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与学生问题生成力的培养
作者:吴利伟来源:原创日期:2012-07-11人气:940
衢州二中拥有完备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这为笔者实施基于网络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能。整个案例中,网络贯彻始终。笔者以震撼人心的台风网络图片与视频引题,带领学生进入案例主题。全班同学进行自主分组。四个小组进行组内合作,组员之间又相对独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为让学生的思考与提问更有素材依据,笔者向学生介绍了百度知道、新浪爱问、中国台风网等知名网络站点。在网络帮助下,学生借助于电脑将自己的想法与问题予以完整记录,并通过小组汇总的方式向全班展示,每一组的成果都直接呈现于网络教室的每台电脑屏幕上。最终,教师对每一小组进行点评,并协助学生将自己的案例成果予以保存。
四、教后总结与反思
现代互联网络的运用是本节课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尝试过程中,此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面对几乎“无所不知”的互联网络,学生热情高涨,每个问题学生都从网络查询中获得了极为丰富的结果。
提高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教育目的,从实施过程与课堂记录中可以看出,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质量、解决比例与传统教学相比,均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后,对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指导,思考如下:
1、关于现代互联网络等新型教学技术的运用。教育可以使人进步,同样,落后的教育可以使人停滞不前。何为先进,何为落后?以司南指示方向,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领先世界的一项技术,但若在现代战争中我们仍以司南指示方向,则带来的必是兵败如山倒。因此,相比同时代而言走在前面的技术才能称之为真正领先的技术。战争如此,教育亦是如此。教育的时代性在此时可体现的淋漓尽致。
笔者在思考;随着新课程浪潮的到来,我们是应该抵挡住这场大风大浪,还是该“随波逐流”?或许,后者是更好的选择。利用现代互联网络进行教学,即是笔者所尝试的一波“逐流”。
2、关于提出问题。案例实施中,飓风与台风的区别环节给了笔者许多体验。在平时我们的想法中,经常听见的两样事物,他们就应该是不一样的。打破惯有思维,质疑平时认为想当然正确的事物,便是这个提问的目的。据心理学研究,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之中,获得原先并不知道的知识,和打破原先的观念建立新的事物认识,这两种途径给人的认知带来的促进是截然不同的。
案例前半部分网络参与相对较少,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所做的预设大致相同,后阶段,学生自主运用网络查询、提出及解决问题,越来越多的问题被解决,也有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提出,这是本人在预设中所没有预想到的。于是,笔者进行了第三个思考:
3、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对学生“问题生成力”的促进作用。“我的问题会不会太简单”、“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老师会不会因我提这样的问题而改变对我的看法”、“我的问题会不会本身就是错误的”……上述等等各种想法都是制约学生自主提问的绊脚石。这次案例证明了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问题生成能力。首先,基于网络的教学使得学生可先将问题生成于自己脑中,经过查询、验证之后再将该问题提出,极大的增强学生提问的自信心。其次,互联网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调用这本世界上最大的工具书,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原来存在的巨大差异在此工具的介入下有了一定减小,使更多学生能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再次,笔者设想,利用网络特性,可尝试让学生进行匿名提问。匿名提问不仅可以达到提出问题的效果,更能彻底减轻提问者的压力,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提出者究竟是谁。
回顾整个案例实施过程。本次教学实践有如下优点:
一是教学过程流畅,实现了学生查询、提问与教师引导、展示良好的结合。二是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所占比例大大高于传统教学,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提问、自主释疑的学习能力。三是通过组队的形式,加强了学生的协作学习意识。四是通过多维方式刺激,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也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五是网络特殊介质的参与,极大的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手段,刺激并提高了其问题生成力。
同时,对笔者此次尝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下:
