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过界》的环境艺术表现-电影论文
一、环境艺术在《过界》中的广泛作用
电影的场景设计是应用于剧本情节的特殊环境艺术,是影片中除角色造型以外的随着时间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空间环境造型设计。在电影《过界》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环境艺术是随着故事的展开,围绕在男女角色周围,与主人公发生关系的所有景物,即角色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活动空间、道具陈设以及历史环境。在这过程中,环境艺术不仅起到了渲染和剧情交互的作用,在更大程度上,环境艺术制约了镜头的扩张,在整体的艺术审美体系中,环境艺术除了具有叙事的能力之外,还可以让人们产生联想,满足观众的视觉、听觉审美感官。
环境艺术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而这些物质要素按不同的材质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在电影中的大漠、烽烟、驼群以及白雪,这些物质要素的构成,形成了环境艺术在电影中的视觉冲击力,促使人们展开想象,配合影片的思考而进行思考;再者意识形态与人的思维形成了自性。它通过空间、造型、色彩、构图、光影等环境艺术手段来表达认得思维变化过程,在变化中形成与观众之间可能的共鸣,随着这种共鸣的升华,观众的欣赏细胞得到有效刺激,从而加深了电影的感染力,无论是视觉的、行为的还是精神上的,这种冲击的表现力尽管是创作过程中不能体验到的,但是深深隐藏着电影创作者的表达意图,对于电影的情感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以上两个方面再进行剖析,不难发现,在《过界》中环境艺术内化了故事情节的突兀性,为故事情节的开展缓和了力度,但是又给人以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遐想,更容易使观众的主观映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再有就是环境艺术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表现能力,从道具到空间、从创意到平面、从设计到创作、从造型到自然,无一不流露着导演的精心谋划。归根结底,环境艺术既要求有高度的创作性,又要求有很强的艺术性。它不仅仅是绘景,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它是为展现故事情节,完成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时空环境造型艺术。其创作是依据创作剧本、依据角色造型、依据特定的时间线索规定的,对镜头画面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场景空间设计制约着镜头画面。
二、环境艺术在《过界》中的现实意义
环境的特征变化感染人们的审美视觉同时又能深刻地体现出社会的本质和人物的心灵。导演在其艺术实践过程中紧紧抓住场景设计前后的对比与变化,紧扣人物的内在情感,表述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形成“标签式”“招贴式”的常用表现内容和手法。环境艺术设计是形象思维及其他多元思维的融贯与结合的结晶。环境艺术可以被视作“景”与“情”的统一,“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空间营造,使之成为影片表现主题的缩影。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导演不失时机地借景抒情,体现人情味,把构建空间上升至创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主人公的个性和性格。通过暴露人物的性格缺陷来展开故事的演进性。
电影《过界》中环境塑造有动与静的区别,场景设计与环境艺术创作成品的造型因素及构成规律在影片中的表现是有差异化的。换言之,场景设计是动态的环境造型设计,动的形象思维基于电影剧本的文本描述,它离不开艺术设计的一般创作特点和艺术规律。
(一)渲染气氛
影片讲述了一位年轻的汽车营销人员顾涛错手杀人之后的逃亡生涯,在业内,这部电影又被俗称为公路电影。影片的开始就是一条直通通的公路,继而是大漠、烽烟、奔驰的汽车、皑皑白雪,加上刺耳的音乐,毫无遗漏地将一幅天然景观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种来自景观设计和人物心理相互交汇的环境设计与音乐的主旋律相辅相成,构成了美丽的画面,而与之不相称的是人物焦躁的内心和面部木然的表情,在景观上,导演运用了豁然开朗的设计,来彰显人物内心的纠结,通过时空展现,创作者的气氛感染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鲜明的对比也就足以使观众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有一丝丝的悲情。
一部好的电影作品要有它的节奏和主旋律,一幅美术作品也有自身的基调和气氛,这些旋律与基调是表达作品的主题,体现作者创作理念的重要因素。同样,一部电影作品,也要有它的基调,纵观中外优秀动画作品,对色彩基调的整体把握,是一部影片风格与类型,时代感与品格形成的基本前提。灰的烟,白的雪,红的服饰,蓝的丝巾这些元素做到了感染观众的视觉可能,再就是在空间上为人物的矛盾提供了纠结的力量源。在整个影片中环境布置在物质时空上和人物的心理情感上为影片的整体进程提供情绪基调,作为电影艺术表现总体感觉倾向,作用于观众的精神世界,具有强化电影主题,深入刻画人物个性的功能。影片以独特的造型内容和表现形式出现于影片的始终,男女角色在意识和外在行为融为一体,成为超越以剧情直接表现人物的艺术力量。环境的塑造从调度着手,以动作为依据,强调造型的意识,以造型的表意性、叙事性取代说明性,因而形成了电影的独特风格。
