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和现实路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张战、韩永来、张兆琪来源:原创日期:2013-09-17人气:1126
一、农村竞争力概念的提出
我国约70万个行政村,400万个村落。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经营组织方式的不同,农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准千差万别。有的农村富足,有的农村贫穷;有的农民阔绰,一掷千金,有的农民仍在为温饱问题发愁。即使是自然条件相同的村庄,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前景,有的成功了,迈向了小康;有的却成了“问题”村庄。
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一批脱贫致富的先进农村典型,但与我国巨大的农村基数相比,比率还是很小。农村经济发展地区间很不平衡,村与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很大,最富的村人均年收入在18 820元,最穷的村人均年收入仅1 526元。农村竞争力首先是基于农村之间生产力发展相比较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从城乡对比来看,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之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2003年的3.23∶1扩大到2009年的3.33∶1,绝对差距从5 850元扩大到12 022元,2010年绝对差达到13 190元。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 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 917元,绝对差为16 648元。农村竞争力是和城市竞争相比较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和国外相比,我国农村发展差距更大,国外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了“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的任务。但要看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农村竞争力全面跃升还需作长期努力。一是农村资源利用率低,农村科技落后,农村环境破坏严重。二是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依然落后。四是城乡二元制度障碍尚未消除,农民权利受到某些限制,生产力没有得到彻底释放。
二、农村竞争力的涵义和竞争力结构
农村竞争力就是开放的农村系统在资源环境和政府宏观调控基础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在抵御市场风险以及环境风险的过程中,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能力。一句话,农村竞争力就是农村的比较生产力。
农村竞争力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不同的农村立足于不同的资源环境,因而有着不同的产业结构。农村竞争力有农业竞争力、工业竞争力和服务业竞争力之分。农村中的经营活动要么是向自然环境获得初级产品的过程,要么是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这必然对环境造成掠夺式破坏或者污染,因而环境的可持续能力成为农村综合竞争力的一个分指标。
农业竞争力最终体现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生产者的产品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就是市场竞争力的体现。工业竞争力是指农业资源匮乏的农村从事加工、制造、建筑、采矿等工业经营活动并最终获得赢利的能力。农村服务业竞争力是指农村从事服务产业的赢利能力。通过服务实现有偿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服务推动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最后实现农村服务业与农村主导产业的融合。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包括:有序发展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培育壮大技术、信息服务业,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发展会计、审计、工程咨询、项目策划、经纪代理、市场调查、法律保障、人才培训、广告会展等专业领域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包括商贸服务业、旅游业、家庭服务业和体育产业。农村环境可持续能力是指农村环境支撑“三产”发展的能力,表现为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并能延续到将来。
三、农村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美国竞争力研究大师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提升竞争力的环境理论,即“钻石模型”理论。他特别强调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结构、政府行为以及机遇等六个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样,重视和依赖这些因素有利于提升农村竞争力。
(一)资源要素
土地、气候、矿藏、水等自然资源状况是决定农村产业结构布局的重要因素。农村是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的人居环境、产业环境,农业生产受到地区土壤、气候、水源、作物品种等资源条件的硬制约比较明显,这是造成国家间、地区间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差异的首要原因。高度的自然资源依赖是农村竞争区别于城市竞争的首要特征。
(二)需求条件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消费水平比较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扩大内需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城镇化的发展必将为经济发展开辟广阔的内需空间。城镇化率的稳步提高,一方面可以带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三)农村经济体制
农村经济体制是在农村生产关系及其基础上形成的经营管理制度,农村经济体制包括生产关系和经营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特别是土地所有制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的涵义和内容包括:(1)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属于社会公有;(2)在社会产品的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3)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对农村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第一,它使每个农村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摆脱了私有制条件下由于丧失生产资料而遭受奴役和剥削的地位,改变了过去在生产资料占有和产品分配上的不平等关系,能够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它使农村经济活动纳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轨道。国家宏观调控遵循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计划和市场两手并用,按照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第三,劳动者的互助合作关系弥补了个体、家庭经营势单力薄、竞争力不足的缺陷,使之避免被市场的汪洋大海所吞没,从而真正巩固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四)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农业产业是关联度很高的产业部门之一,首先会带动为农业产业提供投入品的、与农业生产联系最紧密的农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投入产出的大幅度增加,同时能带动农产品加工、包装、保鲜等产业部门投入产出的增加。
