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天鹅》的独特视角和双重叙述-电影论文
一、电影《黑天鹅》与芭蕾舞
《黑天鹅》讲述了纽约市的芭蕾女演员尼娜在由苛刻的艺术总监托马斯?勒罗伊执导、以后现代视角诠释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竞争主角的故事,影片中尼娜为了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开始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使她在塑造的过程中逐渐走向人格分裂,最终虽然得以化茧成蝶却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女主角尼娜是纽约剧团的资深芭蕾舞演员,从小就和有着强烈支配欲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在母亲令人窒息的控制与监督下夜以继日地练习芭蕾舞,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舞蹈事业。剧团为排演著名的芭蕾舞名剧《天鹅湖》开始征选女主角,然而这次的主演和以往的都不同,必须在剧中由一人分别饰演两个人物角色,一个是善良柔弱、天真无邪的白天鹅,另一个是邪恶魅惑、狡诈放荡的白天鹅的同胞妹妹黑天鹅,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剧团中的所有演员都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当然也包括尼娜。在导演托马斯看来,白天鹅的最佳人选非尼娜莫属,然而她却无法将黑天鹅演绎得传神动人,剧团中的另一位女演员莉莉却宛如黑天鹅的化身,在艰难的取舍中导演还是选择了尼娜,因为他相信尼娜的潜质,他认为尼娜就像一块璞玉,在经过雕琢之后必然能够释放出惊人的力量。尼娜得知自己成为领舞后倍感振奋,同时却也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在排练的过程中,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无法将黑天鹅演绎得邪恶魅惑,导演为了让她成功地塑造两种人物形象,试图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让她释放自我。电影对尼娜为了成功塑造黑天鹅这一形象所做的努力进行了详细的刻画,深刻揭示了她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痛苦,在这一过程中,尼娜对以往顺从、乖巧的自我进行挑战并最终成功颠覆。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常以叙事为主、抒情为辅,而舞蹈则被认为是一种拙于叙事擅长抒情的艺术形式,将电影与舞蹈完美融合,并通过对电影镜头的运用使叙事与抒情合二为一,这样对推进电影剧情的发展和呈现电影的主题内涵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舞蹈元素的加入并非任意地选择何种舞蹈,也并非将选择的舞段随意地穿插在电影中,而是要通过人物表演的这段舞蹈来推进电影剧情的发展,所以在舞蹈素材的电影中选择何种舞蹈与舞段有着特殊的含义与一定的倾向性。《黑天鹅》的叙述是以著名舞剧《天鹅湖》中的芭蕾舞为线索而展开的,芭蕾舞在这部影片中不仅在视觉效果上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还在故事情节的发展、预示和象征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影片的开幕就是《天鹅湖》第一幕中的一段芭蕾舞:王子齐格弗里德在外出打猎的时候邂逅了被施了魔咒的美丽公主奥杰塔,奥杰塔被魔王罗特巴特施咒成为一只天鹅,只有夜晚降临时才能恢复原貌,想要破除这个邪恶可怕的魔咒,惟一的办法就是有一位男子真正地爱上她。《黑天鹅》中翩翩起舞的芭蕾舞蹈在对那只美丽“天鹅”的命运埋下伏笔后,电影画面随即切入到纽约芭蕾舞剧团演员的日常训练中。
二、电影《黑天鹅》的独特视角和双重叙述探析
(一)《黑天鹅》的独特视角
一部以舞蹈元素为素材的电影的故事情节发展必然是围绕舞蹈的艺术特征而展开的,并通过这种自发性的艺术特征进一步推进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许多舞蹈类的电影中,如《中央舞台》《最后的舞者》《黑天鹅》,其故事发展线索都是一个舞剧的从排练到演出的过程,从一开始演员的选择到排练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舞者敢于挑战自我并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最终超越自我,领悟艺术真谛、表达艺术情怀,让观众看到舞蹈背后的故事。在《黑天鹅》中,导演以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排练为线索,但与其他舞蹈类电影不同的是,导演在设计剧情的同时选取了白天鹅和黑天鹅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并让一个演员同时饰演这两个角色,通过女主角尼娜的饰演来揭示人性当中的正反两面性。导演在对白天鹅和黑天鹅这两个性格迥异的艺术角色和风格鲜明的芭蕾舞表演加以运用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人物角色和人物人格的双重性,通过芭蕾舞角色和芭蕾舞的对比向观众道出了人生如舞台的真谛。
