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纪录片的传播价值与美学特征-电影论文
一、动画纪录片为何物
动画纪录片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动画片,也与一般的纪录片相异。它是在严格遵循纪录片创作规律和基本特性的基础上,用动画的形式创作的纪录片,其本质仍是“真实纪录和客观再现”。在此,动画只是一种形式,是为纪录的内容服务的。
动画纪录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的存在早已有之。早在1918年,美国动画大师温瑟?麦凯完成了时长20分钟的《路斯坦尼雅号之沉没》,这可谓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纪录片。它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讲述的是英国邮轮路斯坦尼雅号被德国潜水艇撞沉的悲剧事件。1956年,我国著名动画导演靳夕创作了第一部国产动画纪录片《中国木偶艺术》,用70分钟的篇幅向观众声情并茂地传播了我国木偶艺术的相关情况。在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影片展播中澳大利亚的动画纪录片《就像这样》用动画形式描写了因非法移民被关在澳大利亚拘留中心的三个孩子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在对“现实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争辩中,纪录片逐渐发展并将其内涵和外延进行延伸。随着影视艺术理论的发展,“纪录片=跟踪跟踪再跟踪+摇晃摇晃再摇晃”的历史已经一去不返。在数字技术无孔不入、媒体融合高速推进、虚拟艺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纪录片已不再满足于动画特技和动画片段的表现力度,全部用动画的形式来创作纪录片不仅合理可行而且值得关注。
二、动画纪录片的传播价值
动画纪录片兼有动画“生动形象、创作自由”的特点和纪录片“真实记录、客观再现”的本质,以其鲜活的表征和新颖的形态践行着“纪录生活、传承历史”的传播行为。
(一)推动动画和纪录片的长足发展
动画历经100余年发展至今已经产生出影院动画片、电视动画系列片、电视动画连续剧、动画短片、动画广告、动画MTV、Flash动画等多种形态。青少年儿童是动画的核心受众群体。长期以来,受“动画片等同于幼稚片”的误导,动画片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趋于少儿化,没有考虑到成年人的收视心理。如何扩大动画片的受众群体、拓展动画片的表现内容成为中国动漫产业健康发展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纪录片不同于电视剧和电影等影视类型,禁止剧情虚构和演员扮演,要求以真实的现实事件为素材,采取客观的创作态度真实还原或再现已经或正在发生着的事件。由于纪录片的这一纪录特性,使其能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展现生活、反映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珍贵的史料价值。近年来,纪录片越来越受到政府、影视从业者的重视。然而,纪录片的核心受众群体主要是一些具有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的文化人,受众群有限。因此,如何扩大受众群也是纪录片继续健康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由上所述,动画片与纪录片的联姻是推动动画片和纪录片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纪录片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可以吸引动画迷的注意力,让更多的观众喜欢上纪录片,同时还能让原本喜欢纪录片的成年人发现动画的深层艺术魅力,进而扩宽动画片的受众群体。
(二)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容纳电影、电视和动画艺术的影视艺术是门年轻的大众视听艺术,就其中历史最长的艺术样式——电影来说,也只不过有短短115年的历史。但在这有限的历史时空内,影视艺术乘着数字技术的翅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影视艺术的发展需要影视从业者以大胆的探索精神不断创造出崭新的艺术样式。在这种趋势下,诸如室内情景剧、电视栏目剧、电视戏曲、电视动画连续剧、纪实电视剧、电视电影、立体电影等新型影视艺术形态层出不穷,不断发展。在当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影视艺术百花园里,动画纪录片正以其自身的价值和魅力为影视艺术的繁荣发展锦上添花。
(三)为虚拟艺术的延伸开辟新空间
虚拟艺术给艺术创作带来的变化首先就是形式的创新。先看动画艺术的形式创新:从电影动画到电视动画,从手绘动画到电脑动画,从二维动画到三维动画,从平涂动画到非绘画动画(例如,偶动画、黏土动画、折纸动画等),从动画片到动画特技,从纯动画形式到动画与真人相结合,再到动画纪录片……再看纪录片的演变:从电影纪录片到电视纪录片,从不允许扮演到“真实再现”的提倡,从原生态纪录到主观倾诉,从使用动画特技和动画片段到动画纪录片……动画纪录片以其虚拟性,在丰富了艺术样式的同时,也丰富了艺术创作技巧,引领了艺术领域的新动向。伴随虚拟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艺术形式还将层出不穷。
形式是内容的形式,与之相适应,虚拟艺术的内容也在更新换代。先看动画艺术的内容扩展:从主流动画的故事讲述到非主流动画的哲理探索,从艺术动画的娱乐制造到科普动画的科学传播,从动画影片的艺术欣赏到动画广告的宣传推广,从动画MTV的综艺娱乐到动画纪录片的动画纪录……再看纪录片的内容扩展:从新闻纪实独挑大梁到各题材(人文、历史、自然、科技、社会等)多元发展,从生活记录到宏观微观通吃,从现实记录到全时空展现……数字技术在营造虚拟时空的同时,也为虚拟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素材来源,那些为传统艺术所未观照的领域也将被纳入艺术创作的涉猎范围,艺术创作的内容空间将被极大地拓展。
三、动画纪录片的美学特征
(一)动画纪录片的符号美学
动画纪录片主要借助视听合一的语言符号系统表情达意,并以视觉符号为主。动画纪录片的视觉符号不同于动画片和纪录片的视觉符号,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较之动画片具有更强的现实意味和写实风格,较之一般纪录片具有更为唯美的造型感和不可比拟的创造性。
1.线条美
点、线、面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线条自然成为影视画面造型中一种最基础的表现要素,也是塑造形体的重要手段。灵动的线条能够表情达意,制造气势,创造氛围,给事物以生命力。动画艺术是线描的艺术,是用线来造型、叙事的艺术。因此,线条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画作品的质量。动画纪录片在真实再现的同时,带给观众一种更为鲜明的线条美。
2.色彩美
世界因色彩而绚烂多彩。色彩犹如画笔,装点人生,美化世界,描绘出迷人的画卷。色彩是动画纪录片中最具覆盖力、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元素,其运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动画纪录片的成败。色彩符号在激发情感、引发联想方面的能力最为突出。动画纪录片根据要表达的内容,结合要创设的格调,利用合理的色彩,给观众以直观的视觉感知。与实景拍摄的普通影视作品相比,动画的主观性非常强,故而留给创作者的创作空间和想象空间也就越发的广阔。动画纪录片的创作者在确保叙述内容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色彩这一表现要素,搭配色彩,创设影调,布置光影,打造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动画纪录片就是要让观众在绚丽的色彩中品读耐人寻味的真实故事。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9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