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的途径-教育论文
作者:李娜娜、刘登来源:原创日期:2012-04-20人气:1303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头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人类奋斗的最终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在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必须着重体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大学生的精神构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基础。
2、加强传统文化理想人格道德教育,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理想人格的设计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着力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儒家,他们把如何成就完美的理想人格作为人生终极的追求的价值目标。孔子强调“仁”,孟子倡导“义”及至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倡导大学之要是“追求完美的人格”等,这些理论都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提供丰富的思想文化支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文化基础,是保持大学生人格民族性的关键所在。同时,我们更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放眼全球的胸怀和跨越意识形态的气魄,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服务。我们既可以从亚里士多德“德育统一论”的理想人格模式中获得启示,也可以从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吸收“民主”“平等”“人权”等人类普世观念。大学生不仅要学习雷锋精神、抗洪精神乃至到“感动中国”中每一个人物所闪烁的理想人格的光辉,而且美国人的竞争意识、欧洲人的严谨作风、日本人的团队精神都可以是大学生理想人格形成的榜样。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心理素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节奏、高风险、高竞争和高压力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需要造就一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多数高校的重视,但综合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无论从教育形式、教育目的来看,都是简单化、肤浅化的倾向,从而导致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应根据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培养孜孜以求、乐观向上的进取心,二是培养待人友善、宽容大度与合作精神,三是培养坚忍不拔的遗志,四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优化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个体理想人格的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必须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方面为大学生人格的成长提供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环境,另一方面还需要刻意营造艰苦的环境磨练大学生,使其增强生活的勇气和毅力。
5、大学生要增强自我修身的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自我修身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儒家非常注重“修身”的重要作用,认为它是把理想人格的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信念的基础,通过修身,才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三层境界。这些优秀的思想对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大学生要增强自我修身的意识,通过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将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要求不断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追求,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上实现社会规约与自我修身的统一协调进行。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实践历程已经深刻昭示世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人格现代化又是人的现代化的标志。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能够有效推动整个民族性格的再造和更新,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民族,这对于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是一重大理论课题。
2、加强传统文化理想人格道德教育,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理想人格的设计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着力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儒家,他们把如何成就完美的理想人格作为人生终极的追求的价值目标。孔子强调“仁”,孟子倡导“义”及至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倡导大学之要是“追求完美的人格”等,这些理论都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提供丰富的思想文化支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文化基础,是保持大学生人格民族性的关键所在。同时,我们更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放眼全球的胸怀和跨越意识形态的气魄,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服务。我们既可以从亚里士多德“德育统一论”的理想人格模式中获得启示,也可以从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吸收“民主”“平等”“人权”等人类普世观念。大学生不仅要学习雷锋精神、抗洪精神乃至到“感动中国”中每一个人物所闪烁的理想人格的光辉,而且美国人的竞争意识、欧洲人的严谨作风、日本人的团队精神都可以是大学生理想人格形成的榜样。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心理素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节奏、高风险、高竞争和高压力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需要造就一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多数高校的重视,但综合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无论从教育形式、教育目的来看,都是简单化、肤浅化的倾向,从而导致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应根据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培养孜孜以求、乐观向上的进取心,二是培养待人友善、宽容大度与合作精神,三是培养坚忍不拔的遗志,四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优化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个体理想人格的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必须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方面为大学生人格的成长提供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环境,另一方面还需要刻意营造艰苦的环境磨练大学生,使其增强生活的勇气和毅力。
5、大学生要增强自我修身的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自我修身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儒家非常注重“修身”的重要作用,认为它是把理想人格的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信念的基础,通过修身,才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三层境界。这些优秀的思想对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大学生要增强自我修身的意识,通过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将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要求不断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追求,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上实现社会规约与自我修身的统一协调进行。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实践历程已经深刻昭示世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人格现代化又是人的现代化的标志。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能够有效推动整个民族性格的再造和更新,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民族,这对于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是一重大理论课题。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