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和魂洋才”之风 行“实学达用”之道-音乐论文
一、坚持和魂洋才的音乐教育理念
“和魂洋才”一词来源于1854年幕末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在《省愆录》中提出的“东洋道德与西洋艺术”,意思是日本的发展必须在坚守日本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学习和汲取西方的技术。“和魂洋才”使日本音乐文化烙上了洋学的印记,而山田源一郎则在这一进程中充当了重要的推动力量。
纵观山田源一郎的一生,可以发现他出生于恰逢日本进入文明开化的1869年?熏当时的西洋音乐文化作为上流阶级的主流文化逐渐在日本普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自小就接触唱歌、钢琴等西洋音乐文化⑥。1885年入学文部省直辖的音乐取调挂,在学期间接受了“中西合璧”的课程教学体系。他热衷于西洋乐器的学习,特别对小提琴和钢琴情有独钟,采取了日本式的诠释方式大量地汲取西洋音乐的技术和精神。因此在后来的办学过程中,山田源一郎在教学上坚持的根本原则是跨越式地移植西洋音乐,以外来的学问范式为经典输入西洋音乐并培养人才。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当时日本音乐学校的课程设置全面,开设了器乐、声乐、和声、音乐理论、音乐史、舞蹈、各国语言等课程,涵盖了西洋音乐几乎所有的专业课程。
随着“西洋风”刮入日本,“西洋魂”也潮涌般地涌入日本。针对当时全面西洋化的现象,英国文学家Lafcadio Hearn后改名小泉八云?雪曾批判性地指出: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崇尚西方文明,蔑视过去的日本,但总有一天会像西方人回顾希腊文明那样回顾日本的过去⑦。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山田源一郎立志要建立自身独立的音乐教育学,试图以本土文化之“魂”去主导西方文化之“才”。他理解日本音乐文化,深知传统音乐才是国家之精髓,表现出了很强的“抗洋水性”。但他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勇于对邦乐的传统进行变革与创新。他和宫城道雄于1919年开启了日本音乐的近代化,创立了山田流和生田流以外的新音乐,迎来了邦乐革新的曙光。不仅如此,山田源一郎还冒着当时被邦乐音乐界唾弃的危险,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定:在女子音乐学校中设立革新了的筝曲课程。浓烈的新邦乐意识促使他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增添了诸如三味线、琵琶等课程,以此兼顾日本传统音乐。
山田源一郎以其开放的思想意识和独立的思维方式将本国音乐文化和外国音乐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折射出其音乐教育思想的独特魅力。
二、提倡实才、实用、实践、实“师”的“实学”人才培养模式
日本音乐学校之所以在当时广受重视,关键在于它是一个注重实学的速成教育机构,有助于实现国民的“文明开化”。山田源一郎的音乐教育思想核心之一就是注重实学。围绕这一实体达用之学的核心,形成了以实才、实用、实践、实“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实践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1.实才:山田源一郎在教育培养目标上主张实才,即培养实用性人才。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系科,不同的系科分别学习对将来职业有用的知识,目标清晰,针对性强。(1)为培养小学唱歌教师设置了普通科,掌握一些诸如唱歌和器乐演奏的基础知识。(2)为培养中学音乐教师设置了高等科,在普通科的基础上加强了音乐理论的高度,奠定了进一步钻研深入学问的理论知识根基。(3)专修科特别为有志专攻音乐科的人设立,以考上国立音乐学校为目标,设置了钢琴、小提琴、声乐、舞蹈学、和声学等具有专业理论深度的学习科目。(4)筝曲专修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爱好传统音乐的学生,学习筝曲,纠正弊风。(5)研究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声乐和器乐的本科及专修毕业生⑧,开设了钢琴、管风琴、小提琴、筝、声乐等突出音乐技能的课程。不同类型的培养目标着眼于培养出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分层、分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既广泛又适切的服务。
