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在唐代的流传
《广陵散》在唐代的流传
现代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广陵散》可能是产生于汉代中期的一首民间乐曲,演奏之乐器也不仅限于古琴,能演奏并传承此曲的亦并非嵇康一人;而且此曲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犹存(参见吴钊、刘东升编著《中国音乐史略》)。但是,在后人包括唐人眼里,嵇康与琴、与《广陵散》似乎已密不可分。嵇康已死无法复生,唐人于是对《广陵散》是否真的已成“绝响”进行了不懈的探究,并因此而留下了相关的话题。
如顾况的《王氏广陵散记》:
众乐,琴之臣妾也;《广陵散》,曲之师长也。琅邪王淹兄女未笄,忽弹此曲,不从地出,不从天降,如有宗师存焉。曲有《日宫散》、《月宫散》、《归云引》、《华岳引》,意者虚寂之中,有宰察之神,司其妙有,以授王女。於戏!天地鄙吝而绝,神明倜傥而授,中散没而王女生(一作传),其间寂寥五六百年。先王作乐,殷荐上帝,有不得而闻者。鼓钟时动,敢告於太师。
此文将琴置于乐器之王的位置,《广陵散》则为曲中师长的位置,更令人惊喜的是:嵇康死后,寂寞五六百年的《广陵散》如有神助般的由王氏之女重新奏响!
《唐语林》曰:
韩太保皋深晓音律,尝观客弹琴为《止息》,乃叹曰:“妙哉,嵇生之音也!为是曲也,其当魏、晋之际乎?《止息》与《广陵散》,同出而异名也。其音主商,商为秋声,天将肃杀,草木摇落,其岁之晏乎?此所以为魏之季慢也。其商弦与宫同,是臣夺其君之位乎?此所以知司马氏之将篡也。“广陵”,维扬也;“散”者,流亡之谓也;“杨”者,武后之姓,言杨后与其父骏之倾覆晋祚者也。晋虽兴,终“止息”于此。其音哀愤而噍杀,操蹙而惨痛,永嘉之乱,其应此乎?叔夜撰此,将贻后代知音,且避晋祸,托之鬼神,史氏非知味者,安得不传其谬也欤?”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三载:皋,字仲闻,擢贤良科。贞元中累拜尚书右丞,元和时授忠武军节度使,入为吏部尚书兼太子少傅,长庆元年拜尚书右仆射,为东都留守。韩皋对于《止息》的一番感叹被命名为《广陵散解》而收入《全唐文》。
而僖宗时人陈康士在《琴调自叙》中亦曰:
余学琴,虽因师启声,后乃自悟。遍寻正声,九弄、广陵散二胡笳,可谓古风不泯之声也。
可见,尽管嵇康认为“《广陵散》从此绝矣”,唐人似乎并不甘心,他们宁愿相信《广陵散》尚在人间,还可以聆听到它动人的旋律!并且还要赋予《广陵散》以丰富的弦外之音!此外,唐代还流传有名曰《嵇康怨》的琴曲,亦当与嵇康有关。
“广陵散”同时亦成为唐人写诗做文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典故,如:
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一罢《广陵散》,鸣琴更不开。”
陈存《楚州赠别周愿侍御》:“淮南木叶飞,夜闻《广陵散》。”
李德裕《房公旧竹亭闻琴缅慕风流神期如在因重题此作》:“流水音长在,青霞意不传。独悲形解后,谁听广陵弦。”
可见,伴随着一曲《广陵散》,嵇康不仅走进了唐人的音乐世界,更走进了唐人的精神世界。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