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有关政府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制度,主要目的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几年来,上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对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深化基层财政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财政转移支付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转移支付的目的和作用未能完全实现,县(市)财政依然十分困难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客观上要求对各地区的财政能力和财政需要之间的差距进行调整。但是,目前财政转移支付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对县乡两级转移支付的规模偏小,与其实际需求的缺口相差很大,无论在解决上下级政府间财政收支平衡方面,还是在缩小地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方面,按照均等化目标和规范化要求,都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就困难县(市)可用财力来说(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和上级转移支付补助),一般不够工资发放,或只能维持发工资,而其他个人部分支出、公用经费、必要的项目支出根本没有财力安排,只能通过借款的方式去解决,这样债务高筑,形成恶性循环。
(二)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作用和效能不高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大多为无条件拨款,对每一项资金的使用没有明确规定。对每一项资金的使用没有明确规定。其局限性明显表现为:一是不注意区分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很多没有分配办法,主观随意性大,不科学,存在转移支付不公平现象,形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怪圈。二是缺乏效率。现在很多转移支付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都由上级财政直拨分配到县,由于信息不对称,核实成本较高,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分配缺乏效率。
(三)转移支付中专项拨款的“条件化”使财政困难县市难以接受
财政困难县市的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可用财力只能保工资发放,除工资外的经费和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这样的财政现状使县级财政不能保证上级专项资金的地方配套资金按规定及时足额到位,主要包括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计划生育专项资金、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等,大部分专项资金都要求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或其他办法予以配套。而财政困难县市要争取到这些好的项目资金或拿到这些专项资金,就必须首先保证按比例拿出配套资金,否则不予安排。如果在项目执行或资金使用中配套资金不到位,将取消该项目或扣减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这种管理办法只会使地区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差距越来越大。
(四)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管理不规范
转移支付款项大部分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下达,小部分在次年进行批复时才明确,使县(市)级财政不能将部分资金及时加进年初预算当中,以致形成频繁的、大数额的预算指标追加和文件通知,特别是专项拨款追加,成为财政预算管理部门最多的日常繁杂业务,加重了工作量,使年初预算不准确、不全面,造成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相差很大、部分项目超(少)预算的现象出现。这样的预算管理方式使地方政府各项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动和盲目的一面,从而削减了下级政府工作的主动性,使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受到影响。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