电影中的女主角尼娜同时饰演善良柔弱、天真无邪的白天鹅和邪恶魅惑、狡诈放荡的黑天鹅,在排练的过程中她独自承受压力并在导演的开导下实现自身心理障碍的突破,最终登顶艺术巅峰。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白天鹅和黑天鹅变奏的两个舞段曾多次出现在电影中,以黑天鹅32个挥鞭转的镜头特写最为突出,它不仅出现在芭蕾舞台的表演中,也出现在尼娜在家的苦练中。黑天鹅的变奏代表着舞者表现力与功力的深厚与否,同时黑天鹅的表演部分也是尼娜最难突破自我的一部分,所以在电影的不同时段穿插黑天鹅变奏这一舞段,向观众展现了尼娜最终突破自我的过程,同时也印证了导演在疏导尼娜时说过的话,导演认为完美的实现靠的不是控制,而是释放,尼娜最终破茧成蝶,使白天鹅和黑天鹅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自我的完美蜕变。在电影中芭蕾舞段的选取上导演选择了被观众所熟知的黑天鹅变奏的经典舞段,以与观众产生共鸣,并将现实演出中的芭蕾舞段与电影银幕上的同一芭蕾舞段相对比,让观众体会到导演赋予它的深层意味。
《黑天鹅》中尼娜纵身跃下高台的动作来自于《天鹅湖》中化身为白天鹅的奥杰塔公主为救爱人齐格弗里德王子而跃入湖中的一幕,然而尼娜在完成这个动作时还十分犹豫,没有将白天鹅的那种决绝充分地表现出来。导演之所以选用“跃湖”的这个舞段融入电影中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尼娜演绎得不够决绝正是因为她还没有将黑天鹅这个角色理解透彻,所以无法理解在那种情景下白天鹅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当电影的最后一幕上演时,尼娜舞台上状态与舞台下状态的对比就是她内心蜕变的过程,从表面看她似乎已化身为邪魅的黑天鹅,可实际上她仍然还是那个集纯真、善良于一身的白天鹅。导演对于“跃湖”舞段的选取正象征着尼娜纯真天性的回归,纵身跃入湖中不仅是白天鹅最终的归宿,也是舞者生命的终结,尼娜最终实现了舞我合一。
(二)《黑天鹅》的双重叙述
电影中的叙事节奏太过单一会使剧情没有跌宕起伏感,观众也无法感同身受,在电影中合理地运用芭蕾舞段也是丰富电影叙事节奏的手段之一。存在于电影当中的舞段与芭蕾舞剧中的舞段、舞台上的表演有很大的不同,镜头语言下的芭蕾舞段是导演为观众挑选好的观赏的重点与视角,观众只能从电影镜头中观看影片,无权自主选择。所以导演通过电影镜头语言描述下的芭蕾舞段丰富了叙事方式,也改变了电影叙事的常规结构,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视觉审美的满足还读到了导演的主观意图,芭蕾舞段作为第二种叙述方式服务于电影剧情。
《黑天鹅》中尼娜成功竞得《天鹅湖》女主角后首次排练演习的舞段是芭蕾舞剧中王子齐格弗里德在外出打猎时邂逅化身为白天鹅的美丽公主奥杰塔的芭蕾舞段,关于这一舞段的选取,导演十分担心由于是双人舞的关系而无法让观众看到激情与爱情的同时迸发,仅仅只靠表演与台词来评判尼娜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故事情节发展到此时,导演特意用这一芭蕾舞蹈将电影叙事节奏放慢,留给观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感受那个过程,从而使整部电影的叙事风格更加多彩、更加自然。
电影中还有这样一幕:当尼娜被束缚在芭蕾的世界里倍感压抑与纠结、无法投入角色演绎时,她跟随朋友去了酒吧,没有了芭蕾教条的束缚,尼娜在酒吧中的狂舞是释放了身与心的舞蹈。在此之前的尼娜是在母亲令人窒息的控制与监督下不得不练习芭蕾舞蹈的,也许她从未感受过芭蕾给她带来的释放与快乐,但此时,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芭蕾、理解了舞蹈。当故事情节发展至此,导演对酒吧里舞蹈的运用解决了尼娜的内心的矛盾,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故事的发展,不管是芭蕾舞段的选取还是它所产生的作用,都是服务于电影主题、丰富叙述方式的。
三、结 语
在《黑天鹅》中,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用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芭蕾舞的舞段融入电影中去,通过舞蹈的艺术形式向观众传达着信息,芭蕾舞的舞段在电影中有着特殊的含义与一定的倾向性,对电影人物心理的刻画、思想主题的表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电影除了本身的故事情节外,还通过舞蹈的叙述方式向观众诠释着影片的故事与内涵,导演通过双重叙述让观众对影片的理解更加深入,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