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向学生“示弱”的效益分析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原创日期:2013-12-31人气:1075
1.信息技术教师理智地向学生“示弱”,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做到心直言正、博古通今、无所不知才能算是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进而体现出“师道尊严”。但是,教学实践发现,如果我们在某些时候承认学生的强势地位,反而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小,使学生更能接受和喜爱教师。如果我们说,教师努力做到上下皆通、讲解准确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维护自己的尊严的话,那么向学生“示弱”、承认学生的强势地位则是为了达到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展开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们不妨主动地向学生“示弱”。如在新生见面会上,笔者对学生说:“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一届比一届高,在座各位当中肯定潜藏着不少计算机高手,希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此开场,学生就不会再对教师有任何抵触情绪,师生关系自然而然地就被拉近了。
2.信息技术教师有意向学生“示弱”,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在适当时机,甚至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错误情境,故意向学生“示弱”,将发现错误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之中激活自己的思维,这样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如,do语句中必须注意循环条件的设置,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死循环。此时我们可故意设置错误的循环条件,让程序出现死循环,然后让学生自行寻找出现死循环的错误原因,并纠正错误。在这一纠错的过程中会满足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为自己发现和纠正老师的错误而感到高兴,从而使其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3.信息技术教师真诚地向学生“示弱”,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信息技术教师不可能做到对一切问题都了如指掌,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说有时候无法准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此时教师若不了了之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相反的,如果我们真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或知识上的缺陷,则会让学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同时也为学生做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表率。笔者曾经在一个气氛极其活跃的班级任教,有一次在让该班学生利用课上的最后五分钟整理课堂重点之时,一个学生突然问笔者某个有关电脑的问题,由于该问题过于专业,笔者一时难以解决,就坦白地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还真没有遇到过,等老师想想,找到方法后再告诉你,可以吗?如果你在老师之前找到了解决方法,也别忘了要告诉老师。”学生后来通过笔者提供的几种方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向学生“示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而在向学生“示弱”的同时,我们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做到心直言正、博古通今、无所不知才能算是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进而体现出“师道尊严”。但是,教学实践发现,如果我们在某些时候承认学生的强势地位,反而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小,使学生更能接受和喜爱教师。如果我们说,教师努力做到上下皆通、讲解准确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维护自己的尊严的话,那么向学生“示弱”、承认学生的强势地位则是为了达到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展开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们不妨主动地向学生“示弱”。如在新生见面会上,笔者对学生说:“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一届比一届高,在座各位当中肯定潜藏着不少计算机高手,希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此开场,学生就不会再对教师有任何抵触情绪,师生关系自然而然地就被拉近了。
2.信息技术教师有意向学生“示弱”,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在适当时机,甚至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错误情境,故意向学生“示弱”,将发现错误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之中激活自己的思维,这样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如,do语句中必须注意循环条件的设置,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死循环。此时我们可故意设置错误的循环条件,让程序出现死循环,然后让学生自行寻找出现死循环的错误原因,并纠正错误。在这一纠错的过程中会满足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为自己发现和纠正老师的错误而感到高兴,从而使其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3.信息技术教师真诚地向学生“示弱”,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信息技术教师不可能做到对一切问题都了如指掌,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说有时候无法准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此时教师若不了了之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相反的,如果我们真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或知识上的缺陷,则会让学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同时也为学生做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表率。笔者曾经在一个气氛极其活跃的班级任教,有一次在让该班学生利用课上的最后五分钟整理课堂重点之时,一个学生突然问笔者某个有关电脑的问题,由于该问题过于专业,笔者一时难以解决,就坦白地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还真没有遇到过,等老师想想,找到方法后再告诉你,可以吗?如果你在老师之前找到了解决方法,也别忘了要告诉老师。”学生后来通过笔者提供的几种方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向学生“示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而在向学生“示弱”的同时,我们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