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舞蹈创作中身体主体的运用——以舞蹈《听,黎明》为例
1.舞蹈创作中的身体主体分类
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的身体主体理论是其现象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身体不是与心灵对立的肉体,而是肉身化的心灵或知觉的主体。身体不仅是生理结构,更是意义生成的场所,是知觉和行动的发源地,这种观念赋予了身体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其涵盖的身体图式、身体意向性、身体空间感和身体时间感应用于舞蹈领域,为探索舞蹈创作中身体的主体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1身体图式与身体意向性
梅洛-庞蒂强调身体是知觉和行动的主体,他认为身体图式与意向性共同构成了身体主体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情感,这一观点为身体主体在舞蹈中的重要性提供了哲学支撑。在舞蹈创作中,身体图式和身体意向性共同塑造了舞蹈的整体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身体图式是指舞者在舞蹈动作中所展现的身体形态、姿态及其动态变化的总和,它构成了舞蹈视觉形象的基础。身体意向性则是舞者通过身体图式传达其意图和情感,并赋予舞蹈动作以深层含义,它使舞蹈作品不仅仅是身体的机械运动,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情感表达。例如,当舞者的身体图式呈现出低垂的头部、紧缩的身体,并呈现出缓慢而略显沉重的动态变化时,观众就会领会到舞者带着悲伤情绪的意向性表达。可以说,身体图式作为身体意向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其提供了得以展现和表达的载体;而身体意向性则赋予了身体图式以深层含义和情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表现。舞者在深入理解舞蹈主题和情感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练习,使身体图式更加精准、流畅且富有表现力,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出舞蹈的身体意向性,达到引起观众共鸣的目的。
1.2身体空间感与身体时间感
梅洛-庞蒂认为,身体主体不是简单地位于空间中,也不是被动地受时间支配,而是通过身体主体的感知和运动能力积极地构建和体验空间与时间的互动关系。在舞蹈中,身体空间感与身体时间感共同构建了舞蹈的动态结构和表现形式。身体空间感是身体主体对周围环境的动态感知和构建能力,它不仅关乎几何位置,还涉及身体主体与环境的整体关联,包括身体主体对舞台垂直、水平,深度和广度等空间的把握能力,使舞蹈构建出丰富多变的视觉层次,赋予其以立体感。身体时间感则是身体主体内在节奏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包括对身体主体动作的节奏、速度以及动作间时间间隔的感知与把握,无论是快速旋转中的骤停,还是缓慢延展中的加速,都是身体时间感在舞蹈中的生动体现,它赋予舞蹈以时间的层次感,进而增强了舞蹈的张力与表现力。身体空间感为身体时间感提供了展现的舞台,使舞蹈能够在时间的流转中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而身体时间感则为身体空间感赋予了生命的律动,使舞蹈在空间的延伸中能够呈现出时间的层次和动态的美感。
2.舞蹈《听,黎明》创作中身体主体的运用
舞蹈《听,黎明》是一部三人舞作品,讲述了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三位被关押在监狱的女学生为了抗战最后的胜利,毅然选择奉献与牺牲的动人故事。作品以身体主体相关理论为创作核心,通过对身体图式、身体意向性,以及身体的空间感和时间感的运用,立体地展现了身体主体在舞蹈中的核心地位。
2.1身体图式的运用
在梅洛-庞蒂看来,身体图式是一个多维度的感官运动系统,它不仅包括生理结构,还涉及感知、运动和情感。在面对特定情境时,身体主体会预先启动这一系统,并勾勒出与周围对象的意义关联,身体图式不仅是物质的,更是表达情感的媒介。在《听,黎明》中,通过身体图式的运用,不仅塑造了人物形象,丰富视觉层次,还起到了表达情感意图的目的。
在舞蹈的开场舞段中,为了表现三位主人公身处狱中,她们以身体的相互叠加和缠绕这一特定的身体图式开场,不仅传达了角色所处的空间环境,更深刻地隐喻了她们被束缚、被压抑的内心世界,为塑造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随后,舞者们通过躺在地上翻滚、抬腿、身体奋力向上挣扎等一系列身体图式的动态变化,模拟了她们在狱中的痛苦经历。这些身体图式并非简单的身体运动,而是舞者们深入角色内心,通过身体主体感知并捕捉角色的情感细节,进而准确地传达出角色复杂的情感和所处情境的氛围,如翻滚象征着她们在痛苦中的无助与挣扎,抬腿寓意着她们试图挣脱束缚和寻求自由的强烈渴望,而身体奋力向上挣扎则表达了她们内心的不屈与对希望的执着追求。在这一过程中,舞者们通过丰富的身体图式,将角色的恐惧、痛苦、挣扎、反抗以及内心的希望与不屈一一展现,从而塑造出了具有深刻情感内涵的人物形象。
同时,身体图式也是舞者将内心的情感外化为可视化的舞蹈语言的方式。在舞蹈的结尾处,当主人公得知她们可能无法等来营救,其中一名舞者迈着沉重而缓慢的步伐,身体微微摇晃,随着音乐的逐渐激昂,她将双手高高举起,仿佛在无声地控诉命运的不公。随后其他两位舞者从背后将她抱住,给予她支持与力量,更象征着三人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困境的情感表达。这些身体图式的动态变化不仅展示了舞者们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还丰富了舞蹈的视觉层次和表现力,进而使观众能够明确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2.2身体意向性的运用
