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孔雀舞传承的时代脉络——毛相和依团非遗传承个案研究

作者:普慧来源:《尚舞》日期:2023-03-21人气:833

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16年来已经建立了传承体系和机制,取得可喜的进展。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支持其开展传承活动,促进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并且从政府、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文化机构等方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随着瞬息万变的时代到来,许多非遗舞蹈艺术更加凸显其独特的文化特质,而非遗传承人在文化传承里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加突出。

但是,随着现代文化、城市文化的冲击,大部分年轻一代受到多种时代风潮的影响,其中泡沫文化、物质需求至上、娱乐至死等等对年轻人颇多误导,本土的非物质遗文化受到市场经济冲击,逐渐被边缘化。面对保护非遗的重任,德宏孔雀舞传承人依团作为孔雀舞大师毛相的传承人,敢于面对孔雀舞当下的传承发展问题,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了较为丰富的传承工作经验。以下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笔者于2017年到云南德宏州芒市普及中国舞考级,偶然机会认识了省级孔雀舞传承人依团老师,直至2021年,我与他一直保持工作联系,也有普及孔雀舞的共同志向,更同为舞蹈志愿者,由此,他告诉了我许多关于孔雀舞和他父亲的故事。


1.回忆孔雀舞和父亲毛相的故事

孔雀舞,傣语称“戛洛勇”“戛朗洛”“戛来洛”。它起源于对鸟图腾的崇拜和对古代傣族祖先鸟舞形式的模仿。主要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勐海,德宏地区的潞西和瑞丽,普洱市的景谷傣族集聚地区。舞蹈演员们戴着面具,穿着绘有孔雀羽毛的彩色服装。他们在象脚鼓、铓锣和钹的伴奏下跳舞。音乐轻快活泼,歌声和舞蹈穿插其间。它是傣族古老传统中最受欢迎的广场表演舞蹈。广泛分布于傣族聚居区。尤其是德宏瑞丽表演的孔雀舞,更是精彩绝伦。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孔雀舞专家,甚至有以孔雀舞为生的民间舞者。这种孔雀舞主要模仿孔雀下山、林中行走、喝水戏水、追逐打闹、拖着翅膀、抖着羽翼、展开翅膀、开屏、飞翔等动作。这些行动都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每一个行动都有一个开始前的套路和一个结束前和结束后的程序;有固定步法、舞姿和固定动作组合;每个动作组合都有固定的鼓点伴奏。传统的孔雀舞,均由男性表演。舞蹈时,表演者头戴光塔盔假面(类似于缅寺里的女佛像造型),头顶上有缅塔寺样子的装饰品。舞者身穿一套花纹色调与孔雀相近似的衣服,外加莲花瓣形的坎肩,袖边及裤边为荷花形。其道具,主要是腰间一个竹制的三角裤形架子。架子上捆绑有韧性的竹条,竹条上再绷紧有着孔雀花纹的绸子。后边三片,两边各五片,示意尾巴和翅膀,用绳子拴在表演者的手臂和手腕上,动作时带动张开,拢起,左右摆动。

德宏州已故傣族著名民间舞蹈家、孔雀舞大师毛相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的第一位傣族民间舞蹈家。其子名依团,1960年出生于美丽的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县。依团又名钱永生,从小随父在歌舞团长大,幼年起便受到舞蹈艺术的熏陶。1978年8月,刚从瑞丽县少体校毕业的依团就被吸收到德宏州民族歌舞团工作,从此步入职业舞蹈艺术生涯。

德宏瑞丽是孔雀舞的发源地,依团从小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也正是由于父亲毛相的影响,使他特别酷爱舞蹈艺术,成为艺术事业的继承人。依团回忆到:“ 我的父亲毛相是一位傣族民间舞蹈表演艺术家。他从小对孔雀舞就有一种特殊偏爱,因为孔雀舞,使他飞上了国际艺坛,轰动了世界。他创造的徒手孔雀舞为中国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父亲不但自己喜爱孔雀舞,也经常用孔雀舞来影响我们全家”。多少个工作闲暇时,毛相都是在研究孔雀舞中度过。依团从懂事开始,毛相就用傣族孔雀舞的各种传说和孔雀舞的特殊的舞蹈表现方式来陶冶孩子的心灵,让依团对孔雀舞从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爱上孔雀舞,子承父业。毛相1986年离世至今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六年了,但他那种对傣族舞蹈炽热的艺术追求,就像珍宝一样在依团一生的记忆中闪闪发光。

记得小时候,毛相对依团讲:他生于瑞丽县姐乡暖波村一个农民普通家庭。毛相的父亲是寨子里一个健谈、能歌善舞的人,本寨和邻村的许多人都喜欢他,后来由于他的父亲纳妾,其母亲便带着他离开了暖波村搬迁到一个叫做会哈村的山村里。会哈村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寨子,有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和傈僳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村民们相互交流语言,他还学习了景颇族、德昂族等民族的语言。因为家境贫寒,为了生活,他从小就帮一户景颇族人家放牛,在放牛时,他们经常看到成群的孔雀在山林中觅食,成群的孔雀飞下山,在田野、角落和水中寻觅、戏耍,毛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由喜欢孔雀而演变为产生创造孔雀舞的灵感。