一是面对完全开放的互联网时,学生的自主查询能力与初期预设有差距。若提前对学生进行网络查询技能的指导,教学效率必能大大提高。二是网络上例子层出不穷,但来源于身边的例子比例较少。三是案例中虽然引用了政治教学中的“事物具有两面性”观点来协助教学,但主要还是从地理角度进行了分析,可以尝试多角度,多学科综合的进行更全面分析。笔者之后的“梯田”案例设计中,便增强了此类尝试。四是该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之间存在着矛盾。
案例实施过程中,给了笔者许多传统教学不曾有的体验,这些都不断的激励着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多的尝试与实践。
四、教后总结与反思
现代互联网络的运用是本节课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尝试过程中,此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面对几乎“无所不知”的互联网络,学生热情高涨,每个问题学生都从网络查询中获得了极为丰富的结果。
提高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教育目的,从实施过程与课堂记录中可以看出,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质量、解决比例与传统教学相比,均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后,对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指导,思考如下:
1、关于现代互联网络等新型教学技术的运用。教育可以使人进步,同样,落后的教育可以使人停滞不前。何为先进,何为落后?以司南指示方向,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领先世界的一项技术,但若在现代战争中我们仍以司南指示方向,则带来的必是兵败如山倒。因此,相比同时代而言走在前面的技术才能称之为真正领先的技术。战争如此,教育亦是如此。教育的时代性在此时可体现的淋漓尽致。
笔者在思考;随着新课程浪潮的到来,我们是应该抵挡住这场大风大浪,还是该“随波逐流”?或许,后者是更好的选择。利用现代互联网络进行教学,即是笔者所尝试的一波“逐流”。
2、关于提出问题。案例实施中,飓风与台风的区别环节给了笔者许多体验。在平时我们的想法中,经常听见的两样事物,他们就应该是不一样的。打破惯有思维,质疑平时认为想当然正确的事物,便是这个提问的目的。据心理学研究,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之中,获得原先并不知道的知识,和打破原先的观念建立新的事物认识,这两种途径给人的认知带来的促进是截然不同的。
案例前半部分网络参与相对较少,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所做的预设大致相同,后阶段,学生自主运用网络查询、提出及解决问题,越来越多的问题被解决,也有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提出,这是本人在预设中所没有预想到的。于是,笔者进行了第三个思考:
3、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对学生“问题生成力”的促进作用。“我的问题会不会太简单”、“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老师会不会因我提这样的问题而改变对我的看法”、“我的问题会不会本身就是错误的”……上述等等各种想法都是制约学生自主提问的绊脚石。这次案例证明了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问题生成能力。首先,基于网络的教学使得学生可先将问题生成于自己脑中,经过查询、验证之后再将该问题提出,极大的增强学生提问的自信心。其次,互联网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调用这本世界上最大的工具书,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原来存在的巨大差异在此工具的介入下有了一定减小,使更多学生能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再次,笔者设想,利用网络特性,可尝试让学生进行匿名提问。匿名提问不仅可以达到提出问题的效果,更能彻底减轻提问者的压力,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提出者究竟是谁。
回顾整个案例实施过程。本次教学实践有如下优点:
一是教学过程流畅,实现了学生查询、提问与教师引导、展示良好的结合。二是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所占比例大大高于传统教学,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提问、自主释疑的学习能力。三是通过组队的形式,加强了学生的协作学习意识。四是通过多维方式刺激,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也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五是网络特殊介质的参与,极大的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手段,刺激并提高了其问题生成力。
同时,对笔者此次尝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下:
一是面对完全开放的互联网时,学生的自主查询能力与初期预设有差距。若提前对学生进行网络查询技能的指导,教学效率必能大大提高。二是网络上例子层出不穷,但来源于身边的例子比例较少。三是案例中虽然引用了政治教学中的“事物具有两面性”观点来协助教学,但主要还是从地理角度进行了分析,可以尝试多角度,多学科综合的进行更全面分析。笔者之后的“梯田”案例设计中,便增强了此类尝试。四是该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之间存在着矛盾。
案例实施过程中,给了笔者许多传统教学不曾有的体验,这些都不断的激励着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多的尝试与实践。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