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增强发展后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摘要: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本文结合实际,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激发学生质疑兴趣、树立学生质疑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设想及采取方法。
关键词:质疑习惯 启发学生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不但要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天职,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发问,以求最后真正弄懂。但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已习惯了只学不问,只求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笔者就以镶配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增强发展后劲。
一、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孔子曾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镶配的工艺步骤很重要,镶配不是简单的拼图游戏,除了在形状上要达到“吻合”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镶配件的形状尺寸要达到规定的机械精度要求,镶配件的制作实际上是不断测量,逐步接近、精细加工并用的手工制作过程,以下结合图示的内四方镶配课题,阐述有关“镶配”的一般要求。
此类课题,首先要使学生懂得怎样分析课题,指导他们制订合理的工艺路线。图示的四方内配其一般的工艺是:
1. 按图样要求加工外四方件四个面,保证各项精度要求;
2. 划内四方尺寸线。并用加工好的外四方件核对所划线条的正确性;
3. 钻排孔,用狭錾子沿四周錾去余料,然后用方锉粗锉余量,每边留0.1-0.15mm作细锉量。
4. 细锉内四方各面,并用四方件试配,达到能较紧的塞入;
5. 精锉修正各面,先作认向修配,达到配合要求后,再作转位互换的修正,同时达到互换的要求,并达到用手将四方件推出、推进毫无阻滞。
6. 全部精度复检,去棱倒锐。
按上述要求完成后,四方件内配完成。
工艺讲完后,我启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工艺编排能否保证加工质量?如果先加工内四方,然后再加工外四方,这样行不行?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
我国传统教学往往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而忽略了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训练,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和主动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如三块工件最后拼配成五边形(如图所示)的配合,属难度较大的镶配课题,工艺的合理编排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这时也采用内四方镶配的方法,先加工件一五边形,然后以五边形为基准加工件二,件三,并进行修配达到技术要求,则镶配就无法正确地达到技术要求。试想在单独加工五边形时如何保证五边形的边长均等、五角均等,因为用游标尺卡测量边长,精度无法保证,用万能角量五边形五个角,一角一角量总有测量上的积累误差。这样加工费时费力,可能为了保证五边、五角均等,五边形会越修越小,无法达到图纸上的最终要求。同样也不可能使五边形在件二,件三中能五面调换和保证间隙要求。
以上分析中,如果采用四方镶配这种传统加工工艺是难以保证课题的要求,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思考,各抒己见,谈谈如何进行工艺编排。
根据学生不同的工艺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再提出合理的工艺路线。为了说明问题,将五边形的五条边分别编号为A、B、C、D、E,件二,件三上的五条边编号为a,b,c,d,e。
第一步,控制五边形一边长(A边)。方法是(如图所示)将五边形的A面放在平板上,用两个标准芯棒,根据五边形长计算出两芯棒的距离L,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控制五边形的一条边长,同时用万能角度尺保证两相邻边之间夹角相等。
第二步,加工件三,粗锉内凹处三边至划线处并留镶配的修整余量,精锉a面,控制好五边形的深度尺寸,以加工好的五边形A、B、E三面为基准,修配件Ⅲ至两件贴合。这样五边形的三边已与件三镶配完成。
第三步,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108°,使A与b相接触,修锉D这边,使E与a相接触,D与e相接触。这时将以件三镶配好的三面为基准,只需要修锉五边形的任意三边都能与件三相配合,同时自然使件一五边形加工成形,保证五边均等、五角均等。
第四步只要粗锉件二的内凹处的两边,以件一五边形的两条边为基准进行修配,修至件二与件三处E、F面相贴合即可。至此五边形外镶配已完成,这时调换五边形的任何一方位,都能达到镶配间隙要求。
三、 培养学生质疑的技能
朱熹说:“始读,未知有疑”。要想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就只有熟悉工艺理论知识,多实际操作,才能多思。为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一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要让学生了解质疑的范围,如:工艺步骤、工量具的准备、加工方法、检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等;三是要培养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的技能。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质疑水平。如在下面的梯形配合课题中,尺寸要求不高,但对称度要求很高。完成本课题的关键在于控制好对称度,如何才能控制呢?常规的检测方法难以控制,我给学生指导的方法是用正弦规、量块,再加上百分表一起配合,进行测量,这样可以保证各种精度,但要耗费很多时间,同时对测量的要求很高。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过摸索,提出以下加工方法,精确划好线,加工到线,保证120°角度准确,然后用万能量角器来测量梯形斜边的位置度,因尺寸要求不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保证图纸要求。
这样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中学会了质疑的方法,提高了质疑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技能水平。
四、 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知道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是提高能力的方法。
还是举梯形配合的例子,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工艺方法,对凹凸件精确划好线,加工好凸件30、50、70的尺寸,保证精度,20的尺寸到线,保证120°角度准确,然后加工凹件,保证外型尺寸及深度尺寸(与凸件配作),梯形接近尺寸时,用凸件来试配,再将凹件翻转180°试配,综合起来判断配合间隙与对称度,互为基准,互配互修,同样也能达到图纸要求。
此时我表扬了提问题的学生,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多思考。通过这种做法,学生的质疑兴趣越来越浓,学习积极性高涨,技能水平提高很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发表不同见解,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并用实践进行检验,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通过质疑式的学习,学生不仅具有了扎实的基本功,而且掌握很多技巧,并能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将理论与技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面对每只镶配课题,都能找到技术难点和技术关键。制定出合理加工工艺,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在将来的工作中灵活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
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提高、没有创造。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参与的“探索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心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良好素质,使他们成为今后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钳工生产实习》 96新版 中国劳动出版社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