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电影论文
操作技术上通常的做法是指定一位专业作曲家,使之为影片的不同场景作曲,不过有时也使用一些获得了版权的现成音乐作品。影视的配乐时间是设置在剪辑好所有画面以后,因此作曲也是影片后期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
一、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结合的美学原则
首先电影艺术的创作者是导演,其是在导演的统一调度下的一个整合了的表现艺术。在电影的整个制作班底中,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录音、音乐、美术、剪辑共同创造了完整的电影艺术。同时,电影也是音画结合的艺术,视觉和听觉是接收电影艺术的第一感官,音乐第一次因为画面而变得立体直观。配乐的构思需要根据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影片的艺术总体构思,使配乐的听觉形象与画面的视觉形象相融合,体现出综合性的美学原则。对观众而言,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同时又听到声音刺激的需求。电影从默片发展到有声影片,正是人们感官对于动效和声音的渴望的结果。
影片的配乐一样要运用多种元素来完成。毕竟制作手段和运用的原理,决定了动画和电影是一对无法分离的双生子。在音乐的研究范畴里表明,音乐是可以通过不同的节奏和音乐语言来传递信息的。影视的配乐通过表达这些节奏,来迎合不同的剧情、不同的画面风格、不同的镜头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不能替代的。一般情况下电影配乐是体现了导演和主要音乐人的综合意见,而非作曲家的个人意志和认识。当然,作曲家的实力是体现影片原声成败的关键之一。以电影界的音乐人、日本作曲家久石让为例:宫崎骏于1986年摄制的《天空之城》中,久石让展现出自己音乐风格多元化的一面,爱尔兰音乐的元素大量运用其间,令人为之惊叹。在久石让的乐曲中,钢琴也是不可或缺的。另一个场景里,两个小主人公在云海中畅游,钢琴曲在这里恰到好处地烘托出夜色的美丽以及两人纯洁美好的内心世界;在2001年拍摄的《千与千寻》中,久石让运用日本传统乐器太鼓、三味线来表现精灵们的澡堂——“油屋”的歌舞升平,使电影拥有了更浓郁的民族背景和乡土风情。钢琴往往是以独白的形式出现在交响空间里,反衬出角色复杂心灵世界里孤独的感受,诠释出小女孩荻野千寻不平凡的经历所带来的复杂情感。这些完美而恰到好处的音乐运用,成为经典影片中最闪亮的一大特色。
二、场景音乐的完整形态营造独立性的审美意境
场景音乐一般是专门为这一场景设计的音乐,不像主题音乐一样多次重复使用。但有时也可能运用主题音乐或主题歌的旋律素材进行变奏、发展构成一种场景音乐。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不同的艺术表现需要,场景音乐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独立的表现作用,在有些情况下,场景音乐也可能参与主题音乐的贯穿发展,成为主题音乐贯穿发展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贯穿点。有时,如果发生在一个重要的情节当中,场景音乐往往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表现形态,它能与剧情配合营造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意境。
由日本著名配乐大师久石让执笔的《千与千寻》中,音乐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久石让在音乐中非常贴切地把握住了影片画面的内涵,创作出了非常优美、生动的各种类型的音乐多达20多首。比如《那一个夏天》《夜来临》《白龙少年》《诸神们》《那天的河川》《腐烂神》《千的勇气》《无面人》《重新开始》,等等。宫崎骏凭这部电影获得2002年初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十多个国内外奖项;除了打破日本票房和入座率外,还是首部风行全世界的吉卜力动画电影。可以说影片如此成功,久石让的配乐功不可没。
影片刚开始时,画面场景出现千寻拿着朋友送的花束和卡片坐在车后,这时的千寻是生活中常见的普通、弱小、不谙世事的小女孩,这一场景的音乐是由钢琴和弦乐融合在一起演奏的《那一个夏天》。这是一个非常简约化的钢琴音响,体现出了久石让惯用钢琴独奏与弦乐编曲捕捉影像风采,用细腻的琴键之音揣摩小女孩千寻情感世界的独到功力,用弦乐的朦胧音色将旋律铺垫起来,显得非常唯美和纯洁。并有着日本传统美学中追求“静”的意境,梦幻般的音色充满了爱意,达到了某种虚空超脱的精神境界。
在影片神灵在油屋洗澡的画面出现时,富有日本格调的音乐在这时响起。为了表现神灵洗澡时愉悦、快乐的心情,这段场景音乐选择了非常符合画面情绪的两种因素:极具日本冲绳民谣色彩的节奏,并由富有传统乐器三味弦来进行演奏。音乐表达出的情绪与画面恰到好处,激动人心又有欢欣快乐之感。但在低音区铜管组也同时在吹奏着主题,这使音乐有了暗淡、沉重的情绪,与欢快的气氛产生了强烈的对抗与不协调。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导演的意图与心情。导演的意图是需要关注体会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伤害,是一种对自然遭到破坏的悲悯之情。神灵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疲惫不堪在晦暗的音乐中得以体现。大自然与人应该是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而当人类破坏了这样一种和谐时自然受到伤害。如“腐烂神”的形象表达,他的身体布满脏臭的污泥,黑漆漆的像发酵的脏物。其实他有着巨大的威力,更有着自身的尊严。他本应是条清澈的河流,他也孕育了自然界数不清的生命体,可他的出现却是污秽不堪的。在千寻的帮助下,他吐出了大量的工业垃圾与废物,还有人类所任意丢弃的废弃物。随着大量污浊物的倒出,“腐烂神”恢复了“河神”应该具有的面貌与尊严。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小白”则是一个失去自我的象征,他因为城市的建设而覆灭。这是一种连自我都消失了,又谈何尊严的悲哀。影片中他与千寻的情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导演的意图。导演通过这种关系在向世人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理想中的关系结构。导演在这里的表达,还有另外更为深奥的韵味,导演试图让人们理解大自然能够帮助人找到自我,实现自我尊严。这在河神给千寻的那颗丸子中得以实现。河神是大自然的象征与昭示,河神洗涤掉了人类给他的污染,又可以发挥自身的威力,得到了自我的尊严。导演在这里讲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存、互相影响的。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年第19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