身体意向性是梅洛-庞蒂理论中又一核心概念,它强调身体在面对任务时所展现出的“我能”的能力,这种能力无需经过意识反思,而是基于身体的直接感知和行动经验。身体意向性的概念在舞蹈《听,黎明》中得到了很好地运用。
在舞蹈表现回忆的舞段中,为了突出主人公入狱前的快乐时光,三位舞者依次重新上台,动作从第一部分沉重地含胸、低头、步履缓慢转为挺拔的身体形态,轻快地脚步,以及通过错身对视等动作来模仿嬉戏的欢快场面。在这个过程中舞者没有过多的犹豫和思考,仿佛身体本身就知道该如何行动,这是因为舞者们通过大量反复地练习,将每一个动作内化为身体的一部分,使其在表演时能够不经过意识处理,直接根据情境做出适当的动作反应。此时,舞者的身体不仅是物理上的存在,更是与世界进行动态交互的媒介,体现了舞者们对身体动作的“我能”能力。
在此舞段中,三位舞者站在舞台的中间,呈三角形站立,做了一组统一而流畅的舞蹈动作,即将一只手呈兰花状放到脸的一侧,下蹲,同时身体360度旋转,抬腿。这一系列动作通过恰当的力度和张弛有度的节奏编排,不仅符合当时的情景设置,更巧妙地传达了三位主人公期待胜利尽早到来的共同愿望。这种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意图的方式,正是身体意向性在舞蹈中的另一重要体现。舞者们无需言语,仅凭身体的移动和身体姿态的变化,就能够与观众建立起一种无声的情感交流,进而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蹈所传达的深层情感意图。
2.3身体空间感的运用
梅洛-庞蒂强调的身体空间感不仅是对客观空间位置的简单感知,更是身体在行动中积极构建和体验空间的能力。在《听,黎明》中,舞者们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内化,形成了对身体动作和舞台空间的深刻理解和感知,使她们在表演时能够自然地运用身体空间感锚定其在舞台中的具体位置,并根据舞蹈的需要进行灵活的移动和定位。
作为一个三人舞,三名舞者的身体在舞台上形成了一个紧密协作的整体,她们通过队形的调度和特定的动作,不仅展现出一种和谐而富有张力的物理关系,更体现了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性。如在舞蹈的最后舞段中,主人公们得知营救无望,他们的心里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场内心的煎熬与纠结,这中间有对死亡的恐惧,也有对胜利即将到来的企盼,为了表现这一复杂情绪,三位舞者呈三角形分散在舞台的不同位置,通过不同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各自的情感和情绪,以此来表现了三人不同的心理状态,但由于三人呈现在同一物理空间中,又寓意着主人公相同的境遇与挣扎。直到黎明将至,一切逐渐归于平静,三位主人公也从纠结中坚定地选择牺牲,空间队形也从分散到聚拢,通过主人公依偎、拥抱等特定动作,形成紧密的群体形象,强调了她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目标。这种分散到聚拢的变化,不仅展示了舞者们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还通过物理空间的调度变化,寓意着舞者的情感转变。而这种转变正是基于舞者们对身体在空间中的动态感知,她们在移动中连续地、实时地感知和调整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使得舞蹈动作流畅且连贯。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舞者往往具有不同的身体空间感。三名舞者各自独特的空间感知方式影响着她们的舞蹈风格和表演方式,编创者巧妙地利用了这种个体差异,创造了舞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如在表现舞者不同心境,各自挣扎的部分,三位舞者的不同动作分别呈现出三块不同的物理区域,与舞台空间形成了生动的动态对话,通过占据或释放空间、空间的布局和动态来传达特定的情感氛围,不仅提升了舞蹈的艺术品质,也使得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
2.4身体时间感的运用
梅洛-庞蒂认为,身体时间感是一个深刻且多维度的概念,它体现了身体主体在感知、行动和体验中对时间流逝的准确把握和内在感受。这种时间感并非抽象、线性的,而是具体、情境化的,它随着身体的运动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演变和发展。身体时间感能够体现舞者在舞蹈过程中对身体运动与时间流逝之间关系的直观体验和驾驭能力。在《听,黎明》中,通过身体时间感的运用,使舞者能在舞蹈中自如地穿梭于不同的时间维度,赋予舞蹈作品丰富的层次感和动态美,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舞蹈意境并讲述深刻的故事。
比如在舞蹈《听,黎明》的开场舞段中,三位舞者躺在地上,身体缠绕叠加在一起,这一开场动作持续了很长时间,通过大量的时间留白表现出时间的停滞感,从而传递出一种紧张而令人窒息的氛围,也表达了主人公在狱中的度日如年。经过长时间的停顿后,舞者们又通过快速的抬头、踢腿等动作,将内心的愤怒、不屈等情感以肢体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可见,身体动作的停滞或动作节奏的快慢对比都能作为身体时间感的表达方式,从而加深了观众对舞蹈主题的理解。
