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与智育关系浅谈
作者:衡长祥来源:原创日期:2013-03-12人气:1552
一、美术教学本身不只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是相当重要的
正确运用美术教学的特性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社会及事物的感性及理性的认识,把创作设计的潜能释放出来,这正是在美术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目标。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等。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
1.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人的智力的开发与其感受力的高低密切相关,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学生通过艺术认识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以艺术的魅力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以愉悦的心态去获取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这样的感知愈深刻愈有助于学生感知能力的提高。
2.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学生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美术学科是训练视觉、增强观察力的必要科目。绘画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描绘,使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其状态、结构、色彩等特征,掌握比例、明暗和空间等关系,形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能够更加直接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培养马克思所说的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3.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指把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在头脑中贮存起来并再现出来的能力。没有记忆,感知觉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美术学科产生的记忆更加直接、形象,因而更加深刻,难以忘怀,对学生的记忆能力的提高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二、美术教学还可以在教学中“以美育人,以美启智”
“美”时时伴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你不留心很不易发现,但你若用心去观察,便会觉得美随处可见。美术课程传授给学生的就是认知与感受。教会学生懂得了美,才能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美,发现美,如何去做一个“美好”的人。只有懂得了美,方能将学生内心深处的美挖掘出来。只有通过美的情感体验、美的观察积累,才可能让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以提高。通过美的感知,也教会我们做人的“感悟”,“感悟”了的思想才会溢于我们宏伟的画卷。我们的学生是由一个个个体所组成的,我们每个学生在茫茫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世界影响了我们,但我们同样可以去创造美丽的世界,这就是人类的伟大。人的思想从无知到成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思想上长期的思考、积累,才可能表达出每个人真挚的情感,这些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我们教师的长期教导。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树立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可以启迪学生树立良好的思品观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高雅的审美意识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轨迹,帮助学生明辨丑恶、知晓荣辱,养成良好的品质内涵,让学生们用稚嫩的双手去描绘人生的蓝图,让他们心中美好的事物呈现在自己色彩纷呈的图画之上。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如手工制作、贺卡设计、吊饰拼贴、创想绘画等手法,培养学生“爱劳动、珍惜美、重友情、会互动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做到“以美启智”,开发学生潜在的绘画兴趣,调动其创作灵感和热情,因为“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育过程中最微妙,也最有意义的因素”。
例如在“贺卡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发智力,大胆构思巧妙的贺卡形式,自己动手、动脑制作完成,并写上情真意切的寄语,赠送给他们的老师、长辈、父母、同学,以此激励他们开展相互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制作的喜悦,去感受别人的友谊,激发自身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废旧物品的再次利用的方法,养成勤俭、创造的精神,并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陶冶心灵,培养上进、进取的美好品质。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在学校智育中是能够起到很大作用的,同时,它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情感熏陶等方面也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其实这不正是美术学科历来一直都是各学段必修课程的原因之一吗?重视美术教学,让美术教学发挥出其应有的功用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所应努力实现的目标。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