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电影论文
鲁迅的悲剧理论很好地解答了《快乐之家》悲剧的必然性。鲁迅认为:悲剧不是英雄、巨人的专利,平民也能成为悲剧的主角;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关键在于揭示精神价值的无形毁灭,在于巧妙地设置“精神上的苦刑”与“灵魂的拷问”。可见,在鲁迅看来,悲剧是生命之欲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生命为追求自身价值的种种努力,便没有生命个体与社会的冲突,就没有悲剧;没有社会的阻挠,也不会有悲剧。一个是原动力,一个是直接刽子手,两者共同制造出悲剧,谁也演不了独角戏。《欢乐之家》是一部典型的充满悲剧色彩的力作,鲁迅的悲剧理论极为准确地解释了这部悲剧小说的成因和发展的必然性,是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一个外因一个内因两只无形的手共同推着女主人公莉莉走上了悲剧人生的不归路。
一、社会悲剧
(一)男权制的悲剧
20世纪初的纽约是一个由男人统治一切的时代,在这个男权制的社会,男性是社会的主体,女性则是附属物,男性是被确立的,而定义和区分女性的参照物是男人。影片从每个和她有关系的男人视角描述了他们眼中的莉莉,但是非常悲剧的是莉莉最吸引他们的地方还是她美丽的外表。影片描述在一次活人造景的表演中,莉莉的优雅和美丽赢得了所有男人们的仰慕,但也只仅仅是喜欢莉莉的外表而已。这个场景也从侧面烘托了女人在当时的社会就是给男人的一幅活人造景艺术,只需要欣赏、把玩,无需走进女人内心的世界,去了解她们的心理和渴求,男人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力,女人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主宰。宠而不爱,是对女人最大的轻侮,没有心灵的交融与陪伴,使莉莉从一出场就笼罩在悲剧的阴影之下。
(二)婚姻意义的悲剧
莉莉?巴特虽出身贵族家庭,但由于父亲破产,家境破败,双亲亡故后寄人篱下,社会并没有给她可以支付享乐的能力和条件,她惟一的途径就是觅得佳婿,嫁入豪门,她的一生几乎都在施展魅力来吸引男人,婚姻的意义就完全成为生存手段,这也正是她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和仅存的梦想。莉莉对上流社会的规则心知肚明,不得不将内心深处的叛逆情绪深深地掩埋起来,戴着面具并以其精明、圆滑、美丽活跃在交际场上,使众多名流竞相追逐。但是她不满上流社会的庸俗腐朽,希望能在精神上拥有自由,一次次放弃了嫁入豪门的机会。在莉莉所处的年代,价值观和评判标准完全以金钱衡量,金钱控制了人们的一切思想和行动。这个不负责任的社会培养了莉莉奢侈的行为倾向,却并没有给她可以供养自己的能力和资本,一旦在她丧失经济基础之后,就无情地抛弃了她。这个倡导和追求享乐的社会亲手造就了莉莉,最后又亲手毁了她。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他必须得有独立的人格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幸福人生。在男权制和婚姻依附的社会背景下,莉莉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也就无法拥有自主的人生。一开始就把婚姻的目的嫁接在财富上,这失衡的婚姻意义和错误的出发点,注定莉莉在婚姻中无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莉莉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很明显是失败的,想拥有独立人格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与周围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最终造成了自己悲惨的结局。
二、性格悲剧
(一)父亲和母亲教育的冲突
莉莉从小生活在一个矛盾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性格截然相反,这两种不同基因不同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都集中体现在她一个人身上,莉莉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母亲是一个物质主义者,莉莉从母亲的教育中接受了自己是商品的概念,要用自己的美貌去夺取失去的一切。母亲把她的思想观念用日常的言行渗透到莉莉的潜意识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更认为她可以凭借自己的美貌和聪明征服一切。莉莉的父亲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气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常常教育莉莉,虽然生活在一个拜金的社会,但是还是要拥有精神上的独立,要脱离和母亲一样世俗的目标。莉莉一方面以母亲的价值观作为自己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像父亲一样向往精神自由的种子,却在不知不觉中萌生,从精神到血液,莉莉在矛盾的家庭教育中被塑造成为一个对立的矛盾体。这两种矛盾一直在内心争斗,一直到她死去,才有精神力量的完胜。
(二)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冲突
莉莉显然是那个塑造她的文明社会的受害者,她是一位养尊处优中成长起来的美丽女性,尽管她在日后生活拮据,却不愿以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精神追求来换取金钱财富,而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金钱是评判一切的惟一标准。她也曾经为物质世界的光怪陆离所驻足流连,也下决心去以自己的美貌换取婚姻从而再次进入上流社会。莉莉的觉醒来自自身情感的认知和对婚姻的态度上,从而一次次地放弃嫁入豪门。塞尔顿的出现和他的理想主义的“精神王国”理念却吸引住了莉莉,她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但也使她陷入了挣扎,在自我与社会、物质与理想、爱情与婚姻的矛盾之中,导致她在物质生活方面一败涂地,在精神生活方面又不愿同流合污。反之可以说,莉莉在精神上是不愿同流合污的,但她却又缺乏一定的物质基础。长期生活在矛盾中使她尝尽心酸苦难,并造成了最终的悲剧。
(三)妥协和抗争的矛盾冲突
当然,莉莉只是一个顽强挣扎在所处社会中的一个普通女性,也有许多致命弱点:多年来,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深深植根于心中,优越的生活使她几乎消磨尽了继续奋斗的意志,以至于无法面对事态发展以及精神巨变带来的种种矛盾和压力。这一切都蕴涵着悲剧的色彩。从悲剧意义上来看,表面上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在于其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这些困苦的反抗,就没有悲剧精神。莉莉的悲剧意义就在于精神幻想一旦破灭,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冲突的矛盾赤裸裸地展现在她面前时,她必须直面人生,以其个体毁灭来感知意志的不可灭性,灵魂和精神由此升华。
当莉莉的主观意愿与客观环境完全相反,发生一次次变故,无法融合、无法寻得出路的时候,她只能用极端方式来反击这一切。作为悲剧主体的主人公,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精神追求,不折服于外界环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其抗争意识就是生命之美的体现。莉莉的自我毁灭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自我拯救的行为,她用自己的死亡完成了自我的独立,寻找到了一种更加高尚的方式实现了自我。
三、结 语
影片通过描述了女性不平等的地位和被压迫的悲惨命运,揭示了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对于人性的束缚,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被压迫女性的反抗声音和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同时,也对社会上日渐泛滥的功利思潮、世态炎凉的现象和人民精神上的空虚堕落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不仅为后人对历史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女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详尽的资料,而且也留给后人无尽的思索。
莉莉?巴特的命运充分展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性的悲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思想上对男性的依赖以及由此造成女性低下的地位,是引发莉莉悲剧的深层原因;莉莉以“自欺”的方式生活,但她内心的困苦忧虑却与日俱增,在一次次的矛盾冲突后自我觉醒,并以其生命的代价对女性低下地位作出了顽强的抗争,同时也使得影片的悲剧性得到了升华。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 ,由www.zzqklm.com整理上传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