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电影语言视角下《肖申克的救赎》的人物塑造-电影论文
电影语言是现实与非现实的结合体,这是由它的基本元素——镜头画面的性质决定的。镜头画面自身有着一种深刻的双重性:一方面,它能准确、客观地重现它面前的世界;另一方面,这种活动又是根据导演的具体意图进行的。例如,当摄像机镜头前面是一颗挺拔的松树时,展现在画面里的形象就是一棵树,它是很具体的,客观地告诉观众有关这棵树的信息,但是至于导演用什么样的角度、多大的景别、采用什么样的镜头运动方式去拍摄这棵树,就带有了他个人的明显意图,如果根据镜头画面的上下文关系,很可能还传达出某一种隐喻。用符号学来解释,就是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例如,“监狱”这个词,是两个汉字及其声音合成的,它就是能指;它所代表的又是另一事物,就是所指。能指对应于现实、客观的世界,而所指则对应于导演的个人创作意图,它偏重不同人对世界的不同解读,那么就带有了非现实的主观色彩。因此,马塞尔?马尔丹指出镜头画面其一是现实主义的,其二是具有感染价值的美学现实。电影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是非现实的,而且是根据导演本人在感性和理性上的表现意图再安排过的。外表的现实主义,事实上已由于导演本人的艺术观而有了一种活力,它有了思想,观众的神经就会被触动。
镜头画面构成了电影语言的基本单位,把各种不同状态下活动的小画格随意接到一起,和把这一系列画面彼此有机地接到一起的作法,二者之间有区别的时候,电影语言就这样诞生了。丹尼艾尔?阿里洪在这里指出了电影语言的另一种构成——蒙太奇。当不同的镜头结合到一起,便传达出一种新的含义,并且能够提供一种交流感情、思想、事实的新方法。
因此,电影语言至少由两方面构成,一是镜头画面,二是上下镜头剪接关系构成的蒙太奇。基于这样的一个概念,让我们分析一下弗兰克?达拉邦特是如何在《肖》中娴熟运用电影语言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命运、造就了这部经典之作的。
电影语言下的人物刻画
《肖》是一部牢狱题材的故事片,在这部142分钟时长的影片里,讲述了一个银行副总裁安迪蒙冤入狱的故事。安迪因为涉嫌犯案杀妻被判两次无期徒刑,终身监禁缅因州的一座牢狱大墙之内。无罪蒙冤,一心想逃,自证清白,这便是电影的主脉线络。在影片叙事过程中,分别安排了瑞德、典狱长、老布、汤米等主要角色,用于他们先后亮相的电影镜头传递出了独具匠心的电影语言,它们各具特色,揭示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与各不相同的命运与结局。
(一)安迪
对安迪的描写,导演总体思路是由神秘到清晰。第一个镜头画面采用综合运动,交代事情发生的环境,通过镜头侧移,落幅是安迪近景,光线昏暗,看不清主角的相貌。通过手枪、子弹、酒的特写过渡,真正亮相是大近景的第三个镜头——一张痛苦、绝望,然而目光坚毅的脸。前三个镜头是三个暗调的连接,起到了积累蒙太奇的作用,奠定了整片的压抑风格以及人物莫测的前途。随着声画分立,安迪出现在特写镜头里,开始回答画外音的质问,我们看到的是安迪坚毅的神情,体验到的是他清晰的思维逻辑。随着律师的一步步逼问并推理安迪杀人的过程和心态,导演采用推镜头的前进式蒙太奇语句,烘托一种紧张的气氛,而安迪从始至终理智、镇定地讲述着真实的情况,这与律师的激动形成对比,进一步表现了安迪的冷静和理智。然而,最终获胜的却是律师。法官宣判时的拉摄镜头,宣告了残酷凄冷的结果,紧接一个推摄镜头重重地压在了安迪不得不承受现实命运的惊恐无奈的脸上。随后镜头遮黑,对于无辜的安迪来说,天似乎塌陷了下来。同时,观众的心被安迪未卜的命运前途揪了起来。
导演从影片一开始就用镜头形成的电影语言刻画了主人公安迪坚毅的性格形象,他清晰的头脑、冷静白皙的面目表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这种性格决定了安迪入狱后不安于现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凿通了一条重新通往自由的路,并重新获得了本属于自己的自由。
(二)瑞德
瑞德是利用全黑镜头及声音进行精妙转场而出现的,紧接着出现的是带有栅栏的铁门,巧妙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监狱。一切都是灰黑色的,导演同样采用低调的画面色彩烘托出一种压抑和无望。第一个画面里出现了五个西装革履的审判员,机位高于他们,传达了导演鄙视道貌岸然的隐喻,然而,画面又是中央轴左右对称结构的前推镜头,又暗示他们拥有掌控他人自由的权威,反而给观众一种窒息感。
