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色彩表现-电影论文
(一)和谐的色彩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色彩美感,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比是现代设计常用的设计手法,如大小对比,色彩对比,虚实对比等,对比可以使设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但是过分对比会让人产生心理的不适感。所以和谐的色彩搭配更容易获得美感。电影《远离网络的人》(NO IMPACT MAN)(亦有译作《低碳生活》)的电影海报设计表面看上去非常普通,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版面运用的是平铺直叙的手法,没有强烈的色彩对比,也没有尖锐的形态对比。设计者给我们描绘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手拉手走在绿色的草地上,后面是用天蓝色描绘的高楼大厦的剪影,而整个蓝天就是一片留白,画面中三个颜色——草绿、天蓝、白各占了1/3的面积,所以整个画面没有一点纷争,清新而宁静,让我们看了以后有种想马上逃离喧闹的城市走进大自然的冲动,这正是此部影片的精神所在。
(二)利用色彩、色调的象征作用表现电影的主题与情感
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性,例如,红色象征热情、革命、喜庆等,黄色象征活力、青春、危险等,绿色象征和平、环保、安全等,蓝色象征浪漫、理智、科技等。电影海报设计可以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更准确地表达主题和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吉米?卡特:来自草原的人》(JIMMY CARTER MAN FROM PLAINS)是根据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自传《巴勒斯坦:要和平不要种族隔离》所改编的纪录片,记述吉米政治生涯中对中东和平所做出的努力和对于中东人民的怜悯之心。该片海报设计的色彩运用得颇有深意:图形元素选择得很单纯,三个卡特人物剪影并置排列且充满画面,三个人分别是蓝色、黑色和红色,中间还穿插了白色的线条和星星的造型。红、白、蓝、星条显然是美国国旗的象征,三个不同颜色的卡特形象又分别象征了不同的种族,可谓充分利用到了色彩的象征性。
(三)利用色彩的对比与配置,突出地反映电影海报中的特殊部分和主体物象
《清除蓝色周二》(Clear Blue Tuesday)是一部反映美国“9?11”事件对普通美国人造成影响的音乐题材电影。电影海报设计的用色极其单纯,背景是一幅双子楼坍塌时浓烟滚滚的天空的景象,在背景中央有一扇窗,窗下放置了一个装满画笔的笔筒,可以说画面中的这些元素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设计者用色彩写实的手法去表现,这将是一幅平淡无奇的作品。而最终的作品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和思考正是色彩带来的:双子楼坍塌时浓烟滚滚的天空被处理成黑白色,窗框里的天空部分却是蓝天白云,这样的色彩反差传达给我们的是一个人生哲理——苦难已经成为过去,我们要忘记痛苦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
(四)打破事物的固有色彩,呈现出反常的色彩效果,以吸引受众并突出主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都是广告的时代里,满眼充斥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广告画面。如果我们在设计用色时用常规的手段表现,很容易淹没在广告的海洋里。所以打破事物的固有色彩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受众,同时还能突出主题。“2011年法国电影节”宣传海报的设计就是运用了这样的色彩表现:黑白色的法国女郎头像剪影,眼睛里流出的两行泪分别设计成蓝色和红色,使得这两行不同寻常的眼泪成为绝对的视觉中心,一针见血地表达了主题,让人感叹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变迁,艺术形式和宣传媒介变换着各种姿态,迎接着各种挑战。而永远不变的是人类对艺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电影从诞生的那一刻起,经历了起起落落与沧桑,变化着、探寻着却依然充满了生机。未来不可知,但是电影海报作为特殊的、依附于电影而生的艺术形式,必定会随着电影的发展走得更远。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