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民族舞蹈作品选材角度探究

作者:丁宁来源:《尚舞》日期:2025-02-08人气:476

  在我国民族舞蹈发展进程中,积淀了多样丰富的舞蹈作品,其中不乏各类精品内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更迭,在民族舞蹈创作实践中,“选材”逐渐发展成一个棘手的难题。选材作为民族舞蹈作品创作的一大前提,其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思想深度、高度,还影响着观众对作品思想情感的感知领会。在民族舞蹈创编中,不同地域独特的文化特色、不同民族独特的人文风俗等,均是民族舞蹈作品选材所需考虑的重要内容。为编创出更多优质的民族舞蹈作品,摆脱舞蹈作品同质化现象,广大编导必须要有意识从不同角度推进民族舞蹈作品选材工作。对此,本文将围绕民族舞蹈作品选材角度进行相关探讨。

 

1.民族舞蹈作品选材相关概述

  选材,也就是选择舞蹈题材,具体指的是在舞蹈编创前期编导对舞蹈作品题材的选择,是编导通过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现象、事件的观察、选择、加工对应获取的相关内容,继而确立为展现舞蹈作品主题思想的题材。民族舞蹈作品选材中的题材,既可源自编导对民族日常生产生活的深刻体验,也可源自编导对人们喜闻乐见民族艺术作品的间接吸纳。编导的主观感受、客观体验均对民族舞蹈作品选材有重要影响,不过在实际选材中,编导需要做好对最初题材内容的甄别工作,提炼出与民族舞蹈表现相适应的题材,进而为接下来民族舞蹈编创奠定可靠基础。民族舞蹈编创通常要历经选材、构思、结构、编舞、合成等步骤,选材作为民族舞蹈编创的第一个重要步骤,直接决定了舞蹈作品最终的呈现形式、内容,影响着舞蹈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呈现、人物形象塑造,进一步影响着舞蹈作品的风格走向。综上,选材这一创编步骤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编导的眼光明锐度及专业素养,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编创步骤乃至舞蹈作品整体走向。艺术源自生活,在民族舞蹈选材时,编导应立足于民族文化实际,提炼尽可能与舞蹈表现相匹配的题材。

 

2.基于多元化角度的民族舞蹈作品选材

2.1基于历史性角度的民族舞蹈作品选材

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舞蹈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变迁,承载了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还是助力实现中华文化传承弘扬的可靠着手点。从历史性角度推进民族舞蹈作品选材,一方面,历史性题材大多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这些题材为依托,可以很好地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另一方面,历史性题材还表现出一定的普遍性、共鸣性特性,可赢得观众的内心情感共鸣,让他们在欣赏舞蹈作品的同时,还可领略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深度。另外,通过对历史性题材的结构重塑,能够让舞蹈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契合点,促进舞蹈艺术的创造发展,满足现代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基于此,在民族舞蹈作品编创中,编导应有意识基于历史性角度进行舞蹈作品选材,在历史浪潮中重现典型事迹,在时代沉浮中描绘动人图景,基于当今时代公众视角提炼历史素材,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弘扬。例如,舞蹈作品《丝路花雨》以享有海内外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创作题材,讴歌了画工神笔张、歌伎英娘的动人艺术形象,传达了他们的丰富情感以及与外国友人之间的纯洁友谊。

 

2.2基于真实性角度的民族舞蹈作品选材

  在艺术创作领域,真实性主要是指艺术作品依托艺术形象展现社会生活对应实现的正确程度。艺术创作要想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立足于现实实际,并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因此,舞蹈作品选材应注重选择具备真实性的艺术题材,并注重进行真实的艺术呈现。例如,在舞蹈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创编中,编导基于对时代命题的深刻把握,借助“两堂课”的表现手法,让久远的老故事和新时代完美契合,为当今时代年轻一代提供了砥砺前行、奋发向上的精神食粮。通过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无私无畏与当下追求享乐主义、“躺平”的社会现象构成鲜明对比,让这一颇具富有现实意义的选材成为当下社会的审美趋势,也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的民族文艺作品代表典范。

 

2.3基于可舞性角度的民族舞蹈作品选材

民族舞蹈作品选材应当做好可舞性方面的考虑,此处的“可舞性”主要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既有的舞蹈动作,或是极易通过舞蹈形式进行表现的生活场景,亦或动作性突出的客观事物。基于此,民族舞蹈作品选材的可舞性,可界定成源自民族日常生活的一系列与舞蹈相关的生活情景、行为动态,进一步可将这一选材角度划分成动作性、抒情性、叙事性等角度进行探究。