据舞蹈书籍,孔雀舞的起源是由于孔雀有华丽的羽毛、自由的飞行和美丽的舞姿,祖先们模仿孔雀跳舞,制作孔雀舞支架,打开假型的尾翼,展开提线的翅膀,形象生动的模仿,这就是孔雀舞的起源。许多跳孔雀舞的民间大师和艺术家都有在森林里的河边偷偷学习孔雀优美的舞姿的经历,毛相就经常到林子里去观察孔雀,每次会创造新的孔雀舞动作。

到了二十岁出头,由于毛相的孔雀舞生动形象,不管是德宏本地还是与德宏接壤的缅甸边界,只要有中缅接壤的重大民族节日,毛相都被受邀参加,德宏的群众都称他为“宰弄毛相撒腊弄洛勇”意思是:孔雀舞大师傅。缅甸边民叫他“撒腊弄洛勇猛卯”意思是:瑞丽孔雀舞大师傅。可见毛相是当时名扬中缅边境的傣族民间人民舞蹈家,深受中缅民众的喜爱,他的舞蹈来源于民间,受众于大众。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毛相的舞蹈艺术走向顶峰。1953年,党和政府把他送到云南省保山市干部培训班学习,为了更好的发挥他的舞蹈才能。同年,他被调到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团工作,由一个云南本土民间舞艺人成长为专业歌舞团的民间舞艺术家。在北京工作期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相与全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艺术家们近距离交流,让他大开眼界,获知了各种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这期间他吸收借鉴了一些其他民族舞的艺术风格,创造性地对傣族传统的“戴头冠假面、身扎鸟身支架”的孔雀舞进行了大胆的改良,去掉支架、尽可能的让舞者肢体得到解放,摆脱了沉重的孔雀舞面具和道具,产生了从追求孔雀形象的形状相似到精神相似的手、眼、步伐模拟技巧。在北京期间多次参加各种重要活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给予高度评价,外国友人看了也赞不绝口。

1954年秋,由于不习惯北京的生活,毛相离开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德宏瑞丽。他还是习惯德宏的生活起居,保持着对孔雀舞的热爱,不断的对孔雀舞的进行改良和探究。为了惟妙惟肖的模仿孔雀的神态,他常常潜伏在山林中、溪水边,细心观察孔雀漫步森林、喝水戏水、挤眉、追逐打闹、拖着翅膀、抖着羽翼、起飞点水、滑翔蹬枝、孔雀开屏等动作;为了练习眼神动作,在雨里仰面睁眼让雨滴滴在眼上而不眨眼。父亲独特的孔雀舞风格是由他用心浇灌,一次又一次吸收和融化而形成的。他表演的雄孔雀舞威武而有神韵。他一出现在舞台上,就能引起观众的掌声和热烈掌声,创造出独有的德宏地区雄孔雀舞的阳刚形象。                     

1957年,毛相曾以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他编导表演的《双人孔雀舞》荣获银质奖章,在世界级别的艺术节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61年,毛相随周恩来总理出访缅甸,他表演的孔雀舞震惊了缅甸民众,人们都非常喜爱。也分别去了朝鲜、蒙古等国家和地区表演,受到国外观众的赞美。

1966年,毛相的孔雀舞蹈艺术正不断向上生长,他本人也需要大量知识来充实自己,战胜自我的时候,文革开始,毛相和他的孔雀舞被视为“封、资、修”。而被打入低谷,期间刘友兰、许淑英、周培武、高度老师等舞蹈家曾去看望他。此时,毛相看起来犹如折翅的孔雀。在艰难的环境下,毛相也偷偷在跳孔雀舞。1967年回德宏州文化馆,继续孔雀舞的传播,学生旺腊、约相成为国家级孔雀舞传承人。


2.父亲对依团的影响

依团回忆到,自有记忆开始就成了父亲毛相表演孔雀舞的忠实的小观众。每次看演出下来,总是比呀学呀,毛相重大演出活动都带着依团,久而久之,傣族孔雀舞的艺术形象,已深印到他幼小的心灵。“我父亲作为国家培养的第一代傣族专业舞蹈演员和中国第一位傣族民间舞蹈演员,虽然他的人生经历过文革的困难,家庭的贫寒,婚姻的不幸,但他在国家的支持下,创造的辉煌成就一直是我所追求的目标。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家、舞蹈团和舞蹈演员都曾不远万里来到瑞丽向我父亲请教、学习孔雀舞,他们都是非常有名的艺术家,但是都非常谦虚的学习孔雀舞,这也让我认识到孔雀舞是我们德宏的一个不可多得的财富。我认识的人包括:杰出的舞蹈演员戴爱莲;聂乾先民族民间舞蹈研究者和理论家,二等编舞和导演;舞蹈演员茅迪芳;舞蹈编导家、一级编导周培武、刀美兰、马文静、汤耶碧、卫明礼、等等。从那时起,我决心成为像我父亲这样的人民喜爱的“孔雀王子”,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孔雀舞的“美”,不因为父亲的去世而让孔雀舞消失。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和不断努力,我实现了这个梦想。作为“孔雀舞大师”毛相的儿子,我为父亲留下的取之不尽的精神遗产感到自豪。它将永远激励我为民族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 

