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走出去”探析-电影论文
一
李安的《卧虎藏龙》2001年在国内上映时情况极不理想,各种批评浪潮不断。与此相反,《卧虎藏龙》在国外却是形势一片大好,先是在被誉为英国奥斯卡奖的英国电影学院奖中荣获最佳导演奖等四个奖项,后来又在美国第七十三届奥斯卡颁奖大会上荣获最佳外语片奖等四个奖项。而且海外票房成绩也不错,连续几周高居全美票房前十位之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毫无疑问,看惯了刀光剑影武侠片的中国观众是不太能习惯看在丛林中飞来飞去很飘逸的“功夫格斗”的。外国观众却很认可,他们认为李安这部电影拍得很有中国情调,是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武侠片。
就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来讲,李安说:“对武侠世界,我充满了幻想,一心向往的儒侠、美人,一个侠义的世界,一个中国人曾经寄托情感和梦想的世界,我觉得它是很布尔乔亚品位的。这些从小说里尚能寻获,但在港台的武侠片里,却极少能与真实情感以及文化产生关联。长久以来,它仍然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层次,无法提升。可是武侠片、功夫动作片,却成为外国老百姓和海外华人新生代——包括我的儿子,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渠道,甚至是惟一的途径……我心里一直想拍一部富有人文气息的武侠片。”李安的《卧虎藏龙》之所以能够得到西方观众的认可,与李安在拍摄西方熟知的武侠内容的同时,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充满人文气息文化精神有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说,李安这部影片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不是以所谓的“东方奇观”或阴暗落后层面来迎合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而是用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来打动西方观众的。像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都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生命和死亡,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真善美等更是全人类共同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用西方观众熟悉的中国功夫为线索来讲述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人生价值,来讲述人性,是中国甚至可以说是东方文化渗入西方文化的一个很合适的突破口。
除了以共通的人类情感来打通东西方文化,在影片《卧虎藏龙》里边,李安还特意营造了一种老庄、禅宗美学所特有的意境美,把打打杀杀的在传统意义上充满暴力和血腥的武功放在了非常优美的绿树丛林中,高山溪水边,或者是朦胧神秘的夜色中进行,绝美地营造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趣。最出色的是你来我往的刀剑上的一滴水,那种轻盈和纯美,那种律动和震颤,都是很纯粹很绝对的中国文化精神。以往的中国功夫片给观众带来的更多的是快感,是一种犀利和速度之美,李安的这部功夫片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是美感,它触动了人们心底隐藏最深的柔情,是一种轻柔和水润之美。除了画面,李慕白对“道”的解读,那种轻灵与玄妙,看破红尘与对红尘的牵挂,得道与对道的领悟,都是老庄与禅宗的最直接的最画面的解读。这两者交融在充满道义和侠义的江湖中,会让外国观众感到一种说不尽的东方魅力。
李安说:“我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对西方文化也比较了解,就是站在这两种文化中间,我采用西方人的方式成功地表达了一个中国人的故事……所以当我拍电影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把这些东方的精神还有西方的手法融进来……这是我创作的一种兴趣。”笔者认为,用“亚洲的主流,美国的艺术”,亦即“西方的手法,东方的内容”来拍片,是值得我们中国电影借鉴和学习的,是扩大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上份额的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
二
与《卧虎藏龙》相似,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在国内上映后也是恶评如潮,一些观众甚至据此认为张艺谋江郎才尽,风骚不再。但在国外上映时,观众却鼓掌叫好,不仅在各电影节大受青睐,而且是票房一路飘红,是颇受外国电影商业院线(而非仅仅是外国电影艺术院线)肯定的一部作品。
