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浓度波动对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医学论文
高糖分为持续性高糖及波动性高糖,研究发现波动性高糖同样可以导致严重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损伤[1-2],其机制并未完全研究清楚。细胞ATP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发现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β细胞内的ATP含量关系密切[3-4]。本实验拟用含不同葡萄糖浓度及是否含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培养液干预INS-1 细胞,通过比较持续性高糖及波动性高糖对ATP生成的影响及影响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RPMI 1640-培养基购自GIBAO,胎牛血清购自上海微科生化试剂有限公司,N-乙酰半胱氨酸及ATP检测试剂盒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INS-1细胞贴壁生长于含有10%胎牛血清、0.6 mol/L谷氨酰胺、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链霉素、1 mmol/L 丙酮酸钠、50 mol/L 2-巯基乙醇的普通RPMI 1640-培养基中,置于37℃、5%CO2、95%空气饱和湿度孵箱中培养。
1.2.2 实验分组 将INS-1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持续高糖组(16.7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波动组(用16.7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2 h,再换5.5 mmol/L培养3 h,每天重复3次,夜间9 h维持在5.5 mmol/L的培养液中)、NAC+正常糖组、NAC+持续高糖组、NAC+波动组,后3组的培养基中均预先负载终浓度为1.0 mmol/L NAC,余干预措施相同,均干预72 h。每组5个培养皿。各组每日均同时更换培养基以保持相同的处理条件,培养基事先恒温箱37 ℃水浴,以减少对细胞的损伤。
1.2.3 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分组干预结束后,用荧光素酶法检定细胞ATP含量,分别用2.8 mmol/L和16.7 mmol/L葡萄糖各刺激INS-1细胞1 h,收集上清后放免法测定其胰岛素分泌水平,分别作为基础和高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计算高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基础胰岛素分泌作为胰岛素分泌能力结果。结果均以胰岛细胞总蛋白校正。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各组内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若方差不齐采用Welch近似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两两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葡萄糖及抗氧化剂对INS-1 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影响
六组基础胰岛素分泌(2.8 mmol/L 葡萄糖刺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糖刺激胰岛素分泌(16.7 mmol/L葡萄糖刺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六组INS-1细胞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及高糖胰岛素分泌(x±s,n=5)
2.2 不同浓度葡萄糖及抗氧化剂对INS-1 细胞ATP含量及胰岛素分泌能力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正常糖组相比,持续性高糖组及波动组的胞内ATP含量及胰岛素分泌能力显著下降(P < 0.01),且波动组下降更明显。使用抗氧化剂NAC干预持续性高糖组及波动组,两组的细胞ATP含量及胰岛素分泌能力均较未使用组显著增加(P < 0.05)。
3 讨论
近年来,血糖波动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波动性高血糖不仅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5-7],也可损伤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1-2]。本研究发现,波动性高糖及持续性高糖均可损伤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且波动性高糖更严重。
已有研究发现,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与ATP合成相偶联[3-4]。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重要机制是葡萄糖增加ATP的合成,减少游离二磷酸腺苷,导致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细胞去极化,Ca2+通过钙电压门控通道内流,并产生一系列的级联放大效应使胰岛素分泌颗粒胞吐,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4]。本研究结果发现,ATP含量在持续性高糖组及波动组均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且波动组下降更明显。本研究提示,波动性高糖及持续性高糖可能通过降低INS-1细胞的ATP生成降低其胰岛素分泌能力,且波动性高糖更严重。
高糖可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其机制较复杂。近年来大量文献证实氧化应激在β细胞的损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8]。胰岛β细胞系INS-1细胞株表达氧自由基清除酶少,对氧化应激损伤高度敏感,本实验采用该细胞株进行研究。已有多篇文献证实抗氧化剂NAC能够保护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9],本研究用NAC处理后发现,NAC+波动组及NAC+持续高糖组的细胞ATP含量及胰岛素分泌能力分别较波动组及持续高糖组显著增加,抗氧化剂可以显著改善细胞ATP及胰岛素分泌能力,提示波动性高糖及持续性高糖导致ATP合成减少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综上所述,波动性高糖及持续性高糖可能通过氧化应激使ATP合成减少,且波动性高糖的程度更严重,最终导致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损伤。这为以后改善ATP合成以减少β细胞高糖毒性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但波动性高糖及持续性高糖使ATP合成减少的许多具体机制仍未证实,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