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刍议当代中国画创作之十要

作者:王雅君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2-11-18人气:390

中国画的创作中,看重的是画面中意境的营造。要做好这点,其实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一定的创作技巧,更多的是需要画外功夫。不能有效的提高个人修养,势必不会创作出有温度的、感人的艺术作品。而提高自我修养,需要长期的积累。首先不要随波逐流,切忌浮躁,要多读书,多读能带给我们思想以启发的书。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应该饱览大好河山。学习继承中国传统绘画和理论精髓,加强自己的学养。只有真诚的面对自然,才可领悟并表达真意。要提升个人品格,这会直接传递并影响到作品的层面。在图像数据化,网络化,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不能被时尚化,不能人云亦云。多观察生活细节,并总结客观规律。形似是表,神似是里,由表及里,往往更难。作品要有标准,有态度,更要有格调。只有在自身上做足了功夫,不断地提升自身修养,才能具备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这就需要能耐得住寂寞,也不要怕被边缘化。把目标定的高远,为追求最高的艺术境界去努力,在创作作品中营造的意境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这样的创作过程,其实是完满人生的一个过程。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绘画作品和理论进行分阶段的学习,可找寻到优秀文化的沉淀。即使当代的艺术审美已完全多元化了,然而绘画创作的本真追求却始终不变,试以宋代绘画理论为支点,以“十要”论当代中国画家的修养提升及创作要义。

一、要有文学造诣

文学可以启发和影响思考,定理来源于思考,而在思考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宋代邓椿的《画继》中把文学修养强调到了顶端:“画者,文之极也。”他认为作画不光是技术问题,而在于文学与画具有的共同规律。要画出内心的学养,还需要有才情。有了很高的文学造诣,才能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能有独立于群体意识之外的能力,才能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真正好的艺术家。在苏轼评李公麟的《山庄图》讲过,李公麟是“有道有艺”,他接着说:“有道而不艺,则物随形于心,不形于手。”意思是要将绘画理论和绘画技巧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如果一个画家没有文学修养,只是通过绘画技法的支撑,必然是不全面的,也可能会沦为不体面的境况中。黄庭坚在《山谷集》中提到“若更屏声色裘马,使胸中有数百卷,便当不愧文与可矣。”这是他指出宋朝宗室画家赵令穰过的声色裘马的贵族生活和读书少,影响了他的绘画造诣。当我们有了更深度的认识,就会明白,文学修养对绘画创作是起基础作用的。绘画是根据认识深浅程度以后的一种表述。

二、要有生活经历

艺术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中,才能开阔眼界,获取感情认知。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美,我们可以画身边的景物,也可以在饱览祖国河山的旅途展开画笔,甚至可以前往其他国家进行考察研究。开放思维,履行实践。只有生活阅历丰富了,创作的艺术作品才可能是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黄庭坚提华光和尚的山水横卷:“高明深远,然后见山见水,盖关仝、荆浩能事;华光懒笔,磨钱作镜所见耳。”(《画继》)黄庭坚认为关仝、荆浩的作品呈现的高境界和大气魄,是由于他们能深入生活,具有广阔的眼界。有了这层关系,才能画出大山大水,表现峰峦叠嶂。而华光和尚画的山水作品,所反映的是小情小景,像磨光了铜钱当镜子。当然,只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而不能创作独立的艺术作品,也仅仅只是一种体验而已。

三、要有艺术传承

绘画的创作需要求奇求新,但要建立在研究优秀传统绘画和艺术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否则就会远离经典。从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到盛唐,再到宋,一路学习继承下来,看到有很多艺术高峰。北宋理论家郭若虚在他所著的《图画见闻志》里,把东晋到唐这段时期和五代到北宋咸宁年间的两段美术做了比较,然后提出:“近代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人物、士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他认为,有些门类的绘画成就,宋超过了晋唐,还有些门类却未能超过。艺术不及晋唐的的主要是释道、人物、仕女、畜兽此类,超过的主要是山水、花鸟、竹石、禽鱼这些类。随后他列举出相应类别的画家代表作对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比较很客观。从这些光辉的艺术历史中学习,要认真揣摩,反复思考。然后运用到在创作中,形成对自己有益的学养。

四、要有真意

只是精致是没有诗意的,真正的诗意在历经不变的自然中。绘画作品可以反映内心。面对自然,要做到以诚相待,细心体悟,才能在作品中表达真意、真感。只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的艺术家,才会将自然景物的特征同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看,创作的作品才能感动别人。郭熙在《林泉高致》讲道:“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意思是自然山水的山间雾气,也是四季各不相同:春天的山淡雅明丽如同含笑,夏天的山色泽苍翠似要滴下来,秋天的山明亮秀净犹如上了新妆,冬天的山昏沉惨淡仿佛在酣眠。作画时若能展现其整体的意趣,而不留下雕琢斧凿的痕迹,那么山间雾岚的景象就会显得纯正。可以感受到郭熙面对自然的真山、真水,动了真感情,做到了真情、真景的交融。否则也就不会把自然变作有情之物了。

五、要人品高

时代在改变,每一天人的认识都会随之变化,气质也会随之改变,思想的深刻程度也就不一样了。要沉浸在沉雄博大的艺术研究中,从言行,以至心中的动念,都保持一致。必须先做一个高品格的人,作品才能有格调,人如其画,人俗了画也不会太雅致。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说到:“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这段话说的是人品高了,画面自然而然呈现的精神气质就高,作品就能达到传神、生动。人从懵懂到无知,到欲望,在成长中一步步的得到、再悟到。然后求是,再到悟本,褪去所有无谓的东西。成为一个有境界、有高度的人。

