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电影论文
20世纪50~60年代是中国动画的第一繁荣期。当时,国产动画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为中国动画艺术创作的“大本营”。先后创作了《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小蝌蚪找妈妈》等一系列富于民族特色的动画片。而《大闹天宫》是这一时期的里程碑之作,这部电影汲取了年画、山水画、寺观壁画的艺术元素,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戏剧表演形式。一经亮相,就引起了震动。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此时,“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已完全确立。
然而,从1966年开始,十年的“文革”动乱使中国刚刚开始的动画事业停滞了前进的脚步,这段时间里,国产动画无所建树。
“文革”结束后至80年代,中国动画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时期。1979年,由著名艺术家张丁指导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问世,人物造型优美,民族特色浓郁,被赞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成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又一部代表力作。同时,像《三个和尚》《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纷纷涌现,风格鲜明的中国动画,名震海外。
但是,到了90年代以后,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却逐渐迷失,美国和日本的大量动画涌入中国,占据市场主流。国产动画陷入了既想保持传统风格又想模仿美、日动画的尴尬境地。有人感叹为“民族性的失忆”和“国际性的失语”,以此来形容当代国产动画电影。曾经的“中国学派”动画风格土崩瓦解。
二、“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体现
所谓民族风格,即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的文化积淀,反映着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与文化传统。不同的国家在音乐、语言、绘画上都有着不一样的民族气质,也有着不一样的审美情趣。其实,当年“中国学派”的辉煌,正是因为它保持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色,加入了丰富的传统艺术元素。“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传统绘画的体现
1960年,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问世,清新的水墨特色令世界侧目,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它使齐白石大师笔下的蝌蚪、小虾、小鱼与青蛙都在屏幕上游动起来,充满灵性与东方神韵。水墨画是中国独有的笔墨艺术,依靠墨色的浓淡干湿,渲染出画面的虚实变幻。而这种传统的水墨技法被运用于动画电影时,就创造出一种独有的艺术形式。1963年,特伟又把李可染先生水墨画中的水牛形象搬上屏幕,创作了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水墨动画《牧笛》。这部自然而童真的作品在美国放映时,美国的教授激动地对特伟说“实在太美了,真是完全中国式的动画片”。而80年代的动画片《山水情》,把中国大写意山水的技法搬上屏幕,无论从画面、配乐、色彩上都堪称典型的“中国风格”,是中国水墨动画的高峰。
国产动画电影还从传统的剪纸和皮影中汲取灵感,如1958年,万氏兄弟制作出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令人耳目一新。在《猪八戒吃西瓜》之后,上海美影厂又制作了《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一系列剪纸片。虞哲光导演在此基础上,又创作出了更为简练而富于夸张效果的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动画效果更为轻快活泼。
年画也是国产动画借鉴的素材,如《除夕的故事》,当时栾伟札负责动画的造型,他就借用了民间年画的造型方式,其中灶王爷和天神的形象仿造了无锡纸马的造型和色彩搭配。神像的眉眼造型夸张,眉毛是每边三条,向上飞扬,眼睛上下是两块晕染出的红色块,胡须是传统年画固定的三撇须。整个人物造型饱满,色彩艳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它的构图也借鉴了民间年画“满”的构图特点,人物和各色吉祥象征把画面撑得满满的,充满了除夕热闹与丰裕的气氛,中国民俗气息浓重。
此外,《大闹天宫》里的花果山,龙宫和凌霄宝殿带有明显的中国青绿山水的造型特色,《哪吒闹海》里的一系列人物,尤其是李靖和天上的神仙,参考了山西永乐宫壁画的人物造型。但青、白、红、绿,黑的色彩搭配又是民间年画常用的。而《九色鹿》中,九色鹿的造型与画面效果完全脱胎于敦煌莫高窟魏晋时期的壁画《九色鹿本生》。这些画面上特有的“中国元素”,使当时的国产动画电影从视觉上就具有民族风格。
(二)民族音乐的体现
