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曾海燕来源:http://www.zzqkw.com日期:2013-04-15人气:791
一、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打开师生感情,启动英语学习兴趣的总开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更好的将情感应用到课堂中去,从而产生浓郁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使其在情感中学好英语,形成一个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课堂。因此将情感教育始终渗透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三要素。
1.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课本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学英语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素材,这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资源。因此,教师要研究教材,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并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包含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所谓显性情感因素,是指在教材中通过语言、图片等使人直接感受到情感因素。隐性情感因素是指反映客观事实,不带明显的感情色彩,但在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中,仍然使人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其中隐含的情感。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并选好动情点,打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交流者和管理者,起主导作用。当教师以生动的语言,真切的情感讲话时,往往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可以缩短师生的距离,促进学生学习。因而教师无论如何不能把自己的烦恼带进教室,务须“把所有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留在课室的门外”,同时,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诵会、竞赛、教唱英语歌曲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促进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3.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教学的对象,是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尚未成熟的个体,其情感本身多变化性、波动性。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更不能滥用训斥、惩罚等方法和手段。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不能歧视后进生,批评他们要讲究方法,注意场合。对这些学生教师更耐心地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振作精神,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而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维还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时会对教学中的现象和教师的解释提出异议,进行争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和引导。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