首先,动作性。动作性,主要指的是以舞者肢体、动作语言为依托的民族舞蹈,伴随时间推进通过空间审美形式传递思想情感的肢体动态语汇。对于基于动作性角度的民族舞蹈作品选材而言,可通过从民间动作素材采集提炼、动作元素变形重构、动作空间挖掘开发等方面入手,为民族舞蹈编创提供丰富素材。例如,在藏族舞蹈作品《阿嘎人》选材方面,编导以藏区当地“阿嘎”建房的“打阿嘎”生产劳作形态为题材(“阿噶人”指的是藏族传统建筑工人,“阿嘎”则是他们采用的一种独特劳作工具。),采用分段形式展现藏区房屋修筑时,劳动者辛勤劳作、互帮互助的场景,该种以动作性题材为导向的民族舞蹈,让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其次,抒情性。舞蹈是人们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该种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可打破民族、国界、地域的限制,成为人类共通的语言。不同民族因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的差异,进而形成了在风格、内容、形式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每逢重要时节,各族人民都会盛装打扮,怀揣着无限热忱的期盼和热情,沉浸式地参与到抒发自身情感的歌舞表演中。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审美趣味不断趋向于多元化,传统侧重于情感表达的舞蹈表现已不足以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对此,有必要从选材入手对舞蹈形式内容予以丰富,进而让人们可获取全新的审美体验。以获得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选送的民族舞蹈作品《柔情似水》为例,编导以生活于泸沽湖畔的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通过对泸沽湖自然环境、当地人生活方式以及艺术表达的深刻感知感悟,依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动人舞姿、一气呵成的表达、别具一格的审美追求,展现出民族舞蹈的别样魅力。

最后,叙事性。通常而言,民族舞蹈叙事性选材,主要指的是通过为舞蹈作品设计一条或若干条故事线,并从叙事主体设定、故事冲突铺设及主题思想表达等方面入手完成题材选定表达。长期以来,舞蹈艺术一直表现出“长与抒情,拙于叙事”的特性,其中“拙”并不是对叙事的否定,找到合适的形式舞蹈亦可进行叙事表达,而现实题材便是这一合适形式。基于此,广大编导创作了大量基于现实题材的民族舞蹈作品。例如,由编导谢飞、何华铭编创的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羚羊的外套》,编导立足于现实实际,对残忍的盗猎场景开展艺术加工,通过层层递进的舞蹈叙事表达,将人类自然环境的破坏行径直观呈现于公众面前,以此感召人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另外,还有诸多与现实题材关联的作品,如《天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均是近年来诞生的优秀现实题材叙事舞蹈作品。

 

3.民族舞蹈作品选材实践路径

3.1依托不同维度推进舞蹈选材

在民族舞蹈作品选材实践中,编导可从不同维度推进舞蹈选材。首先,可基于自身直观体验进行选材。具体而言,在选材过程中,编导应保证对自身直观体验的关注度,切实依托视觉体验、听觉体验、触觉体验等不同感官体验,获得题材创作灵感。作为一种直观的选材方式,基于自身直观体验的选材尤为讲究追本溯源,依托与各种物象的紧密交互,为民族舞蹈作品创作获得丰富题材。

其次,可基于不同思维理念进行选材。透过民族舞蹈作品选材,能够一定程度上展现编导面对民族舞蹈及其背后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态度,鉴于此,树牢理性思维理念至关重要。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舞蹈选材,民族舞蹈选材实强调根植于某种特定民族地域文化突然开展选材,由此让其在形式、内容上表现出一定局限性。基于此,编导对民族舞蹈选材开展艺术加工转化并通过舞台进行呈现,实际上是编导将民族舞蹈中蕴含的相关思想情怀、精神文化内涵,以系统概括的手段展示于舞台空间。由此表明,通过舞台呈现的民族舞蹈作品,尽管是编导主观艺术创造力的展现,但根本上是以特定民族舞蹈的客观事实为前提的,前者不可对其固有范畴进行偏离、违背。对此,在民族舞蹈作品选材中,编导应树牢理性思维理念,立足于民族地域文化、舞蹈文化特定范畴开展选材,强化“边界”意识,不违背扭曲民族的既定历史文化事实和审美取向。同时,在民族舞蹈作品选材中,编导还要面对传统扬弃相关问题。虽然民族舞蹈作品大多是在一些特定传统舞蹈、文化形态或艺术形式等要素基础上创作完成的,同时这些要素源自各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积累沉淀,但它们同样存在与当今时代精神意蕴、文化价值追求等不相契合的情况。针对于此,在民族舞蹈作品选材中,编导在保持对相关题材足够尊重的同时,也应当发挥理性思维,紧扣时代背景及精神文化需求,对对应选材牵涉的方方面面内容开展综合分析,切实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外,创意作为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创作完成的重要前提基础。在民族舞蹈作品选材中,编导还可秉持创意思维进行选材。如秉持创意思维中的元素关联式思维,依托巧妙的构思联想,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摆脱时空限制,拓宽艺术想象空间,赋予画面以深厚内涵。如在藏族舞蹈作品《翻身农奴把歌唱》创编中,编导秉持关联式思维,以藏族民族服饰元素为创作题材,依托将手与水袖两种元素的巧妙关联,完成对舞蹈作品题材的选定创编。

