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配音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影视配音是指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中,对任何声音要素进行加工处理的艺术活动,是影视“声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可以分为广告纪录片配音、国内影视配音、译制片、动画游戏配音四种类型,也可以分为语言配音、音乐配音和音响配音。本文主要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配音艺术中的应用优势和具体应用实践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影视艺术创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配音艺术中的应用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配音中的优势主要有三个: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海量的声音文本进行分析,并进行不断更新,配音效果还原度高,配音形式灵活,有效地满足了影视制作中多元化的配音要求。以人物语言配音为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配音演员的声音样本进行快速学习,进而通过不断地调试、对比,最终形成一段接近于真人配音的音频,用以弥补配音演员可能出现的台词失误、噪音等问题。
其次,人工智能具备强大的数据搜集和检索能力,可以容纳海量的声音样本,这也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配音中的覆盖面更广。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通过海量的数据搜集与检索为画面内容提供精准配音文本,还能够实现配音语言的“DIY”。只要选择相对应的文本配音模式,如“萝莉音”、“熊大熊二”、“悟空”等等,输入需要配音的文本内容,便可以生成相应的配音片段,从而得以覆盖整个配音的内容。
最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影视配音能有效缩小成本。在后期制作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影视画面的学习,根据不同人物、不同场景的配音需求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输出配音文本,从而缩短影视配音时间、节省影视配音演员的雇用成本,进而使得更多“小制作、大内容”的影视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配音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是语言配音。《创新中国》是世界首部全篇采用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在这部纪录片中,人工智能技术还原了已逝配音大师李易老师的声音。纪录片的视觉画面制作完成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以往李易老师各类配音作品的数据分析,构建有关李易老师配音模型,在输入相应的台词文本后利用自动化配音模型生成相应的配音文本,使之能够与以往李易老师的声音表达方式相一致。并且,人工智能技术还通过对影视画面分析,掌握不同配音文本的插入节点,避免配音文本与视觉画面不匹配的情况。
其次是音乐配音。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智能匹配和音乐创作。如在短视频的创作中,用户只需要完成录制视频和上传的操作,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识别和分析短视频的画面内容,抓取画面特征,根据画面的风格特点、情感要素以及创作者音乐库的曲目风格为创作者推荐相应的背景音乐,从而提高创作者的短视频创作效率。在音乐创作方面,如2020年我国上海音乐学院科技系推出了一键AI编曲软件“音虫”、2022年网易推出的“天音”人工智能编曲软件等等都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新希望。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对海量的音乐数据文本进行搜集和分析,从而构建相应的音乐创作模型,用户只需要输入相应的创作要求便能一键生成相应的音乐作品,能够有效节省影视创作中音乐配音的制作时间,提高影视创作效率。
最后是音响配音。音响配音在影视配音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早在2016年,IBM旗下的人工智能系统Watson在为惊悚电影《Morgan》剪辑预告片时,就通过大数据对海量的恐怖、悬疑、惊悚电影进行了分析,掌握了在不同场景中各类音响配音插入的时间节点和理想达到的呈现效果。随后将《Morgan》这部影片中的重点场景、镜头进行分析,并依据场景、镜头、情感变化等标准将整部影视作品拆分成音频片段和视频片段,每一段都制定一个主题。通过对重点情节中的视觉关键帧的分析,将其与各类音响文本如环境声音(风声、雨声等等)、人物声音(尖叫、呼喊等等)、特效声音(爆炸、碎裂声等等)……实现了灵活匹配,并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片段镜头组成了预告片。利用人工智能,有效提高视觉镜头和音频文本之间的适配度,保证每一个场景的视觉画面和配音都能够为影视作品的主旨而服务。
三、总结
综上,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配音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有效推动了我国影视艺术的创新发展,但也必须承认人工智能的“温度”不足,对配音要求较高的作品,仍然需要配音演员、音乐家、拟音师来塑造独特的声音形象。未来,创作者应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形式应用,探索更多的“人机协作”模式,不断提升影视创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观众呈现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推动我国影视传媒行业实现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