早期国产动画电影中的音乐也是“中国学派”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富有中国意境的画面相配合,影片的配乐也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如《哪吒闹海》中,李靖手抚古琴,琴声悠扬,清心悦耳。而片中配乐,用了古老的乐器编钟,金声玉振,音色浑厚。都给影片增添了东方韵味。而1963年问世的《牧笛》,更是把这种东方音乐的美传达得淋漓尽致。影片配乐悠扬舒缓,一个牧童骑牛吹笛而来,悠扬的笛声与树边鸟儿的叫声相映成趣,此起彼伏。扬琴敲奏出流水的声音,叮叮咚咚。三弦儿模拟出牛的叫声,高胡拉出黄莺的鸣叫,好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民乐合奏。《牧笛》将诗情画意的水墨动画与民族音乐进行完美的融合,创造出中国美学独有的意蕴悠长,伴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堪称“中国学派”的经典之作。
国产动画电影还汲取了许多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元素。中国少数民族众多,许多民族都有自己别具特色的音乐。如《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化用的内蒙古民歌,就表现出广阔草原、骏马飞驰的潇洒。《泼水节的传说》配乐是优美的傣族音乐,使影片充满了傣家的风情感。《阿凡提的故事》大量运用了新疆的地方乐器,如大铜角、达卜、萨塔尔。而且新疆人民一向能歌善舞,影片也注意表现了这一特色,多次在影片中出现新疆舞蹈。独特的新疆音乐与舞蹈,使《阿凡提的故事》富有少数民族特色。
国产动画电影还能用民族器乐来表达人物性格,如《三个和尚》,整部影片没有对白,全靠音乐节奏把握。当小和尚出场时,配乐采用欢快的板胡,因为他聪明活泼;胖和尚过河时,由于他小心翼翼,所以用一段舒缓的管子来描述;而高和尚呆板又严肃,所以每次出场,配乐总是用低沉厚重的坠胡来表现他的性格。这些民族音乐在影片中恰如其分的运用,与影片东方色彩浓郁的画面交相辉映,渲染气氛,刻画性格,更加突出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特色。
(三)传统戏曲的体现
戏曲艺术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艺术,有完整成熟的造型语言与表演程式。许多动画艺术家都把中国戏曲作为自己学习与参考的范本,并大量运用于动画创作中,别具魅力。
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国产动画借鉴了中国戏曲艺术中的脸谱,把笔下的人物根据性格也做了脸谱化的设计。如《骄傲的将军》中,将军是大花脸,食客师爷则是二花脸。奸臣形象则借鉴的是京剧中丑角的表现形式,八字眉,小眼睛。在《张飞审瓜》中,反角姚得布为人卑鄙,所以用白色在鼻梁眼窝间勾勒,唇角还长了一颗大黑痣,一看就知是从戏剧中“丑”的脸谱中化用而来。80年代的经典动画《天书奇谭》,在人物造型上对戏曲脸谱的化用更为自然纯熟,老狐狸两眼描黑,尖嘴猴腮,身穿黑色道袍,在戏曲脸谱里,黑色代表奸诈。美女狐则双颊晕红,眼角上飞,柳腰款摆,宛如舞台上的花旦。县太爷的鼻梁上涂着圆圆的白粉块,配着忽闪的帽翅,十足是戏曲舞台上七品芝麻官的形象。
在人物的动作设计上,戏曲元素的运用也很多。如《张飞审瓜》中,张飞上任前在县衙大堂上来回踱步,一步一顿;在听取民女申诉时陷入思考,右手捋髯;听完后大喝“大胆姚得布!”时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指着姚得布,这些动作设计显然是来自戏曲艺术。而《哪吒闹海》中哪吒自刎,背对观众、横剑自刎,和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自刎的动作一模一样。在《大闹天宫》的诸多打斗戏中,处处可见戏曲舞台上打斗形式的化用。
在国产动画的很多配乐中,也有许多对戏曲锣鼓点与念白的借用。如《骄傲的将军》,一开场,将军胜利凯旋,昂首挺胸,踱着方步,仆人在旁边敲着锣鼓,就像京剧中霸王上台时旁奏的锣鼓节拍。在众人奉承之中,将军用力发出的“哇啊?呀呀呀”就再现了中国戏曲的韵味。而在《哪吒闹海》中,开片时四大龙王翻江倒海,背景配乐用的就是京剧武戏出场前的号角。而在整部影片中诸多的武打戏份中,为了表达紧张的气氛,运用的是京剧中的打击乐器,紧凑而有力。这些动作设计、音乐伴奏、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到台词念白等都渗透着京剧的影子。这些戏曲的借鉴使影片具有夸张与写意的特点,更加突出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
(四)民族故事与传统叙事结构的体现
“中国学派”的动画片,故事大多都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学,如《大闹天宫》《铁扇公主》取材自《西游记》;《哪吒闹海》取材自《封神榜》;《天书奇谭》取材自《平妖传》;《南郭先生》取材自古代寓言;《掩耳盗铃》取材自成语典故。这些传统的小说、寓言、民间故事是“中国学派”民族风格的创作源泉。而在叙事结构上,“中国学派”也秉承了中国文学惯有的线性结构,如《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哪吒闹海》几部动画长片均是采用这种传统叙事结构,线索单一清晰,情节简单明了。
三、“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对当今中国动画的启示
在目前低迷的国产动画创作情景下,重温这些曾经辉煌的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是大有益处的,那些影片之所以成为扬名国际的经典作品,就是因为坚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与文化特色,而当今的国产动画一味模仿美、日动画,却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就是对当今国产动画的启示。年轻的动画艺术家们,应该重新审视古老的中国文化,重建独有的民族风格。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7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