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联合检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医学论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 944例粪便标本,均来自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其中,男917例,女1 027例;年龄0~82岁。消康保便隐血试纸和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购自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血红蛋白的检测 用采便棒采集便样后,将其放入装有缓冲液的小试管中,充分混匀便样;撕开铝锡箔袋,取出试纸条;将试纸标有MAX箭头的一端插入待测样本中,待测标本界面不得超过MAX线;5 min内判读结果。在反应线和控制线同时出现一条色带,代表OB阳性,提示标本有隐形出血;在控制线出现一条色带,反应线无色带出现,则为阴性,即提示标本无隐性出血;在控制线和反应线均无色带出现,或在反应线出现一条色带,表明试验无效。血红蛋白的检测范围为0.2~2 000.0 μg/mL。
1.2.2 转铁蛋白的检测 方法同上,其中转铁蛋白的检测范围为40 ng/mL~400 μg/mL。
1.2.3 联合检测法 OB法和TF法有任何一项为阳性,联合检测法即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其中,TF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OB法,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 = 20.38,P < 0.01),联合检测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OB法,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 = 36.01,P < 0.01)。虽然联合检测法的阳性率(11.11%)略高于TF法的阳性率(9.62%),但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33,P =0.127 >0.05)。见表1。
表1 3种方法阳性率的比较(例)
注:与OB法比较,*P =0
3 讨论
转铁蛋白的检测对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5]。现在常规检查方法是化学法和免疫法。化学法方法种类繁多,但试验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基于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黄素部分有催化过氧化物分解的作用,能催化试剂中的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氧,氧化上述色原物质而呈色,颜色的深浅反映了血红蛋白的多少[6]。免疫法检测的指标一般是人血红蛋白或人红细胞基质,所用抗体是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或抗人红细胞基质抗体,检测人血红蛋白可检出消化道任何部位的出血,检测人红细胞基质只能检出下消化道出血。但是血红蛋白由于受到肠内细菌的作用及大肠黏膜产生的黏液成分的影响而变性,易出现假阴性反应。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用来检测粪便中的转铁蛋白,可以排除以上方法的缺点,不仅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还对消化道出血者阳性率有显著的提高[7]。
在粪便的形成过程中,少量的消化道出血不一定与之混合均匀,而且消化道出血具有间断性,所以要连续3次检测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只要一次结果为阳性,就可认为有隐形性出血存在。免疫法检测便隐血的结果呈阳性,可能由于以下干扰情况导致,如牙龈、口鼻腔出血,月经出血、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刺激胃肠道造成的出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8]。
出现柏油样便时,血红蛋白浓度超出2 000 μg/mL检测范围可能会因为前滞反应出现假阴性结果,此时需要充分稀释便样后再进行测试。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食品添加剂的应用、药品的使用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上、下消化道的感染、损伤、肿瘤和胃肠不适所致的出血病例有所增加。单纯的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十二指肠及胃以上部位的上消化道出血则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因为血红蛋白在消化道存留时间过长,可能被胃酸或肠道内细菌分泌的酶所降解或破坏,使其免疫原性减弱或出现假阴性的结果[9-11],此时应增加样本浓度检测或者连续检测3次,并结合临床进行判断。现我科开展的金标法测定粪便中转铁蛋白隐血试验,两法联用,填补了血红蛋白法测定的缺陷,减少了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漏诊[12]。
就像其他检验方法一样,便隐血试验不能对胃肠道出血性疾病做出结论性诊断,只能作为筛选或辅助诊断用,但是不能代替临床内窥镜、X线片和其他检查。对于阳性结果,应结合临床做进一步的检查。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