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色彩设计研究-电影论文
动画电影色彩设计的常见功能辨析
第一,言语感知与情感功能。我们往往发现当我们在观看影片时颜色丰富绚丽的影像比黑白影像更能引发在场观众的情感共鸣,与单一的线条、造型相比,丰富多样的色彩更加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情绪。正如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所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正是通过在同一色调下的对比所产生的暗示和联想,使得整部作品的情节衔接更加紧密,从而展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而当人们的视觉体验与外界颜色刺激发生作用时,便会引起某种情绪,从而影响其对该信息的注意和认识程度。人们常说色彩是有灵魂的,柔和的色彩表示平静,强烈的色彩表示兴奋。正如约翰内斯?伊顿所说:“在黄绿色底上,红色变成一种冒失的、鲁莽的闯入者,激烈又无常。”又正是因为这种颜色之间的转换,使得影片能够有效地向观众传达出主人公细微的情感波动,从而随着故事情节的演变,使影片的节奏性进一步加强。通过营造不同的氛围来表现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变化,色彩还有益于帮助导演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将影片推向高潮。
第二,角色塑造功能。每个动画角色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命运决定了对于它们的色彩的设计也将大相径庭。一部影片中,对于动画角色的色彩的设计应与影片整体影像风格想呼应,创作者应尽量选取能充分表现该角色形象、行为和情感的色彩。不同的色彩会使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一部影片中通常包含多个不同角色,因此,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应以主要角色为中心,依次进行色彩设计,主角与配角之间的色调要区别对待,所运用的色彩要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表现影片思想服务,以达到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的目标,不至于造成视觉焦点上的混淆。各个角色之间的个性往往既相互独立实则又相互关联,因此,在对某个角色进行色彩设计时,也应将其放到所有角色中进行比对后选择最恰当的色彩。《花木兰》中便以黑色、深蓝色、蓝黑色、深绿色等深色系分别诠释了如蛐蛐、壁虎、皇上、宰相等不同角色的形象特征,从而将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在色彩层面上区别开来,虽效果远不比故事情节发展来得激烈,却会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潜移默化,无形中认同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除此之外,对于角色的色彩也当然不是通篇都使用某一种颜色,而是应根据角色所处情景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恰当的调整。
第三,渲染气氛的功能。作为一种审美符号,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的色彩经常在电影动画中被用以通过对冷暖色调进行对比,从而对故事的环境和氛围进行烘托和渲染,达到影响观众观影情绪和兴趣的目的。毫无疑问,一个含有强烈的多重色彩对比的场面无疑会带给观众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效果。影视制作中,冷色调更加经常被用来烘托周围环境气氛,比如怪异、惊恐的场景往往使用深蓝色等色调来进一步加强影片的整体效果。
动画电影的色彩布局分析
第一,静态色彩画面的表现。影视动画片中常常含有超越了它自身所包含的自然色的大量的色彩排列组合,它所表现出的空间性特点和动画作品中所特有的“静态绘画”的特征,使的不同画面的各类色彩组合结构在相同的时间或区域内进行静态、直观的对比,在表述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上起到了更大、更有效的作用,从而从更深刻的角度表达出作品的内涵,促进相对完整意义上的论述结构的形成。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人们所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和谐统一的色彩,而在表现影片情节时,创作者们则往往对于对比或对立的色彩更加情有独钟。在影片中起到烘托与对比作用的立足于独立画面中的不同的排列色彩组合,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元素构成,并相互作用,产生对比、对立、矛盾与反差中烘托角色的个性特点,进一步发展内容情节,使得主题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基于色彩的绘画性与构成性,由各种各样不同的静态画面所构成的动态画面正是因为静态画面的排布方式才变得更加富于美感,具有特殊表意功能的静态画面如同我们常见的绘画作品一样,在影视动画片领域也得到了范围极广的应用。利用特定时间内相对静止的颜色来完成对静物、间歇停顿的动作或拥有特殊镜头画面的描述,是目前影视创作者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动态色彩画面的表现。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是影视动画中常用的两种主要的呈现色彩的方式,同时对比强调在同一时间内色彩所产生的效果,而连续对比则强调在连续某段时间内色彩在画面和镜头上产生的效果。许多不同层次的色彩按照时间的流程在屏幕上铺展开来,随着画面的不断运动形成了序列或者并列现象,强化了影片的场景气氛,进一步展现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故事的思想和主题。如《花木兰》一片中作者在开始的部分就通过大量的灰暗色调的使用来渲染匈奴入侵的紧张、压抑的气氛,而随着木兰与匈奴之间故事情节的铺平展开,其相应的画面色彩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需要着重突出的画面中采用对比度更加强烈的色彩,而在结尾处则采用了更加绚烂多彩的烟花颜色及令人炫目的爆炸来描绘木兰胜利时人们内心按捺不住的喜悦激动之情。由此可以看到,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创作者在故事开始时应尽量使用颜色明度、对比度较低的色彩,以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变化保留充足的发挥空间,随着情节的深入不断加强颜色的对比度,在到达故事高潮时色彩的对比度也应最大限度地加强,而到了结尾处则应渐渐变缓,使得影片的整体色彩显得更加和谐完美,这也就是所谓的动画色彩体现在时间上的艺术。
第三,动静结合色彩的搭配。运动着的动画虽然能够丰富画面感,使故事的情节变得更加完美和谐,然而始终观看连续动画所带给观众的疲惫感则将会使整体动画效果大打折扣,恰当的静态画面不仅使得整个故事在画面观赏上看起来更加有节奏感,也会使得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变得更加恰到好处,使得观众的视觉感受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富于享受。对于色彩的动静结合这一原则如今也已被人们广泛应用在影视动画片这一新兴媒体形式中,色彩艺术在动画中的运用与动画相互融合、相互呼应,从而使观众在美轮美奂般动静结合的色彩中流连忘返,达到创造者创作动画的预期效果。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