2.实用:日本音乐学校实用性的课程设置是其突出的特点。山田源一郎除了开设包括筝、钢琴、管风琴、小提琴在内的器乐课程;唱歌、乐理等音乐理论课程以及国语和英语等通识课程,还特别加入了儿童游戏、体操和舞蹈等实践应用类的音乐教育课程。另外在课程设置上不仅重视各学科之间的学以致用还讲究其全面性,开设包括儿童文学、民俗艺能、日本和亚欧文化比较等人文素养方面内容的博雅课程⑨。山田源一郎将诸多门类的知识引入音乐教育领域,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越了音乐的范畴。这种以人文社会知识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充分体现了实用与素养并重的教育思想,成为日本近代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先声。
3.实践:山田源一郎认为“艺术无他道,行字上寻道”。只有躬行实践,才能获得真知,其一生身实学之,身实习之,以实践著称于音乐教育界。例如山田源一郎开设了日本国立学校从未开设的舞蹈课程,这源于他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思想和身体的完美结合,舞蹈是必不可缺的课程。当时不仅开设了舞蹈运动学、舞蹈史概论等舞蹈理论的课程,还开设日本舞蹈和西洋舞蹈等表演实践的课程。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当时在经济上并不宽裕的私立学校,他经常聘请国宝级舞蹈大师来校教授歌舞伎,学习扇、手拭的用法,走路基本动作等基本技法,并且在教授中注重演技的要素和舞台艺术。另外,他提出了实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音乐理论需要在音乐实践中理解和升华;音乐技艺要在实践中习得、转化和迁移等。为此他特别要求学生组织交响乐团,定期进行演奏会,使学生能直接体会到音乐所具有的实践性。
4.实“师”:山田源一郎认为教师应拥有多元文化的专业背景,在师资的选择上应展现出日本和欧美、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多维取向特点。因此音乐、舞蹈、演剧三个讲座的师资分别来源于东京艺术大学的高材生、留学回国人员,以及诸如诸井三郎⑩、辻则承{11}等知名音乐家,来源的多元化使得师资配置全面合理。在语言教学上,聘请了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中国语等多语种的教师。师资队伍的配置,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专业训练形式和自主选择空间,这样的师资结构融入实学体系,使私立音乐教育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三、大力弘扬私立音乐教育和女子音乐教育
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启动了其现代化进程,向海外大量倾销商品,一时财富猛增,劳动力需求大量增加,婴儿出生率也大幅提高,此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兴学热与就学热”。在音乐教育领域,1927年之前唯一的国立高等音乐教育机构——东京音乐学校已经不能满足国民的教育要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03年8月,山田源一郎以保育和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为沃土成立音乐游戏协会,设立了儿童教育和艺术教养学科,这也是日本最初的私立音乐学校。由于它是一所注重实用的专门教育机构,诞生伊始就受到日本人的重视和欢迎。山田源一郎辞去国立学校教职去创办私立音乐学校,在当时的音乐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尽管明治维新之前日本音乐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1883年以前的国立音乐教育机关却限制男女共学和女生入学的资格,昭示出女性教育不被承认的事实。男尊女卑,女性被禁锢在家中接受女德和技能训练成为普遍现象。然而由于受到欧美教育思潮的冲击,文明开化之风席卷教育界,女子不甘成为家庭主妇的呼声在东京地区蔓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女子将来要成为人母,孩子成才与否与母亲的素养息息相关。明治政府顺应时代潮流,在1872年颁布了《学制》,其中明文规定,一般的民众要做到地方上无有不学之人家,家庭无有不学之人,要求男女都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学制》普及了全民教育,首次将女性纳入为教育对象。随后,桦山资纪{12}又在《高等学校令》中陈述:“成为贤妻良母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教养。因此,要培养女性优美高尚的风度、温柔贤淑的性情,还要具有中等人以上生活所必须拥有的生活技能及艺术修养。”{13}受其影响,山田源一郎产生了发展女学的强烈愿望,希望能够通过女子音乐教育培养出有知识、有修养的高层次女性人才,进而实现男女平等。1906年1月12日,山田源一郎以培养女子音乐教育者为目的建立女子音乐学校,对有志于正规学习音乐,想考入国立音乐学校的女子进行音乐教育,开设了包括器乐、唱歌、音乐理论在内的专业课程,并设有道德伦理课程,着力培养既具备西洋音乐知识又兼有儒教传统文化的日本新女性。由此,山田源一郎倡导的女子私立音乐教育正式开始了历史上的发轫。