 

3.2面对相同题材的不同视角切入

在民族舞蹈作品选材中,面对不同题材可通过不同舞蹈形式、内容进行表现,而在面对相同题材进行创编上,则要求编导可基于不同视角切入,为观众呈现各不相同的舞蹈形式、内容。以同期推出的民族舞蹈作品《天路》《天之路》以及《雪域天路》为例,作品均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为创作题材。尽管三部舞蹈作品是在相同题材下创作完成的,但在创作视角、思路上则各有不同,依托各异的舞蹈情节推进及人物形象塑造,为观众带来不尽相同的审美体验。其中,《天路》以西藏人民视角为切入点,展示了西藏人民全新的精神面貌及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以及充分表达了西藏人民对无私援建西藏的全国人民的感激之情。《天之路》则将以主人公张工为代表的铁路建设者作为切入点,展示了铁路建设者们不畏艰险,攻克重重技术难关,将自身青春、生命无私奉献于青藏铁路建设事业的感人故事。《雪域天路》以青藏铁路建设真实事迹为切入点,展示了一家三代铁路人在青藏铁路勘测科研、建设运营实践中追寻理想、无畏奋斗的动人故事,彰显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民族精神。虽然同属一个创作题材,但三部舞蹈作品却分别从“民族情怀”、“铁路英雄”、“代际传承”不同视角切入,舞出了三幅各具特色的长篇天路画卷。民族舞蹈作品选材切入点作为舞蹈创编至关重要的一环,编导应不断丰富自身对舞蹈艺术语汇的认知水平,不断开拓创新,推进对题材的全方位挖掘探索,以此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舞蹈作品,满足观众的多元化审美需求。

 

3.3推进对题材内涵的深层次挖掘

为做好民族舞蹈作品选材工作,编导必须要保证自身的敏锐度,能够敏锐的进入到观察物象中去,透过其外部动作敏锐捕捉到内在动因,能够对日常生活中各种深层的、可舞性的素材进行挖掘提炼。例如,面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选题,编导不应局限于关注其表面呈现的内容,而应当发散自身联想、眼界,提炼起更深层的内涵。如春夏秋冬除去象征着季节的发展转变,同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象征意蕴,包括它们常被用作比喻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同时它们还与各种传统节日、文学作品等有着紧密联系,等等。在当今时代民族舞蹈作品创编中,不乏一些编导在选材时,缺乏对题材内涵的深层挖掘,导致舞蹈表现流于表现,没有为观众创设足够的联想空间。但同时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供编导进行学习借鉴。以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民族舞蹈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为例,作品不拘泥于传统民族舞蹈创编中对地域特色进行身体的单一表达及反复呈现,疑惑围绕深入人心的音乐及动作开展编创,让作品可赢得观众的情感共鸣,而是以观众不甚了解的绿洲文化型中的麦盖提县“刀郎人”为创作题材,通过对当地淳朴民风民俗艺术处理,将“绿色生命岛屿”上别具一格的情感呈现于观众面前,让观众可领略到新疆民族在阳光沐浴下的美好生活。作品中不同民族群众逐渐的交流融合,可谓作品题材选择创作的点睛之笔,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审美体验。通过将汉族舞蹈鼓子秧歌与刀郎舞相融合,让观众可在刀郎舞的昂扬豪迈中领略到山东汉子的厚重、直爽,在鼓子秧歌的刚健不屈中感受到刀郎人的无拘无束。该种不同民族人民群众之间交流的设计,并非刻意的拼贴,而是源自对一个真实动人故事的深层提炼。也就是来自山东的援疆干部,成为共同沐浴阳光的亲人,目睹生活不断变好的亲密伙伴,这不仅是鼓子秧歌与刀郎舞融合的情感升华,更是沐浴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感召。

 

4.结语

  民族舞蹈作品选材直接影响着舞蹈作品的风格走向,影响着作品的思想深度、高度。对此,编导必须要充分把握民族舞蹈创编中选材的重要性,立足于民族文化实际,依托不同维度推进舞蹈选材,提炼题材中蕴含的深层内涵等,保持对外部世界的无限遐想与好奇,不放过任意发现精品的可能性,找寻到各种具有思想性的优质题材,进一步创作出更多兼具现实意义、民族个性的优秀民族舞蹈作品,助力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创作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