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与生命文化对接的“多元”伦理
作者:杨勇来源:原创日期:2013-06-29人气:825
生命文化是国际主流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全球环境被严重破坏,科技创新进入基因改造等背景下,面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生命问题等,各门学科应对现实做出了相应的回答。在伦理学领域,随着对环境恶化的反思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加强,形成了环境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而在现代科技潜在地伤害全人类的可能性下的思考,诞生了生命伦理学。他们所关注的核心就是“人类中心主义”是否合理,以及人类对科技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11](P240~242)
我国政府在时代的要求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这一思路的提出,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做出合理的回答,这就使我国道德建设产生了与过去不同的新课题,即探究人类对待自身和环境。
佛教无疑从实效性的角度证明了它特有的价值,并主要表现为:尊重生命的“多元”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运用多元手段,治疗心理疾病。
首先,大宇宙观与良性的生态系统。一般来说,佛教圣地或者修行道场,香烟缭绕、鸟语花香、祥和静谧,给人以天人合一、自在泰然的感觉。其原因在于,佛教持有六道生命体系的大宇宙观,在此基础上人类应该以慈悲和平等的道德底线对待所有的生命形式。因此,在善待生命、和谐共处的理念下,产生的精神环境是清静安详的。
在佛教教理看来,生命形式表现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没有天神的福报的天神)、人、天等六道众生。六道的形成来自于无明,烦恼使众生造作善、恶业,故而尽管人、天是环境较好的众生,可六道众生会相互轮回转化,且佛教出于本性上说 “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六道都是平等。既然平等,人就没有特权歧视、统治、伤害他界众生。又因为人道有苦有乐,故而最能激发自己的潜能,摆脱痛苦修行成佛,所以是最佳的一道,于是人更应该以慈悲的心态尊重、关爱他界众生。
从学术上看,佛教的大宇宙观体现了一种多元生命思考。但平等和慈悲又体现着以人类主体价值为主导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即佛家从根本上否定了将人类孤悬于万物之上的中心主义,批判了人类可以按照需要对自然进行任意取舍的霸权态度和行为。所以,佛教的态度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但由于人类具有自觉、完全的能动性,因此佛教主张,在与万物互利的前提下,发挥人类的价值,并且以和谐的方式与自然、生灵共处,这一思想恰恰暗合了现代生态伦理的理念。
除了佛教的理论之外,僧俗信众将佛经中的净土理念,现实化为寺院的建设。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的记载,“极乐”净土,即是“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净土的整个规划和谐而优美,诚如经中描述的:“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除此,极乐国土还有以金沙布地的七宝池,金、银、琉璃、玻璃镶嵌的四边阶道和亭台楼阁,更为神奇的是各种美妙的鸟,能够以悦耳的鸣叫歌唱佛教的道理,“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12](P346~347) 由此不难看出,佛教寺院对于信众来说,既是修行道场,也是净土世界,故而配合其宗教理想下的建筑格局亦呈现着人间极乐的理解。
而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看,佛教寺院体现的极乐世界,最直观地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佛经中提到的树、水、花、鸟、宝、佛乐,在寺院中都能够找到,其建筑尽量体现了融归自然的气息。事实上,佛教寺院同时承载着历史的积累和宗教的关怀,深刻地体现了佛教生态伦理的思考。因此,上海玉佛寺发起的“都市佛教”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发掘寺院的建筑风格,为现代城乡建设提供可视的直观材料。
[参考文献][1]霍韬晦.现代佛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慧皎.高僧传(释道安)[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卷)[C].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社,1960.
[3]彦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卷)[C].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社,1960.
[4]慧皎.高僧传(竺佛图澄)[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卷)[C].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社,1960.
[5]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A]. 汤用彤卷[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7]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M].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8]袾宏.净土资粮全集[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六十一卷)[C].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社,1960.