此外,舞者还通过身体动作的变化来模拟时间的流逝,这在舞蹈表达从现实到回忆,再从回忆到现实的两次转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舞蹈的第二舞段中,编创者利用一条红领巾将三位主人公带入入狱前曾经快乐时光的回忆,三位舞者依次回到舞台,通过加速身体节奏,身体背靠背的对视、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旋转等一系列流畅而有力的动作,展现了快乐的氛围,与之前表现在狱中所呈现的颓废、无力的身体状态截然不同;到了第三舞段,一声枪响将主人公从美好的回忆拉回到现实,此时,一位舞者迅速转身,拥抱另一位舞者,而第三位舞者则从后面抱住了中间的舞者,表现出恐惧和害怕,再次呈现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身体状态。在这两次舞段的转换中,没有语言和文字的提示,仅凭舞者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现舞者所处的时间维度,从而引导观众的目光随着身体的移动而感知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可见,身体时间感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和情节发展的推动者。通过对身体时间感的运用,能够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越现实的意境之中。
3.舞蹈《听,黎明》创作中身体主体的运用价值
3.1深化舞蹈作品的主题
3.1.1身体图式直观呈现主题
舞者通过特定的身体姿态和动态变化,如身体的相互叠加、缠绕、翻滚等,生动地模拟了狱中的痛苦经历,展现了角色的艰辛与牺牲。这些身体图式不仅塑造了鲜明的角色形象,还通过其象征意义,使观众能够在视觉上直接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深度,从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与共鸣。
3.1.2身体意向性强化主题表达
舞者通过身体的直接感知与行动经验,将主人公的内在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舞蹈动作,例如,如在表现回忆过去美好生活时动作往往轻柔细腻,在表现痛苦的境遇时动作往往颓丧无力等。通过身体意向性的表达方式,使观众能够超越表面的舞蹈形式,深入感受作品深层次的情感内涵,从而更加深刻地体验与认同舞蹈的主题。
3.1.3身体空间感丰富主题层次
舞者通过空间布局与移动轨迹,营造出多重的叙事空间转换,如空间的扩张与收缩、聚合与分散等。这种空间感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舞蹈的视觉效果与叙事连贯性,还深化了作品关于抗争、牺牲与希望的主题表达。
3.1.4身体时间感拓展主题维度
舞者通过身体动作的停滞或快慢表现时间的流逝,模拟时间的跨度,使观众能够在舞蹈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转换。这种身体时间感的表达赋予了舞蹈作品丰富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创造了独特的舞蹈意境,进一步拓展了主题的表达维度。
3.2传递舞蹈作品的情感
3.2.1身体图式引发情感共鸣
特定的身体图式能够直接触动人心,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舞者们通过一系列身体图式的动态变化,将角色的恐惧、痛苦、挣扎、反抗以及内心的希望与不屈一一展现,使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情感世界。
3.2.2身体意向性加深情感表达
身体意向性的运用强调了舞者在面对任务时所展现出的“我能”的能力。这种能力基于身体的直接感知和行动经验,使舞者能够在不经过意识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根据情境做出适当的动作反应。这种身体与世界的动态交互不仅构成了完整的艺术作品,还通过身体的移动、姿态的变化以及与舞台空间的互动,传达了舞者们对身体动作的自信和掌控力,进一步加深了舞蹈情感的表达。
3.2.3身体空间感寓意情感转变
舞者在舞台上形成了紧密协作的整体,展现出和谐而富有张力的物理关系。这种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性不仅提升了舞蹈的艺术品质,还通过物理空间的调度变化寓意着舞者的情感转变,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舞蹈所传达的深层情感。
3.2.4身体时间感深化理解
身体时间感的运用让舞者能在舞蹈中自如地穿梭于不同的时间维度。通过身体动作的停滞或快慢,舞者表现时间的流逝,模拟时间的跨度,引导观众的目光随着身体的移动而感知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转换。这种身体时间感的表达赋予了舞蹈作品丰富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创造了独特的舞蹈意境,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所讲述的故事和传达的情感。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身体主体中身体图式、身体意向性、身体空间感与时间感在舞蹈《听,黎明》中的运用分析,总结出身体主体重要的运用价值,它不仅能够通过多个维度的综合运用深化作品的主题,还能成为传递作品丰富情感的桥梁,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进一步证明了身体主体在舞蹈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