近些年,农村金融、保险、信息、运输等服务产业对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凸显。农村金融服务增强,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2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末的17.63万亿元。我国不断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2012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6.5万公里,解决了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和无电区445万人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五)农村技术
农村技术是指农村在生产和服务中的经验、知识和技巧。农村技术创新对竞争力的影响表现在:
第一,农村技术的进步能改善农村资源状况,优化资源配置,使产业结构高级化。农村技术的发展将扩大农村资源的利用范围,扩展劳动对象,增加资源供给量。同时,农村技术的进步还能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另外,农村技术进步能实现农村产业的高科技化,使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非价格竞争优势,从而间接影响到农村竞争力。
第二,农村技术的进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意味着新工艺的发明和新操作技术的运用。管理者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劳动者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从而促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第三,农业领域技术的进步能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改善产品的品质。我国在育种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肥料和饲料生产技术有显著进步。近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大约70%来自单产的提高。2012年我国粮食亩产首次超过350公斤,当年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80.5%。育种专家袁隆平曾说,杂交水稻对维护21世纪世界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世界上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到水稻总面积的50%,水稻产量将会再增加1亿5 000万吨,可再养活4~5亿人。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能得到大力推广,造福全世界人民。
第四,农村技术进步对于农村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被逐渐淘汰,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有重要意义。
(六)农村组织管理
我国传统农村社会是一大家族或几大族群在一起聚居形成血缘的、亲情的关系,有利于在农村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互助合作、互帮互学。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也是一大组织优势,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根本保证。
(七)政府宏观调控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对农业发展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政府通过发展战略、宏观调控、政策制定、信息发布对农村竞争力产生影响。中央对农村的扶持主要体现在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农业的补贴政策、政府采购以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2012年达到1 923亿元。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得到大幅度提高。
中共中央在1982—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布署。2004—2013年又连续十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我国约70万个行政村,400万个村落。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经营组织方式的不同,农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准千差万别。有的农村富足,有的农村贫穷;有的农民阔绰,一掷千金,有的农民仍在为温饱问题发愁。即使是自然条件相同的村庄,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前景,有的成功了,迈向了小康;有的却成了“问题”村庄。
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一批脱贫致富的先进农村典型,但与我国巨大的农村基数相比,比率还是很小。农村经济发展地区间很不平衡,村与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很大,最富的村人均年收入在18 820元,最穷的村人均年收入仅1 526元。农村竞争力首先是基于农村之间生产力发展相比较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从城乡对比来看,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之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2003年的3.23∶1扩大到2009年的3.33∶1,绝对差距从5 850元扩大到12 022元,2010年绝对差达到13 190元。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 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 917元,绝对差为16 648元。农村竞争力是和城市竞争相比较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和国外相比,我国农村发展差距更大,国外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了“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的任务。但要看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农村竞争力全面跃升还需作长期努力。一是农村资源利用率低,农村科技落后,农村环境破坏严重。二是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依然落后。四是城乡二元制度障碍尚未消除,农民权利受到某些限制,生产力没有得到彻底释放。
二、农村竞争力的涵义和竞争力结构
农村竞争力就是开放的农村系统在资源环境和政府宏观调控基础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在抵御市场风险以及环境风险的过程中,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能力。一句话,农村竞争力就是农村的比较生产力。
农村竞争力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不同的农村立足于不同的资源环境,因而有着不同的产业结构。农村竞争力有农业竞争力、工业竞争力和服务业竞争力之分。农村中的经营活动要么是向自然环境获得初级产品的过程,要么是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这必然对环境造成掠夺式破坏或者污染,因而环境的可持续能力成为农村综合竞争力的一个分指标。
农业竞争力最终体现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生产者的产品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就是市场竞争力的体现。工业竞争力是指农业资源匮乏的农村从事加工、制造、建筑、采矿等工业经营活动并最终获得赢利的能力。农村服务业竞争力是指农村从事服务产业的赢利能力。通过服务实现有偿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服务推动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最后实现农村服务业与农村主导产业的融合。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包括:有序发展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培育壮大技术、信息服务业,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发展会计、审计、工程咨询、项目策划、经纪代理、市场调查、法律保障、人才培训、广告会展等专业领域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包括商贸服务业、旅游业、家庭服务业和体育产业。农村环境可持续能力是指农村环境支撑“三产”发展的能力,表现为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并能延续到将来。
