优秀歌曲的前提。
二是内容的多样性。莫扎特艺术歌曲且内容多样,有的是意大利式的歌曲;有的像歌剧的咏叹调;有的则是儿歌;还有的运用诗人的韵文,使得他的艺术歌曲内涵丰富。
三是旋律和声的独特性。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其优美的旋律,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古典主义时期特有的典雅和高贵。莫扎特在旋律上注重音乐的流动感,他以无比流畅细腻的音乐线条,表达了他的精神而貌自然安详、高贵纯净。他把旋律和人声的曲线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体现了最为和谐的一种关系。莫扎特大多数的歌曲旋律都是以弱起开始,有的歌曲连前奏都没有。莫扎特的歌曲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装饰音,这些装饰音是来增加音乐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出华丽、浪漫的艺术风格。四是表情记号的准确性。莫扎特声乐作品中的表情记号极其重要,而事实上,莫扎特作品中所标记的表情记号少之又少。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往往只在开头标记一个速度表情记号。莫扎特生活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那时生产力落后,生活节奏较慢,速度符号要与后世的作曲家区别对待。一般表示41680的作品速度通常每分钟介于68〜78,而标志如彻016的作品速度通常每分钟在60〜70,倘若有一些小型的花腔,则相当于100左右,更快或更慢的速度都比较少见。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中几乎没有力度表情标记,但不不表明演唱时可以随心所欲。就莫扎特而言,他对音乐的表情非常在意,他一点也不欣赏那些干巴巴的枯燥的音响。而在他音乐中所蕴藏的丰富表情,只有依靠歌者自己从流动着的音符中去发掘,这无形中强调了歌者主观的创造力。没有表情记号正是表明,他把所需要的表情都写进了音乐。只要把他所写的音符恰当的表达出来,表情就在那里。
二、《紫罗兰》分析
莫扎特29岁时,他在艺术歌曲这一体裁上的第一首伟大作品《紫罗兰》才真正诞生,这首作品也实实在在地确立了莫扎特在这一体裁上的伟大贡献。这和他当时遇到了歌德的诗作不无关系。但这也是两位大师唯一的一次联手,或许机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而并非莫扎特对这位当时三十六岁的诗人价值的认知。虽然这首诗在当时己是相当著名而且不止一次的被谱曲,莫扎特还是想用自己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这首诗文不仅灵活、注意细节的表达、而且是不可抗拒的。歌德的这首诗出自于他作于1775年的歌唱剧《爱尔温与爱尔米雷》(&辺)。描写一位青年深情地爱上了一个轻薄的姑娘,但她却只拿青年的痴情来戏弄。据说这部作品的创作与歌德曾经的短暂婚姻不无关联,那么剧中女主角的原型则是歌德的前妻,法兰克福己故银行家之女丽丽-薛涅曼(口-化口)。《紫罗兰》这首诗也许就是歌德的自我写照,歌德在听过莫扎特作曲的《紫罗兰》后,对这首艺术歌曲赞叹不已,并以莫扎特为知己。
此时的莫扎特正处于创作上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其无与伦比的音乐一戏剧才能正逐步迈向巅峰。或许是正在酝酿创作《费加罗的婚姻》的莫扎特被这种强烈的戏剧才能所驱使,一眼便相中了歌德的诗作,并很快完成了这首歌曲。
一是语言、体裁的丰富性。莫扎特艺术歌曲运用了多种语言,因为莫扎特是学习语言的快手,十几岁时他的意大利语和法语已经运用得得心应手。他创作的歌曲中主要采用意大利语和德语、法语这三种语言。这种在语言方面的丰富性是与莫扎特所处的时代和地理位置、种族有关的。这些语言由于发音的不同决定了歌曲演唱的风格与表达的不同。但从他最被称道的几首艺术歌曲来看,它们均是用德文来演唱的,而且也具备了德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含蕴优雅、多变而不失自然,歌词搭配恰当,堪称早期德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他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是谱写出优秀歌曲的前提。
二是内容的多样性。莫扎特艺术歌曲且内容多样,有的是意大利式的歌曲;有的像歌剧的咏叹调;有的则是儿歌;还有的运用诗人的韵文,使得他的艺术歌曲内涵丰富。
三是旋律和声的独特性。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其优美的旋律,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古典主义时期特有的典雅和高贵。莫扎特在旋律上注重音乐的流动感,他以无比流畅细腻的音乐线条,表达了他的精神而貌自然安详、高贵纯净。他把旋律和人声的曲线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体现了最为和谐的一种关系。莫扎特大多数的歌曲旋律都是以弱起开始,有的歌曲连前奏都没有。莫扎特的歌曲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装饰音,这些装饰音是来增加音乐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出华丽、浪漫的艺术风格。四是表情记号的准确性。莫扎特声乐作品中的表情记号极其重要,而事实上,莫扎特作品中所标记的表情记号少之又少。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往往只在开头标记一个速度表情记号。莫扎特生活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那时生产力落后,生活节奏较慢,速度符号要与后世的作曲家区别对待。一般表示41680的作品速度通常每分钟介于68〜78,而标志如彻016的作品速度通常每分钟在60〜70,倘若有一些小型的花腔,则相当于100左右,更快或更慢的速度都比较少见。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中几乎没有力度表情标记,但不不表明演唱时可以随心所欲。就莫扎特而言,他对音乐的表情非常在意,他一点也不欣赏那些干巴巴的枯燥的音响。而在他音乐中所蕴藏的丰富表情,只有依靠歌者自己从流动着的音符中去发掘,这无形中强调了歌者主观的创造力。没有表情记号正是表明,他把所需要的表情都写进了音乐。只要把他所写的音符恰当的表达出来,表情就在那里。
二、《紫罗兰》分析
莫扎特29岁时,他在艺术歌曲这一体裁上的第一首伟大作品《紫罗兰》才真正诞生,这首作品也实实在在地确立了莫扎特在这一体裁上的伟大贡献。这和他当时遇到了歌德的诗作不无关系。但这也是两位大师唯一的一次联手,或许机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而并非莫扎特对这位当时三十六岁的诗人价值的认知。虽然这首诗在当时己是相当著名而且不止一次的被谱曲,莫扎特还是想用自己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这首诗文不仅灵活、注意细节的表达、而且是不可抗拒的。歌德的这首诗出自于他作于1775年的歌唱剧《爱尔温与爱尔米雷》(&辺)。描写一位青年深情地爱上了一个轻薄的姑娘,但她却只拿青年的痴情来戏弄。据说这部作品的创作与歌德曾经的短暂婚姻不无关联,那么剧中女主角的原型则是歌德的前妻,法兰克福己故银行家之女丽丽-薛涅曼(口-化口)。《紫罗兰》这首诗也许就是歌德的自我写照,歌德在听过莫扎特作曲的《紫罗兰》后,对这首艺术歌曲赞叹不已,并以莫扎特为知己。
此时的莫扎特正处于创作上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其无与伦比的音乐一戏剧才能正逐步迈向巅峰。或许是正在酝酿创作《费加罗的婚姻》的莫扎特被这种强烈的戏剧才能所驱使,一眼便相中了歌德的诗作,并很快完成了这首歌曲。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