清澈的瑞丽江水,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民,父亲给予的希望、文艺部门的重视,让依团很快成长为上世纪80年代的傣家歌唱家和孔雀王子,正值青春少年的依团刻苦的训练,一些孔雀舞中难度较大的“脆滑动作”,至今,他的脚上还在残留着不少伤疤。为了丰富孔雀舞的表演,他大胆地学习和借鉴了蒙古族舞蹈的“碎抖肩”、维吾尔族舞蹈的“抖肩摇脖”等动作,使孔雀舞的表演更完善且独具特色。一九八八年在参加云南省举办“奋进杯”舞蹈比赛中,依团老师的碎抖肩技艺令人瞠目结舌,由于出色的表演而被誉为“抖肩王子”。依团脱颖而出,成为傣家千万只金孔雀中的佼佼者。他擅长跳单人孔雀舞,其舞技在继承先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他表演的孔雀舞,观赏性及传统性兼备,是德宏州歌舞团的重点保留节目。从1985年起,先后参加中国青年戏剧艺术团,中国民族民间歌舞团,中国云南民族艺术团到日本、西班牙、法国、泰国、摩洛哥、缅甸、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曾多次参加中国四川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云南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海中国民族风,中国昆明国际花卉节,中国海口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演出活动。此外,他还是上海东方卫视角色,由于贡献突出,1991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被评为云南省文艺家协会德艺双馨中青年会员。


3.依团老师的传承之路

 时过境迁,依团老师由一个热爱父亲的孩子,受到父亲的辉煌舞蹈熏染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孔雀舞者,三十多年蜕变到一个了解孔雀舞文化、有教、跳、编写能力的传承人,2009年评为德宏州孔雀舞传承人,2014年评为云南省孔雀舞传承人,近十年所教跳孔雀舞学生,例如:岩更、杨可任、小顺、尚早翁、金小岩等来自农村、学校、专业舞团。还有支教过的学校、农村依团自己都数不清楚。高徒有;乔二所、她应、沙丽、岩更、毛宏祥、杨四、小顺、杨可任等等。其中,乔二所是参加德宏州歌舞团工作后一直跟依团学孔雀舞,差不多有二十多年。同时,依团不间断的在德宏州文化馆孔雀舞传习馆教学,目前学跳孔雀舞的人时多时少。依团现在主要是进行非遗进院校传承(德宏师专、德宏芒市职业学校、红河师专、保山师专)、社会艺术舞蹈普及(2017年全国中国舞协考点负责人采风团教学、2020云南普及舞蹈教材孔雀舞部分编创)工作。

徒弟乔二所已经创立了个人的传承基地,学孔雀舞的人群从幼儿园至大学生都有,而且擅长抖音传播;2019年11月在大理的中国舞蹈家协会云南教学单位“小荷风采”创作研修班表演了依团老师亲自教授的孔雀舞,受到到冯双白主席的高度赞扬。孔雀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需要更多像依团这样的传承者,第一代以毛相为代表的舞者已经离世,旺腊(出生于1947年)、约相(出生于1948年)的国家级孔雀舞传承人已近八十高龄,德宏地区的经济旅游21世纪高速发展,需要像依团这样的满怀孔雀舞深刻感情的艺术家,又具备专业舞蹈基础及一定理论水平的传承人才能较为系统完整的传播孔雀舞。


4.新媒体时代到来对依团的挑战 

2020年的不平常一年,依团老师参与的云南普及民族民间舞教材线下教学全部取消,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不得不在线上以视频讲授进行。

这是一个新媒体传播的时代。新时代的舞蹈艺术还需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为舞蹈的传播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提高更高效的传播渠道。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孔雀舞的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契机,当然,也给孔雀舞传承人们提出挑战。事实证明,由于有之前的舞台表演功底,依团面对镜头时,仍能自然讲授,投入示范。孔雀舞以电视舞蹈的形式。2021年,新年伊始,依团就参与了大量拍摄工作。舞蹈短视频的运用也开始在乔二所的抖音视频中出现,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今后,如果能加强与视频制作工作人员的配合、孔雀舞基础知识能以现代化网络语言的加以介绍,辅之以孔雀舞精美服饰、化妆、精彩片段的视频呈现,那么,孔雀舞传承人依团一定会以前所未有的新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


本文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