瑞德进门亮相,不知如何站立,不知手放哪里,眼睛透着不安。但是,我们发现这是低机位仰拍镜头,和审判员的高机位形成了对比。对一个老囚犯的尊重和对高高在上的审判员的蔑视,这就是导演心中的向背。当瑞德坐下回答审判员的问题时,一个慢推镜头引导我们逐渐接近瑞德的内心世界,他无辜,他不会危害社会,他向往自由……正当我们同情不再年轻的瑞德时,一个鲜红的“驳回”特写结束了这可笑可悲的室内片段。
室外,瑞德面色平静、略带忧郁,整理了一下衣领,无奈地抬头望一眼阴沉的天空,镜头跟摇,瑞德步履些许沉重地走上了台阶,在稳定的落幅下,我们可以感知瑞德调整了情绪,轻松地走上了台阶,进入了他所熟悉的牢狱世界。画面告诉我们,决定自由的问讯室在低黑阴暗的角落,而瑞德放风的广场却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又是一个高低对比的讽刺。瑞德本人遭受驳回后,显然心中不快,但是他能在瞬间转换情绪,在狱友面前谈笑风生,揭示他能直面现实,沉稳、老练的处世风格。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跟摄镜头中,观众看到也听到了,瑞德在监狱环境中游刃有余,我们并不为他的命运感到一丝担忧。
(三)典狱长
初识典狱长的镜头画面时长一共一分零十一秒,其中还包括其他反应镜头,但是这些画面语言足以表述清楚典狱长阴毒、虚伪的个性和他阴暗的命运。
镜头移动,典狱长左侧入画,悄无声息有如鬼魅,背向镜头走向新来的犯人,给人阴森的直接印象。亮相镜头为近景,典狱长的金丝眼镜,冷酷的相貌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然而典狱长是一步一步走向镜头的,摄影机在不停后退,顿时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场。简短的开场白之后,他问道:“有什么问题吗?”但当真的有犯人提问时,近景中的典狱长面无表情地把头侧向狱警,然后手持圣经满意地欣赏犯人得到了重重的教训。典狱长皮笑肉不笑地说完“把希望交给上帝,把你们的贱命交给我”之后,隐没在黑色的背景之中,犹如一个邪恶的巫师,被吞没在神秘恐怖的黑雾中。
在这段场景中,画面以暗调为主,镜头在导演有意识的安排下记录了典狱长的言行。微微的仰摄表示了典狱长的淫威,囚犯们则是逆光拍摄,脸部表情不可见,整个身影被没在阴森的黑色里,暗示他们已经进入了活的地狱。口口声声上帝、手捧圣经示意并冷漠地看着犯人被打揭示了典狱长的阴毒与虚伪。典狱长在训话完毕后转身离开,走进身后阴森森的大堂,导演这样刻意的安排预示着今后人物的命运是不见天日的,命运也和阴暗相连。
(四)老布
按瑞德的话说,老布是一个被“体制化”的人,毫无人性可言的监狱竟然成了他恋恋不舍的“家”。在导演的意识中,老布是个小人物,这反映在老布在全片的第一个镜头画面中:镜头向左横移,安迪端着餐盘从右边入画,当安迪入座时,镜头前景就是老布长满花白头发的背影。在构图中,老布属于可以被忽略的陪体,电影语言已经告诉了观众,老布在当时的环境中,就是个无足轻重、可以被省略的小人物。
老布又是一个平和的老人。老布第一个亮相镜头是标准焦距侧逆光拍摄,从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适当的焦距类似人眼观察,适中的拍摄距离极具亲和力。布满皱纹的脸、带有轮廓光的花白头发,犹如我们熟悉的老人素描;老布还是一个略带羞涩的老人,因为他和安迪的第一句对话,竟然有些口吃。
老布似乎还是一个热爱自由的老人。安迪手中那“又肥又嫩”的小虫,最后的归宿竟然是老布内兜里的小鸟“杰克”。狱中的小鸟代表着对自由的希冀,对狱外大千世界的向往。观看整片之后,会觉得这个镜头意味深远,是个伏笔。因为后来老布确实是自由了,但社会却抛弃了这个悲剧小人物——“体制化”的老布自杀了。
(五)汤米
全片里罕见的轻快的摇滚乐随着警车出场了,这里出现了影片的新主角小汤米。但是,第一个亮相的镜头给汤米的未来定下了不太轻松的基调:一个推摄镜头,完成了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人公汤米身上的任务,但与此同时,落幅使汤米的面部陷入了阴影之中,加上推镜头本身带有挤压空间的特性,给观众来了压迫感,似乎在向我们暗示着什么。
接下来,一组镜头构成了蒙太奇小段落,导演分别采用中景表现汤米轻快的干活动作,用近景平摄镜头介绍汤米的幽默、自在轻松,用特写明示汤米的坦诚、坚定的学习态度。这段电影语言成功塑造了汤米的活泼、可爱,很快令观众喜爱上了阳光大男孩汤米。导演的用意也在于此,因为阳光的汤米很快将惨死于阴毒的狱长手中,汤米的死使得狱长的阴毒得到了“升华”。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