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平台与象征性动画的回归-电影论文
就在3D影院动画的原创性和艺术性大打折扣的同时,在网络上却出现了为数不少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国产原创动画,目前各种讽刺、诙谐、搞笑和个性类动画短片有着极高的人气,例如:《打,打个大西瓜》《李献计历险记》《泡芙小姐的金鱼缸》……仅仅依靠网络上的口口相传,这些依靠个人或是小型工作室制作的动画就获得了至少上百万的点击率。随着优酷、奇艺、土豆等视频网站以及iPhone、iPad的发展,原创和象征性动画迎来了回归的契机,而数字媒体所具有的数字化、模块化、复制性和编辑性的技术特征和后现代所提倡的解构、拼贴、混搭、跨界和重构的美学观念相契合,为新媒体混合媒介动画的出现提供了可操作性,这使得数字化的手绘、剪纸、拼贴、真人定格或Flash动画等在网络上开始蓬勃兴起。
象征性动画属于实验动画范畴,世界上最早的拼贴实验动画是由波兰著名动画大师尚?连尼卡( Jan Lenica,1928-2001)等人于1957年制作的短片《从前》和DOM。这两部拼贴实验动画不但在视觉风格上简洁鲜明,而且运用的制作技术也是革命性的。他们把从彩纸上剪出来的几何图形,旧杂志、海报上挖下来的人物轮廓及实景拍摄的影像任意拼贴组合。虽然该动画表面上看像一场充满孩子气的剪纸游戏,但成熟的创作理念却充满了创新性。除了波兰、南斯拉夫和捷克等早期实验动画大师外,上世纪60~80年代,加拿大国家电影局(National Film Board,NFB)赞助了一大批动画家进行了许多创新动画实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30年间,共推出了超过700部风格各异的动画,在全球范围内获奖超过620次,其中更包括25次奥斯卡提名及4次奥斯卡短片奖。出现了一批如诺曼? 麦克拉伦、卡洛琳?丽芙、乔治?杜宁和弗烈德瑞克?贝克等世界级动画艺术大师。因此,加拿大以其辉煌的成就确立了艺术和象征性在世界动画中的地位。今天,新媒体的出现有助于打破传统影院动画的“一统天下”,让象征性动画重现辉煌。特别是在当今解构主义、黑客文化、反理性和民主个性化的后现代语境中,新媒体象征性动画的出现更有着特殊的含义。加拿大著名传媒大师麦克卢汉(M.McLuhan,1911~1980)曾经指出:新媒介“不仅是容器,它们还是使内容全新改变的过程”。因此,新媒体动画决不是影院或电视动画的翻版,这些新媒体网络动画的特征包括:
(一)新型的动画传播途径
网络新媒体使艺术资源海量呈现出现,同时也给动画传播提供了“非院线”式的传播途径。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到了以前无法接触到的动画作品,也给无数“默默无闻”从事动画创作的“发烧友”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和走向商业化的契机。例如,一个被网友盛赞为“2009年最牛国产动画”的拼贴动画《李献计历险记》在半年内点击量就超过千万。该动画讲述了患有“差时症”并陷入失恋而无法自拔的一个青年为了寻找女友,不断打穿游戏、穿越时空的一段冒险旅程。由于主人公奇幻的人生经历和感人肺腑的独白打动了亿万网友。虽然该片只有20分钟并有大量的拼贴段落,但正是由于真挚的情感才使得该片“一炮而红”并被改编成电影。《李献计历险记》的成功说明了新媒体动画传播的巨大能量和所拥有的潜力。
(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网络媒体动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表现形式、内容、风格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数字化可以将文字、绘画、照片、印刷品、纹理、图案和影像等转化为数字影像,摆脱了传统动画媒材的束缚,极大地丰富了动画的表现力与动感。数字化的手绘、剪纸、拼贴、真人定格或Flash动画形式多样,表现力强,成为新媒体动画的代表。例如,由清华美院学生雷磊创作的拼贴动画短片《这个念头是爱》讲述了一对男女在巴黎浪漫邂逅的爱情故事。有些无厘头和搞笑,再加上富于童稚的表现风格,该片在网上聚集了大量的人气。该作品还获得2011年加拿大渥太华动画节最佳叙事类短片奖,并成为此次惟一入选的华人作品。而国内著名独立动画制作人王波(皮三)在2009年创作的网络拼贴动画《白日梦》则将动画人物和视频场景拼贴在一起,由此形成了反差特别强烈的对比效果。正是这种“混合媒介”的拼贴,使得《白日梦》更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这种“浮世绘”的动画风格隐喻了城市“小人物”在生存压力下的困惑、无奈与失落的感觉。他的另一部都市情感题材动画片《泡芙小姐的金鱼缸》得到了都市年轻白领的认可,在各大论坛、网络视频和微博中广泛传播,2010年8月播出以来,仅仅在优酷网上,这部动画片的点击率就达到了450万次。
(三)个性化和风格化的特征
数字化使得动画创作摆脱了专业环境的束缚,从而节省了人力和财力,并大大降低了动画的制作成本。更简洁易用的创作工具如Flash、After Effect等可以实现个人的“独立制片”的梦想,独立动画逐步向个人化和风格化过渡。这些动画通过反潮流甚至反传统给人耳且一新的感觉,其创作形式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反而成为最纯正的艺术。例如,2011年末的一段模仿大连话车险报案的文字动画《倒鸭子》就被网友疯狂点击,几天就达到了百万以上的点击率。这种“小品方言+粉笔动画”的新颖形式是这个动画被网友热捧的关键。同样,2010年由安德烈?苏斯科夫(Andrey Shushkov)一个人完成的剪纸动画《爱的发明》(Invention of Love)在Youtube上的点击率也超过百万并被网友誉为“2010年最好看的动画短片”。该片讲述了一个女孩和一个发明家的爱情悲剧,隐喻了科技发明带给人类世界的灾难后果。由于网络上动画惟一的评判标准便是网友点击率和口碑。因此,这种“优胜劣汰”的特征使得个人化和风格化的动画短片能够在竞争中不断完善。
结 语
动画是一门超现实的艺术,也是具有 “高度假定性”的艺术。而象征性动画作为一种探索型的艺术形式,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欢乐文化”,而且还可以体现“黑暗文化”“思索文化”或“反讽文化”,其“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的探索都是无极限的。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曾经深刻指出:“动画电影主要是(但不是惟一地)建立在逐格拍摄法的基础上。在美学方法上,这些样式主要是使用图像与造型,而且有排除用摄影与机械方法来重现人物及其动作的趋势,它们更多地属于造型艺术,而不属于传统的电影。”因此,通过新媒体平台扶植与支持象征性动画不仅可以让我们找到动画的真谛,而且也可以有意识地避开好莱坞3D动画的锋芒,另辟蹊径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语言与文化。
我国老一辈动画家曾经通过水墨、剪纸、木偶和多种材料,丰富和发展了象征性动画的语言。如今动画的泛媒介化和多元化可能成为“新动画”的发展机遇。虽然网络新媒体动画有着很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原创象征性动画往往都是以免费形式向网友播放,而动画作者几乎不能从中获得收益。同时,象征性动画的“观念性”和“艺术性”特点也可能“曲高和寡”,难以吸引大众的眼球。特别是网络动画本身还缺乏评价体系,而一些优秀的网络动画工作室也缺乏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政府资金的支持。因此,如何在政策上、资金上扶植并引导我国动画产业“多元化”发展,继承民族传统并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象征性动画将成为摆在中国导演和动画产业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年第17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