为什么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在国外如此受欢迎?笔者认为这是与影片主要表达的人性层面的东西,也即人类的爱恨情仇的思想有关。国内观众批评张艺谋不会讲故事,《十面埋伏》里的故事不仅不完整,而且漏洞很多。实际上,《十面埋伏》不仅仅是一个武侠片,准确来讲应该是爱情武侠片。张艺谋说:“武侠片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他的这个武侠片不是传统意义的家国仇恨、侠义恩仇的武打动作片,他在“武侠”这个筐子里,装满了爱情的红玫瑰;在“武侠”这个躯壳里,填充了新鲜的爱情的血液。以往有些武侠片里也表现爱情,但是爱情大都从属于或附属于所谓的侠义精神或国家集体大义,主人公往往为了所谓的正义或善良克制束缚了爱情,或者爱情仅仅为侠义精神的点缀,但是张艺谋的这个片子则是直接让武侠为爱情服务,爱情成为武侠的主人,诚如张艺谋所说:“实际上《十面埋伏》里蕴涵着另外一个主题,就是想用人性做一个对于武侠类型的反叛。最后这三个人已经完全抛弃了‘侠’所代表的江湖利益和责任,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进行爱恨的厮杀和争斗。”以爱情的角度看,这个故事不仅是完整的,而且叙述是非常有技巧的。章子怡扮演的小妹在三年的情感(是恋情?抑或是亲情?友情?恩情?)与三日的恋情中苦苦挣扎,难以取舍,在长久的思索后,她毅然选择了忠于自己的感受的爱情和“过风一样生活”的自由,(最后奋力扔出的飞刀完全可以理解为由于受伤过重而无力击中刘德华扮演的刘捕头,而不是在两个男人情感中挣扎的犹豫),虽身死而不悔。是一个多才多艺又聪慧果敢的女性形象,有观众批评说是一个淫荡的女子,难道说跟随了刘捕头就是贞洁烈妇?以这个观点来评价女性未免是太过落后太狭隘了!金城武扮演的金捕头不仅相貌俊朗而且很是怜香惜玉(野地采花和竹林戏可以看出),而且就本质上来讲,他和小妹都是本集团或本阶级的叛逆者,为了爱情和自由(像风一样的生活)他们可以舍弃一切,很有点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味道。小妹对刘捕头的情感是让我们感到更多的像哥哥一样的亲情以及几次救命的恩情,而金捕头对小妹的所谓爱情更多的是传统男子的霸权,爱到极致恨到极致,以至于当得知她不爱他时宁愿让其死,这是一种让人窒息让人压抑让人恐惧的爱,在其中爱人的人被爱折磨,被爱的人也同样不堪其苦。影片在最后实质上肯定的是让两个人都身心自由的爱,而非后一种占有式的爱。这种对“人性比武侠更重要”的主题的表述,是其能得到外国观众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戛纳电影节,记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张艺谋为什么能将武侠动作拍得那么美。张艺谋说,“我的回答是‘这就是不同’,与你们西方动作的不同。东方人的眼里动作首先是美和诗意,而非打击的速度、搏击的技巧和置人于死地的能力。”唯美的镜头、惊险巧妙的武打场面是本片能在西方获得肯定的又一重要原因。最经典的是竹林戏和牡丹坊仙人指路。竹林戏在胡金铨的《侠女》和李安的《卧虎藏龙》中都非常经典,前者有杀气,后者有诗意,张艺谋的竹林戏丝毫不逊色于他们:充足的阳光照射在拔地而起的无边无际的竹林中,那耀眼灿烂的翠绿让人觉得竹林中干净清新,没有任何杂质与尘埃。在这片无边的绿色中,几十个金衣盔甲全副武装的州府盾牌兵借竹之坚韧、叶之繁茂,穿梭于竹林上空,奔腾追击,极为壮观;到后来他们削竹做枪,竹箭如雨,将小妹和金捕头困在竹阵中动弹不得时更令人啧啧赞叹!牡丹坊仙人指路变“武”为“舞”,是另一出让人惊叹震撼的戏:刘捕头弹豆击鼓,盲小妹“流云飞袖”寻声击打。轻灵的舞姿、曼妙的身姿、飞腾的水袖本就极具华美之感;当水袖击鼓之时,力道刚猛、砰然作响,女性阴柔之美和男性阳刚之美结合得如此和谐,不得不令人赞叹。及到后来刘捕头将整盘豆子尽皆抛出,小妹身形舞动之下,水袖寻声连番击打,鼓鸣阵阵,配乐声声,视听效果极其震撼。
综观《卧虎藏龙》和《十面埋伏》,两片在国内都颇受非议,在国外却大受欢迎,其原因有二:其一两片都是武侠片,而其中却巧妙地用男女情爱这个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偷换了传统武侠片的较为狭隘的家仇国恨、侠义恩仇。这一转换使影片内容主旨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成功地吸引了世界观众的眼球。其二在武打格斗时,都尽量将其美化和诗意化,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质不显山不露水地融入之中,使我们在观赏时不仅仅局限于低级的感官快感,更有一种心灵和精神的愉悦。这两点正好贯彻了业内人士在思考“中国电影走出去”问题时提出的所应遵循的原则之一“中国主题,世界元素”。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中国电影海外市场出现一种现象,即很多外国片商不买发行权,但买重拍权,而在价格上后者往往要高出前者数倍。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说:“咱们中国不乏好故事,但我们没有讲好。”在这一点上,李安所说的“东方的内容,西方的手法”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张艺谋说:“我们的注意力不应在故事上,而应在讲故事的方法、叙述的魅力上。”也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回应。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8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