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世界图景的构建-电影论文
一、世界图景和语言世界图景
世界图景是现代语言学,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一概念起源于物理学领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H.Hertz提出来的。世界图景的研究由三个部分组成:(1)认知活动的主体,包括单一的人(经验主体)、单一的人群(群落)、单一的民族(多个民族)及作为整体的人类;(2)认知活动的客体,包括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具体世界和抽象世界;(3)认知活动的结果,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方式获得的世界形象。
“语言世界图景”(языковая картина мира)这一术语最早由前苏联语言学家Г.А.Брутян于1973年在Язык и картина мира一书中提出。语言世界图景是指运用语言的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在语言中形成的结晶,简言之,就是语言中折射出来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思维。语言世界是介于人和物质世界(客观世界)之间的一个中间世界,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语言实现的。换句话说,语言中包含了该民族成员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是在经验论哲学的基础之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属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使用范畴化、归纳法及三分法的研究模式。该理论以语言、思维/认知和客观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语言和客观世界之间是通过人的思维/认知产生关系的。客观世界是经过人的思维/认知加工后投射到语言当中并形成了语言。语言世界图景研究恰是一个相反的过程:人通过对语言的思维/认知加工来研究语言中所映现的世界。语言世界图景系统是一个非封闭性的螺旋式上升系统,理论上,该系统的上升过程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只有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已经足够或完全一致了,这一过程才可以中止。
二、电影世界图景构建设想
由于电影实际上是一种符号语言,所以电影世界图景的构建需要基于符号学和语言学两门学科,同时需要借鉴世界图景和语言世界图景的构建。电影世界图景可以定义为一个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电影中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在电影中形成的结晶,即电影中折射出来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思维。换句话说,电影中包含了一个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所有理论的建立一样,该理论的建立也有自身的理论基础、研究内涵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哲学作为基础,电影世界图景研究也一样。语言世界图景建立在经验论哲学的基础之上,属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语言世界图景是透过语言来研究蕴涵于其中的世界图景,而电影世界图景是透过电影来研究其中所包含的世界图景。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语言),这种语言是电影世界图景的研究内容和对象,因此,电影世界图景总体上应该和语言世界图景一样,也是建立在经验论哲学的基础之上。“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分别与两大符号学派(皮尔斯符号学和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以及与两大类语言学(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语言学及从生物体之间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语言学)联系起来,形成两大系列:科学主义思潮——皮尔斯符号学——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语言学,人本主义思潮——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从生物体之间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语言学。”可见,电影世界图景属于人本主义思潮。
(二)研究内涵
电影世界图景以电影语言、思维/认知和客观世界三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电影语言中所蕴涵的世界图景。电影语言包括文本语言、声音、色彩、图像等符号。依据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根据“符号代表物”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皮尔斯把符号分为具有相同性质的图像符号,具有存在上的依赖关系(即因果关系)的标志符号和具有社会约定性的“象征符号”。图像符号代表人类通过事物之间具有的共性认识事物;标志符号代表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依存(因果)关系认识事物;象征符号代表人类通过社会约定认识事物。
电影语言和客观世界之间是通过人的思维/认知产生关系的。客观世界经过人的思维/认知加工后投射到电影语言中。换言之,电影语言中凝结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电影世界图景研究正是要通过研究电影语言中的各种符号(静态的和动态的)的深层含义来重现客观世界的形象。这种重现一方面是反映客观现实,另一方面是一种揭露,这是电影的任务。
电影通过人的思维/认知反映客观世界,而“概念是思维单位”,人的思维/认知基于大脑中的观念/概念。观念/概念是记忆、心智词汇、大脑语言和人的心理所反映的所有图景的意义运作单位,是表征经验和知识含量的“量子”和所有人类活动结果及认识世界过程的“量子”。在认识世界的思维/认知过程中,随着对客观世界认识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加深,人会不断地接收到新信息、新概念,这些新信息、新概念会融入大脑中已有的观念/概念,形成新的电影语言。形成的新的电影语言只说明人在有限的时空内对某事物的阶段性认识。
基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和语言世界图景系统一样,电影世界图景系统也应该是一个非封闭性的螺旋式上升系统。理论上,该系统的上升过程也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只有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已经足够或完全一致了,这一过程才可以中止。
按照电影世界图景系统所示,我们可以解释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一个题材可以拍出若干部内容完全不同,有时甚至完全相反的电影;为什么同一导演在不同时期以同样的题材拍出的电影所反映出的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会不同;为什么以同样的素材、场景、人物等重新拍摄的电影也会让观众产生不同的感受;为什么不同的观众对同一部电影会产生不同的感想和观点,等等。相信,电影世界图景系统所起的作用远不止这些。这一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和作用。
(三)研究方法
电影世界图景理论主要涉及符号学和语言学,其研究需要综合符号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不论是符号学还是语言学,都是在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研究中,必然要使用概念化、范畴化、分类归纳等研究方法。电影世界图景是基于人的思维/认知研究电影语言中所蕴涵的世界图景的理论,因此,像符号学和语言学一样,在研究中需要采用概念化、范畴化和分类归纳等方法。此外,电影世界图景主要研究电影语言、思维/认知和客观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语言世界图景一样,可以采用三分法的研究模式。
三、结 语
本文基于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提出了电影世界图景的构建设想和必要性,从理论基础、研究内涵和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对电影世界图景进行了论述,阐述了电影世界图景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理论特点、作用机理和系统构型图等。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外文化的对话、交流与融合会更加紧密。电影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最主要媒介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其研究也越来越需要。电影世界图景的构建可以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对电影中的民族和文化因素的研究。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8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