三、农村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美国竞争力研究大师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提升竞争力的环境理论,即“钻石模型”理论。他特别强调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结构、政府行为以及机遇等六个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样,重视和依赖这些因素有利于提升农村竞争力。
(一)资源要素
土地、气候、矿藏、水等自然资源状况是决定农村产业结构布局的重要因素。农村是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的人居环境、产业环境,农业生产受到地区土壤、气候、水源、作物品种等资源条件的硬制约比较明显,这是造成国家间、地区间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差异的首要原因。高度的自然资源依赖是农村竞争区别于城市竞争的首要特征。
(二)需求条件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消费水平比较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扩大内需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城镇化的发展必将为经济发展开辟广阔的内需空间。城镇化率的稳步提高,一方面可以带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三)农村经济体制
农村经济体制是在农村生产关系及其基础上形成的经营管理制度,农村经济体制包括生产关系和经营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特别是土地所有制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的涵义和内容包括:(1)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属于社会公有;(2)在社会产品的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3)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对农村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第一,它使每个农村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摆脱了私有制条件下由于丧失生产资料而遭受奴役和剥削的地位,改变了过去在生产资料占有和产品分配上的不平等关系,能够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它使农村经济活动纳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轨道。国家宏观调控遵循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计划和市场两手并用,按照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第三,劳动者的互助合作关系弥补了个体、家庭经营势单力薄、竞争力不足的缺陷,使之避免被市场的汪洋大海所吞没,从而真正巩固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四)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农业产业是关联度很高的产业部门之一,首先会带动为农业产业提供投入品的、与农业生产联系最紧密的农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投入产出的大幅度增加,同时能带动农产品加工、包装、保鲜等产业部门投入产出的增加。
近些年,农村金融、保险、信息、运输等服务产业对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凸显。农村金融服务增强,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2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末的17.63万亿元。我国不断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2012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6.5万公里,解决了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和无电区445万人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五)农村技术
农村技术是指农村在生产和服务中的经验、知识和技巧。农村技术创新对竞争力的影响表现在:
第一,农村技术的进步能改善农村资源状况,优化资源配置,使产业结构高级化。农村技术的发展将扩大农村资源的利用范围,扩展劳动对象,增加资源供给量。同时,农村技术的进步还能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另外,农村技术进步能实现农村产业的高科技化,使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非价格竞争优势,从而间接影响到农村竞争力。
第二,农村技术的进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意味着新工艺的发明和新操作技术的运用。管理者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劳动者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从而促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第三,农业领域技术的进步能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改善产品的品质。我国在育种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肥料和饲料生产技术有显著进步。近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大约70%来自单产的提高。2012年我国粮食亩产首次超过350公斤,当年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80.5%。育种专家袁隆平曾说,杂交水稻对维护21世纪世界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世界上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到水稻总面积的50%,水稻产量将会再增加1亿5 000万吨,可再养活4~5亿人。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能得到大力推广,造福全世界人民。
第四,农村技术进步对于农村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被逐渐淘汰,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有重要意义。
(六)农村组织管理
我国传统农村社会是一大家族或几大族群在一起聚居形成血缘的、亲情的关系,有利于在农村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互助合作、互帮互学。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也是一大组织优势,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根本保证。
(七)政府宏观调控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对农业发展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政府通过发展战略、宏观调控、政策制定、信息发布对农村竞争力产生影响。中央对农村的扶持主要体现在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农业的补贴政策、政府采购以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2012年达到1 923亿元。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得到大幅度提高。
中共中央在1982—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布署。2004—2013年又连续十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