为了彰显女性的积极形象,同时也为了有效扩大女子音乐教育的影响,他还与基督教宣教师创立了以介绍乐典、新曲和音乐会评论为主《音乐新报社》。在创刊号上第一次出现了女性演奏竖琴的形象,并在以后的每期杂志上都出现演奏乐器的女性,这对当时的妇女解放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 语
纵观山田源一郎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可以发现改革初期的他是基于“脱亚入欧”的理论推崇西洋音乐文化。因为日本在音乐教育改革初期始终存在着封建的皇道主义思想,山田源一郎则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从封建思想的桎梏中彻底解放出来,调整日本近代的音乐文化战略,具体表现为在文化层面上努力脱离东亚音乐文化,向西方音乐文化学习并靠拢。他大胆地离开当时日本唯一的国立学校,“下海”经办私立音乐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富有开拓西学意义的教育思想,大批购买西洋乐器,开设了涵盖几乎所有西洋音乐领域的课程,以实际行动支持西学,对传播西方音乐文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日本最初的西洋崇拜从纯粹艺术的立场上着眼,认为西方优越于日本。到了20世纪20年代,全盘西化之风愈演愈烈,使得日本社会愈发专注于西洋文化,追求西洋事物成为当时的时尚,一时间美容院遍地开花、鹿鸣馆{14}举办盛大化装舞会。甚至极端西化人士还认为日本的语言也极不雅致,传统的衣食住行方式都应全部废除等等,作为日本民族文化基础的“和学”遭到了彻底地抛弃。此时的山田源一郎却认为“欧美人既不是人上人,日本人也非人下人”,犀利地指出日本的音乐教育应该恪守传统精神,应该从“西洋音乐绝对主义”向“日本音乐相对主义”过渡,大和民族绝对不能只有西洋音乐文化。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去保护传统音乐:在学校开设邦乐课程,聘请歌舞伎大师授课,出资鼓励师生开各种传统音乐的演奏会等等。山田源一郎为明治时期更好地保留传统音乐的开化奏响了序曲。
山田源一郎在办校过程中不仅贯彻了“和魂洋才”的教育理念,还倡导并实现了音乐教育的实用化,注重实体达用之学,使教学内容得到大幅度的扩展,培养出了既富有实践性又兼有多元音乐文化背景的实用性人才,为日本私立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开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同时也为日本音乐教育的常规化、正规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尽管如此,山田源一郎的音乐教育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明治维新初期,国家主义的功利观念与教育的开化作用成为影响私立音乐学校创立的思想来源之一,统治者为引导国民,维持国家和社会秩序,把音乐与政治、经济、宗教融为一体,希望音乐为社会服务。音乐教育逐渐偏离了怡情修德、陶性养情的本质,成为国家主义的工具。山田源一郎也未能脱离国家主义的影响,他主动地配合国家形势,充满热情地编写军歌,并辗转于东京地区积极教唱军歌。当国家主义的教育取向与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结合在一起时,音乐教育俨然成为不带血的兵器。当然,注重功利、片面强调音乐为国家服务,不仅仅是山田源一郎的选择,而是当时日本很多高等音乐教育机构的共性,应该说是时代的局限性决定了当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学校的局限性。
历经一百多年,山田源一郎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经历即便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在我国音乐高等教育存在着诸如音乐专业教育与普通学生的素质养成脱节;音乐理论学习与实际技能失衡;音乐师资来源较为单一;学生视野狭窄等现象的情况下,山田源一郎“和魂洋才”、“实学达用”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借鉴。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