(二)空间与造型
影片始终在讲述顾涛与妻子的心理矛盾,在环境艺术这样一个大的范畴内,包容性很强,但是彼此之间的矛盾又通过环境的设置为人物的内心刻画提供了手段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影片的手段是多样化的,诸如见到驼队,顾涛说是遇见了兄弟,再如叩拜那会,李小安的叩拜沉浸在苍茫的草原上,其影像效果自然地彰显了人物内心与环境的不协调;都市与大漠的鲜明对比又是影片在空间创意中的一个连贯和拓展,都市人物的性格尽管表现得没有那么消沉,但是两地的人物性格假设对比的话,显然融汇了空间造型的艺术手法更加深刻,更加直观反映了情感世界的内质。由此。环境艺术为影片提供角色言行和剧情发展必要的烘托和陪衬,具有刻画人物心理和情绪方面的意义,介入角色的情感世界,起到完善深化作品感染力的作用。导演在进行创作思维时,必然会考虑场景设计的景物形象与不同空间、视点、角度的画面构图。注重创造的空间和造型,既要“景中有画”,又要“画中有景”。前者属主观创造范畴,后者属客观表现范畴。情与境融于一体,通过连续画面表现出来的“景”,具有超越环境造型本身的深刻含义。
不过在电影《过界》中更深层次的这种景、画、造型、性格、内心叙述所完善的不是主人公的内在心理,而是一种本真的回归。
(三)色彩与故事
环境与角色是电影造型的最基本内容,是构成故事影片的基本单元。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电影在整个表现过程中直接用色彩来彰显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是白雪还是女主人公的红色衣服,甚至红彤彤的脸,灰色的烟雾,昏黄的落日,导演都运用了色彩的搭配完成了电影的故事叙述需要性。因此,角色造型的色彩与环境色彩的关系,在角色一出现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而空间环境色彩并非是孤立的,往往导演会考虑情节的是否合理,而忽视环境色彩与材质所形成的视觉、空间构成关系。最终通过空间环境色彩与人物服装、化妆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关系,表现出在所构建的空间关系里角色与环境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微妙关系。
在《过界》中,颜色成了环境艺术的语言,主人公的情绪、主人公的个性,主人公的思维敏锐度,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以及主人公的思维和理性都通过色彩来进行反映,但是色彩的安排并不影响电影表达的主体,恰恰是通过色彩来延伸了故事的合理性与回归性。
三、环境艺术在《过界》中的表现方式
笔直的公路,遥远的天空,艳丽的色彩,安详的戈壁或者草原,自然的人和焦躁的内心在勾勒了人物性格的缺陷同时,表现出了空间艺术的叙述能力、表现能力、传播能力和感染力以及故事的自然性。笔者认为:环境艺术在电影《过界》中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表现方式。
(一)触景生情
影片中的情境设计一方面通过视觉的美学艺术体现人物性格的反复变化,另外一方面通过景观的变化来彰显人的意识回归,在一步步向前开进的逃亡路上,他们在景观的变化中认识到了前途是陌路,而真正意义上的坦途则在于越加开阔的视野和简单的人和自然的景色,导演通过这种对比逐渐促使主人公幡然醒悟,在情景意识的流露中,人和自然,自然和思维,思维和性格都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的表现手法没有通过语言来传达,而是随着景观的深层次变化,逐渐地运用环境艺术来表现。
(二)身临其境
影片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合理运用了空间艺术,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在逐渐形成主观意识的同时,利用景色感染和场景烘托完成了人物的思想转变,随之在观众欣赏电影的同时,能够与环境、人物、故事、情节合理地产生共鸣。恰恰又是这种共鸣完善了影片的语言表达缺陷,在整个转变的过程中,人物的表情和景色的变化,逐渐引导观众欣赏,最终完成了影片的思想传达。
(三)内化艺术
看似自然的景色和一次非理性的逃亡生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导演放弃了语言传达的功能,而是利用环境艺术的转移,实现了艺术本身的一次升华。这种艺术能力的交互,不仅在影片的色彩搭配和镜头变化中形成了有力的感染力,而且在整个影片的艺术形式上,促使影片的传达思想更加合理,更加自然。
环境艺术在电影中的应用是电影艺术发展多年以后,适应市场化的需要,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的自觉发展,因此,在电影《过界》中的环境艺术应用不仅为电影艺术的发展轨迹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而且更加有利于环境艺术和电影艺术的融合,必然为电影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发展途径,同时,更有利于环境艺术在市场经济商业化行为中的发展。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6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