六、要去时尚

绘画不为时代的风向和名利所左右,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审美精神,深入思考研究,以建立足够的自信。真正的艺术创造并不需要具有一般审美习惯的功能,恰恰相反,应该具有的是独立性、前瞻性、启迪性、耐读性。盲目抄袭描摹他人的艺术风格或艺术作品,只会千篇一律。唐代以画人物为代表的画家周昉,其表现妇女丰肌的作品,在当时蔚然成风,也没人感到奇怪。但到了宋代,人物画已重在观察人的精神状态,以及刻画人的内心世界。从苏轼诗中可以读到:“书生老眼省见稀,画图但怪周昉肥。”这反映了他对周昉画风丰肥形象见怪的现象。《宣和画谱》也提到:“世谓昉画妇女,多为丰厚态度者,亦是一蔽。此无他,昉贵游子弟,多见贵而美者,故以丰厚为体。而又关中妇女,纤弱者为少。至其意秾态远,宜览者得之也。此与韩幹不画瘦马同意 。”宋人认为画丰肥妇女只是唐朝时期审美的产物,甚至是一病。唐宋审美观已大不同,可见为时所尚也会过时。

七、要注重客观规律

现在高清相机、打印设备这么发达,如果只是看到什么画什么,那有没有意义,有多大意义。对想要表达的物象要有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不仅要表达所见,重要的是要清楚事物看不见的内在规律。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虽然常行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 他认为人物、禽鸟、建筑、器物等是有常形的,形态变化不大。而山石、竹木、水波、烟云等本身无定形,有些是无常形的,但都有规律可寻。常形画的有问题,只是限于局部。常理是事物本质的方面,如果画错了,那就整个作品废掉了。这说明不仅要有掌握观看和表达的能力,还要有观察和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能总结事物的规律,这些才是重点。

八、要形似更要神似

似,是对自然起码的认识。形似,是具备很好的表达能力。神似,才是更高明的表达。沈括在《梦溪笔谈论画》中强调了神似的重要性:“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意思是讲,书画的神奥,需要观者领悟才能洞悉,仅有形似是不能考究其妙境的。对照物象,能画的非常相似,但也往往会受限于形似。黄庭坚精于画道,在提徐巨画鱼中道:“徐生作鱼,庖中物耳。虽复妙于形似,亦何所赏,但令馋獠生涎耳。”他直截了当地指出,徐生所画只是庖厨中的鱼,虽形似逼真,甚至可让馋獠生涎,却不具备太高的绘画审美价值。只有敏锐洞察所描绘的物象特征,才可接近其本质,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表达。苏轼曾讲到:“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毛皮、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便倦。”(《画继》)这里是说,苏轼用相马比喻看士人画,要注意观察其神韵所在。而画工画,虽然面面俱到,由于没有认识到神似的重要,而不具备耐看性。作品中形似固然重要,但能表达神似才是体现画家境界修养的关键所在。

九、要注重格调

格调是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文化素养、艺术造诣、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作品的格调有高有低,有雅有俗。唐代张怀瑾首次提出了神、妙、能的评画标准,朱景玄后来加上逸,形成了神、妙、能、逸四格。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重新排列了评画的四格顺序,并逐一阐明含义。逸:“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可知逸格是指无拘无束,按自己的兴趣画,无法而有法,笔简而形具,达到自然天成,意趣出常的高度。神:“大凡画艺,应物象形,其天机迥高,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非谓开橱已走,拔壁而飞,故目之曰神格尔。”是指有天赋,可与天地精神往来,立意妙合自热,物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还能赋予神韵。妙:“画之于人,各有本性,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若投刃于解牛,类运斤于斫鼻。自心付手,曲尽玄微,故目之曰妙格尔。”指能运用精妙绝伦的笔墨直达物象本质,心手合一,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能:“画有性周动植,学侔天功,乃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者,故目之曰能格尔。”指通过勤学苦练,功力非常深厚,具有将物象生动地展现的能力。关于格调的理解,宋人给了我们详细的解释。好的作品不仅需要有高超娴熟的表达,还要有从容豁达的思想境界。

十、要营造意境

意境的营造需要画家用真情真意,观察客观自然景物,达到情景交融的状态。能够迁想妙得,创造想要表达的境界。王维的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中,有不同的画境。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意思是说王维诗的境界鲜明如画,画中又有诗那样的意境美。苏轼提倡诗画结合,是作品中创造意境的方式,也成为评画的准则。宋人不满足于表现客观自然景物的意境,对主观心里的感受寄情于绘画。欧阳修在《秋声赋》论道:“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意思是画萧条淡泊这种意境,要比自然中的飞走迟速的禽类难于表现。因为在画面中表现闲和严静,趣远之心这样的心境是很困难的事情。

面对新时代美术创作,要始终以创作雅致有厚度,可耐寻味的优秀艺术作品为方向。尊重我们伟大民族历朝历代的优秀绘画成果,重视中国画丰厚的理论基础。在创作中不满足于技艺,不盲目跟风,不粗制滥造,不拘于事物表象,不忽略主观感受。真心感悟自然,拓宽生活经历,追求品格高雅,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不断积累对传统书法、诗词、绘画理论、以及经史的学习,才能将中国画这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伟大艺术发展振兴。


本文来源:《文化产业》https://www.zzqklm.com/w/wy/251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