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唐人的“琴趣”与“嵇琴”之声

作者:刘小兵来源:www.zzqklm.com日期:2013-05-11人气:1338
 唐人的“琴趣”与“嵇琴”之声

琴在唐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与琴有关之诗文众多,检索全唐诗及其补编,仅琴字就出现770余次。唐人在表现自己“琴趣”之时,常常会联想起竹林七贤,尤其是想到嵇康。先看下面这两首诗:

李峤《琴》:

名士竹林隈,鸣琴宝匣开。风前中散至,月下步兵来。淮海多为室,梁岷旧作台。子期如可听,山水响馀哀。

韦庄《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峨嵋山下能琴客,似醉似狂人不测。何须见我眼偏青,未见我身头已白。茫茫四海本无家,一片愁云飏秋碧。壶中醉卧日月明,世上长游天地窄。晋朝叔夜旧相知,蜀郡文君小来识。……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说今人疑。

这两首诗一为咏琴,作者李峤为盛唐诗人;一为赠人(赠弹琴之人),作者韦庄为晚唐诗人。但是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联系起“竹林名士”,想起“中散”、“步兵”、“青眼”、“叔夜”,想起那早已成为传说的《广陵散》。

再看下面的若干唐人诗句:

王绩《古意六首》(其一):“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

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之一):“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

张昌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

司马逸客《雅琴篇》:“将军塞外多奇操,中散林间有正声。”

李颀《题少府监李丞山池》:“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

元稹《病减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韵》:“琴待嵇中散,杯思阮步兵。”

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落照渊明柳,春风叔夜弦。”

许浑《出永通门经李氏庄》:“中散狱成琴自怨,步兵厨废酒犹香。”

李群玉《言怀》:“白鹤高飞不逐群,嵇康琴酒鲍昭文。”

李中《赠海上书记张济员外》:“阮瑀不能专笔砚,嵇康唯要乐琴尊。”

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抑扬中散曲,漂泊孝廉船。”

甚至小鸟鸣叫之动听也可以用嵇康的琴声来形容,如齐己的《早莺》:“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

从以上列举的诗句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在唐人盎然的“琴趣”世界里,风流倜傥的嵇康及其荡气回肠的《广陵散》,已经成为唐人无法忘却的历史记忆,成为唐人挥之不去的“嵇康情结”!于是,在唐代,才有了大量的嵇康的追随者,我们才听到了“嵇琴”在唐代的回响。嵇康与琴就如同陶潜与酒一样,琴几乎成为了嵇康的“专利”,成为嵇康标志性的“符号”,故而,王绩乃有:“渊明对酒,非复礼义能拘;叔夜携琴,唯以烟霞自适。”(《答刺史杜之松书》)白居易亦云:“古之达人,皆有所嗜,元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太湖石记》)

下面这两首唱和之作,同样体现出唐人对嵇康的认同与追随:

陆龟蒙《添酒中六咏•酒杯》:

叔夜傲天壤,不将琴酒疏。制为酒中物,恐是琴之馀。一弄广陵散,又裁《绝交书。颓然掷林下,身世俱何如。

皮日休《奉和添酒中六咏·酒杯》:

昔有嵇氏子,龙章而凤姿。手挥五弦罢,聊复一樽持。但取性淡泊,不知味醇醨。兹器不复见,家家唯玉卮。

这两首诗从题材上说皆为咏酒诗,且歌咏的对象都是酒杯,但是他们联想到的历史人物却都是嵇康;唐代诗人在自己的琴酒生活中,遥想着嵇康手挥五弦、颓然林下的神姿风采,在这遥想之中,七贤与唐人彼此成为了知音。皮、陆所生活的时代已至晚唐,末世之中的七贤追忆或许更有其深意吧?

中国之琴史可谓源远流长。《史记·乐书》云:“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由此可知琴与乐最初的主要功能在于礼乐教化;先秦六艺之中包括乐,琴艺亦是士人必修之功课。而当中国之士人将个性情感投射到琴艺之中时,便留下诸多千古佳话:俞伯牙《高山流水》以觅知音;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传达爱情;嵇康则凭借临终前一曲摄人心魄的《广陵散》,给后人留下了魏晋风度的绝唱!从此,琴成为了“古来名士,多所爱好”(颜之推《颜氏家训》)之物。回望历史长河,我们发现:嵇康以其刚烈与决绝,用生命的代价奏出的那一曲《广陵散》也许真的已成绝响,即便如极富诗性与才情的唐人亦难以重奏。但是,作为魏晋名士风流的代表,嵇康赋予了传统的“琴德”以新的内容,同样留给唐人诸多启示:如其“浊酒一杯,弹琴一曲”的理想志愿,如“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神采风韵,如“弹琴咏诗,聊以忘忧”、“琴诗自乐”、“琴咏泰真”等等,即以琴、酒、诗来怡情悦性、舒愤忘忧,以琴、酒、诗来体验并表现个体生命之真味,这种生存策略与模式历经汉魏六朝而至唐代,渐次成为了中国士人的一种精神传统、一种集体无意识,从而成为了中国士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管,这种精神传统的确立并非嵇康一人之功,但是,嵇康及其“嵇琴”确实具有经典与示范之意义。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