[9]太虚.太虚集[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0][日]土屋太佑. 盂兰盆文献所反映的中土民间信仰若干概念的变化[J].新国学(第五卷)[M]. 成都: 巴蜀书社,2005.
[11]曾建.生命科学哲学概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12]佛说阿弥陀经 [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二一卷)[C].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社,1960.
我国政府在时代的要求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这一思路的提出,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做出合理的回答,这就使我国道德建设产生了与过去不同的新课题,即探究人类对待自身和环境。
佛教无疑从实效性的角度证明了它特有的价值,并主要表现为:尊重生命的“多元”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运用多元手段,治疗心理疾病。
首先,大宇宙观与良性的生态系统。一般来说,佛教圣地或者修行道场,香烟缭绕、鸟语花香、祥和静谧,给人以天人合一、自在泰然的感觉。其原因在于,佛教持有六道生命体系的大宇宙观,在此基础上人类应该以慈悲和平等的道德底线对待所有的生命形式。因此,在善待生命、和谐共处的理念下,产生的精神环境是清静安详的。
在佛教教理看来,生命形式表现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没有天神的福报的天神)、人、天等六道众生。六道的形成来自于无明,烦恼使众生造作善、恶业,故而尽管人、天是环境较好的众生,可六道众生会相互轮回转化,且佛教出于本性上说 “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六道都是平等。既然平等,人就没有特权歧视、统治、伤害他界众生。又因为人道有苦有乐,故而最能激发自己的潜能,摆脱痛苦修行成佛,所以是最佳的一道,于是人更应该以慈悲的心态尊重、关爱他界众生。
从学术上看,佛教的大宇宙观体现了一种多元生命思考。但平等和慈悲又体现着以人类主体价值为主导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即佛家从根本上否定了将人类孤悬于万物之上的中心主义,批判了人类可以按照需要对自然进行任意取舍的霸权态度和行为。所以,佛教的态度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但由于人类具有自觉、完全的能动性,因此佛教主张,在与万物互利的前提下,发挥人类的价值,并且以和谐的方式与自然、生灵共处,这一思想恰恰暗合了现代生态伦理的理念。
除了佛教的理论之外,僧俗信众将佛经中的净土理念,现实化为寺院的建设。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的记载,“极乐”净土,即是“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净土的整个规划和谐而优美,诚如经中描述的:“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除此,极乐国土还有以金沙布地的七宝池,金、银、琉璃、玻璃镶嵌的四边阶道和亭台楼阁,更为神奇的是各种美妙的鸟,能够以悦耳的鸣叫歌唱佛教的道理,“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12](P346~347) 由此不难看出,佛教寺院对于信众来说,既是修行道场,也是净土世界,故而配合其宗教理想下的建筑格局亦呈现着人间极乐的理解。
而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看,佛教寺院体现的极乐世界,最直观地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佛经中提到的树、水、花、鸟、宝、佛乐,在寺院中都能够找到,其建筑尽量体现了融归自然的气息。事实上,佛教寺院同时承载着历史的积累和宗教的关怀,深刻地体现了佛教生态伦理的思考。因此,上海玉佛寺发起的“都市佛教”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发掘寺院的建筑风格,为现代城乡建设提供可视的直观材料。
[参考文献][1]霍韬晦.现代佛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慧皎.高僧传(释道安)[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卷)[C].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社,1960.
[3]彦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卷)[C].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社,1960.
[4]慧皎.高僧传(竺佛图澄)[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卷)[C].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社,1960.
[5]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A]. 汤用彤卷[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7]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M].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8]袾宏.净土资粮全集[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六十一卷)[C].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社,1960.
[9]太虚.太虚集[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0][日]土屋太佑. 盂兰盆文献所反映的中土民间信仰若干概念的变化[J].新国学(第五卷)[M]. 成都: 巴蜀书社,2005.
[11]曾建.生命科学哲学概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12]佛说阿弥陀经 [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二一卷)[C].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社,1960.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