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对和谐体育教学必备要素的探讨-教学论文

作者:陈龙来源:原创日期:2012-05-24人气:773
体育教学过程有四个最基本的要素,这就是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诸要素之间互相作用、互为因果,又互为制约、互为促进,形成一种动态平衡,达到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谐。
1、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乐学、乐教,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求得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获得“愉悦”与“成功”的快乐。锻炼、学习与比赛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交流,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的比赛精神来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使大学生相互之间产生亲近感,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2、教师与教法的和谐。体育教学讲究组织和提倡丰富的形式、方法与手段。在组织教学中尽可能体现宽严有度、张弛适当、统分合理、教与学协调一致。这种形式应突破以往体育课整齐划一的特点,提倡一种更为亲切和谐、创造新颖多样适合学生的练习,激发学生高昂的练习情绪,使身、心、智的活动处于高峰状态,做到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寓教于乐。
3、学生与教法的和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法关系表现在多方面。首先,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依据学生具备的内部条件、参与的主动性,等等。其次,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教育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外在的目的和内在的需要在某种层次上的统一,调和情感上的共鸣,即教和学统一。再次,任何教学方法都是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因此,精心设计一个个既有新颖性,又有浓烈的趣味性的情境,来迎合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以引导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多方位地探求、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4、教材与教法的和谐。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学生基本技术的掌握和良好教学效果的获得,取决于教学要素的优化组合。而其中教材的搭配是否合理,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教师选用有效的方法、手段才能促进、激发作为获得知识、技术、技能的主体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子日:“无情趣,则不乐学”。教材失去娱乐性,枯燥无味;教师教法陈旧,缺乏新意,手段呆板,学生就不乐意学,学习情趣降低,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灵活变通,并适当吸收其他各种体育教法的长处,形成许多变式,适用于不同的体育教材内容。
(二)体育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的和谐
教学环境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总和。通常称前者为“硬环境”,后者为“软环境”。教学过程只有与教学环境密切配合,相互适应.才能使体育教学处于和谐状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应做到:第一,“硬环境”即场地、器材布置美。力求作到场地干净,整洁舒适,粉线清晰,运动器材外形美观、放置有序,场地周围配以富有教育意义的标语、图片,使学生赏心悦目,增加美的感染力。第二,“软环境”即师生关系健康、和谐、情感美。情感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因此,教师教学激情要高,要热爱、关心、了解学生,以情感为纽带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合作、和谐的关系。同时,充分利用情感的调节作用和动力作用,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他们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活动中显现的审美意向,进行形成性和激励性评价,加以鼓励赞扬,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增加信心,保持与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建议与设想
(一)转变思想观念,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是以人的和谐与全面发展为宗旨的
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克服传统教学思想的局限性,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上深刻理解传统体育教学与和谐体育教学的关系与区别,从思想和行动上支持体育教师工作,从物质上保证体育教学的需要,把和谐体育教学落到实处。
(二)提高教师素质,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授课是一门艺术。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完善自我,树立正确地体育教育思想,激发提高教学质量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学方法的多变性、综合性、艺术性,准确、恰当地把握好放任与限制、主导与主体的关系,逐步形成发扬民主尊重个性的教学气氛,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知识结构。
(三)运用科学方法,设置课程体系
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设置既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新时代的需要,学校要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专家和有代表性的学生参加教材的编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入全新的概念,努力使教材既不失传统教法的优点,又具有创新性,以社会需要为根本原则,努力培养适合社会急需的人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