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教育思想及意义-教育论文
作者:周燕来源:原创日期:2012-04-20人气:8629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他把人性分成“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变化气质”,发挥“气质之性”中所具有的“善性”,“明明德”,以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
与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相联,朱熹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他说:“今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辑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认为教人为学首先就是要使学生明义理、会做人,而并非只是为学得杂博知识,做些华丽文章,用以沽名钓誉,争权夺利。他在《孟子集注》中进一步明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库、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朱熹认为,只有把“明五伦”作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才能使“天下国家所以治日常多,而乱日常少也”。
二、教育阶段和方法
朱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教育划分为两个阶段,并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
(一)8到15岁:“小学阶段”
朱熹形象的把小学阶段比作是“打坯璞”的阶段。要培养出符合封建道德的圣贤之人,就必须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他说:“古者小学已自暗成了,到长来已自在圣贤坯璞,只就上面加光饰”。倘若坯璞打坏了,长大后就会做出违背伦理纲常的事,要补救就十分困难,“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小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其事”,即教人“事君、事父、事兄、处友”。
(二)15岁之后:“大学阶段”
大学阶段就是在已经完成的“坯璞”上面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由于“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因此大学是“学其理”阶段,应“教之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使其“明明德”,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教育方法方面,朱熹强调两点。一是重视学生自学。他曾说:“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可见,朱熹是非常重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的。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他不囿门户之见,进行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交流的做法,一直是教育史和学术思想史上的美谈。
三、朱熹教育思想的意义
总之,朱熹的教育思想是其一生教育实践的高度理论概括,大大丰富和充实了我国古代教育宝库,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迄今仍对我们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朱熹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注重学生自身的内在修养。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实行素质教育不乏启示。当今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使人以升学、求职、谋位等功利目标为教育目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进行“填鸭式”教学,忽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虽然也开有思想品德等相关课程,但多数流于形式,仅处于附属地位。朱熹的教育思想无疑再次提醒我们,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不仅要教人以知识技能,更要培育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
(二)朱熹在汲取孔、孟等教育大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其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其中有许多真知灼见符合人类认识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而朱熹在八百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不仅要授学生以“鱼”,更要授学生以“渔”,让学生“鱼、渔”兼得。通过对朱熹教育思想中教育方法论的进一步深入学习,能够促进我们的教育改革工作,对更好地总结教学规律和原则,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重要作用。
与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相联,朱熹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他说:“今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辑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认为教人为学首先就是要使学生明义理、会做人,而并非只是为学得杂博知识,做些华丽文章,用以沽名钓誉,争权夺利。他在《孟子集注》中进一步明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库、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朱熹认为,只有把“明五伦”作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才能使“天下国家所以治日常多,而乱日常少也”。
二、教育阶段和方法
朱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教育划分为两个阶段,并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
(一)8到15岁:“小学阶段”
朱熹形象的把小学阶段比作是“打坯璞”的阶段。要培养出符合封建道德的圣贤之人,就必须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他说:“古者小学已自暗成了,到长来已自在圣贤坯璞,只就上面加光饰”。倘若坯璞打坏了,长大后就会做出违背伦理纲常的事,要补救就十分困难,“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小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其事”,即教人“事君、事父、事兄、处友”。
(二)15岁之后:“大学阶段”
大学阶段就是在已经完成的“坯璞”上面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由于“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因此大学是“学其理”阶段,应“教之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使其“明明德”,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教育方法方面,朱熹强调两点。一是重视学生自学。他曾说:“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可见,朱熹是非常重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的。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他不囿门户之见,进行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交流的做法,一直是教育史和学术思想史上的美谈。
三、朱熹教育思想的意义
总之,朱熹的教育思想是其一生教育实践的高度理论概括,大大丰富和充实了我国古代教育宝库,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迄今仍对我们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朱熹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注重学生自身的内在修养。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实行素质教育不乏启示。当今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使人以升学、求职、谋位等功利目标为教育目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进行“填鸭式”教学,忽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虽然也开有思想品德等相关课程,但多数流于形式,仅处于附属地位。朱熹的教育思想无疑再次提醒我们,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不仅要教人以知识技能,更要培育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
(二)朱熹在汲取孔、孟等教育大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其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其中有许多真知灼见符合人类认识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而朱熹在八百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不仅要授学生以“鱼”,更要授学生以“渔”,让学生“鱼、渔”兼得。通过对朱熹教育思想中教育方法论的进一步深入学习,能够促进我们的教育改革工作,对更好地总结教学规律和原则,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重要作用。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