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舞蹈教学路径探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目标,这是培养国民文化自信和应对当下激烈的国际文化冲击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创新和运用成为各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样的,在教育界,广大一线教师需要肩负起教学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力量。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与传统文化是可以相互融合的。为此,本文以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为例,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传统文化的类型和当下中职舞蹈教学融合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几点教学战略。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广大一线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舞蹈;融合教学
1.传统文化及其融入中职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1.1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文化的交融越发密切,国外文化的冲击对当下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元素,将其融合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1.2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欣赏、体验、表现能够感知美和增强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融合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从更多维的视角进行分析和感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1.3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舞蹈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综合表演的能力,能够基于某一情景来编创相应主题的舞蹈表演,通过学习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在编创过程中能够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将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从而编创出更具新意和民族特色的舞蹈。
2.中国传统文化与中职舞蹈教学的融合路径
2.1开发具有传统文化的舞蹈课程,提升学生文化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需要能够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的成果,因此中职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观念,勇于突破教材局限,挖掘生活中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以不断丰富舞蹈教育内容。
数字化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教师收集、汇整和编辑课程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需要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生活中与舞蹈教学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如民族舞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构成,其形式多样,不同区域、不同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民族舞蹈体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舞蹈动作的学习,还要引导他们去探究民族舞蹈的发展起源及各项动作的创编由来。在相应的舞蹈课程编写中,这方面的内容是缺匮乏的,不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为此教师需要基于教材中的内容去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供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服装是增强民族舞蹈表演效果的重要元素,民族舞蹈服饰可能会缝制独特的纹样符号,其可能来自于自然的花草虫兽,也可能是当地人因为某一信仰而设计的独特的图腾符号。这样的传统文化赋予了舞蹈神秘感和神圣感。又如,人们在舞蹈表演的设计中,会融合一些戏剧元素或者是诗词元素,可以增加意境,更好的传递情感等。为此,教师应检索各种各样的舞蹈资源,全面分析其融入了哪些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其对舞蹈表演具有怎样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这可以借助这样的舞蹈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去将各种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舞蹈表演中。
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探究,教师将逐步构建系统化的具有传统文化的舞蹈教学体系,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为他们编创具有传统文化的舞蹈表演提供参照和灵感。
2.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随着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师要创设真实的、立体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和学习,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切身体验来积累实践经验。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当下,教师要同步关注传统文化与舞蹈文化的联系,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教师需要综合音频、文字、图像等资料来创设立体生动的教学情景,以直观形式让学生感受舞蹈中的民俗风情、绘画和诗词等传统文化要素,在这一前提下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传统文化中所承载的内核,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体验,培养他们深入分析舞蹈各要素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不同舞蹈文化的深入理解。
孔雀舞是傣族的民间舞蹈,其舞蹈动作的编排与孔雀这一动物的各种姿态息息相关,要促进学生对孔雀舞蹈动作的深入认识,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示孔雀的不同形态,然后对比分析舞蹈演员的动作,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舞蹈动作的编创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专业舞蹈演员如杨丽萍、毛相的舞蹈表演片段,以此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孔雀舞的魅力,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去寻找相应的学习资源,全面分析“孔雀”在舞蹈编排中的价值。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补充有关孔雀舞的其他资料,如傣族人民热爱孔雀舞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孔雀是傣族人民的信仰,其具有吉祥与幸福的象征意义,预示着好运和幸福。教师还可以整合有关孔雀的傣族神话故事,这样的资料补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对傣族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有深入的认识。
2.3构建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
新的教学背景下越发重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来为他们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他们才能提升整体的学习效率,这也是学生在自己擅长领域能够作出突出贡献的关键。
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利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他们舞蹈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要重视个性化教学和统一化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应该借助数字化手段来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搭建灵活的学习平台,从而让学生可以去探究更加多元化的舞蹈内容和传统文化。
一方面,舞蹈教师受自身教育背景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的各种舞蹈文化体系的了解存在局限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存在片面性。这既不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难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更制约了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快速的传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传统武术、戏剧、民俗文化、图腾文化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整合完整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深入解读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通过这样的文化知识学习,学生在舞蹈活动中才可以有效结合传统文化。
另外一方面,除了依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教授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学生还可以利用数字化的资源(微课教学视频)来进行自主化学习。教师应该通过采访学生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对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如他们所偏好的舞蹈类型和以往的舞蹈学习经验。在这一情况下再去整合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这可以为班级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学习资源。
此外,在各种社交平台盛行的当下,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涌入了社交平台,其中不乏讲解传统文化内涵的专家学者,也不乏教学舞蹈技能和基本功的舞蹈演员,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可能独树一帜,能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学习指导,从而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教师应发挥专业优势,在这一平台中检索专业的博主,并向学生推荐,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路径,让学生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路径和平台,教师务必要认识到其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发挥引导作用来培养学生借助数字化资源和平台来进行学习和训练的意识,并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去深入探究舞蹈和传统文化结合的方法和技巧。
2.4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旨在让它持续的焕发新的生命力,因此,在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舞蹈内容和传统文化,在理论层面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还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推广舞蹈和相关传统文化的路径和方法。
教育改革要求教学应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能够探索资源的利用途径和方法。因此,在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同步发展,这还可以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体验过程中受到熏陶,提升他们将舞蹈和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重要的节日,为培养国民的家国情怀,发挥传统节日维系国民情感的价值,国家一直都重视各种艺术类活动的开展。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综合艺术表演”。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去探索不同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的发展起源和情感内核,并基于其表达主题来编创相应的舞蹈表演。
除此以外,学生还需要探究时代背景下比较流行的传统文化,能够将其进行有效融合,从而编创更具新意、更受广大群体喜爱的艺术表演活动。只有这样,舞蹈文化才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也才能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推崇。
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突破课堂局限、教材局限,能够深入广泛的社会实际进行调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媒介向学生展示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几项案例,如2025年Juste Debout世界街舞总决赛中,来自中国的两位少年在街舞的动作编排中融合了太极拳这一武术元素,凭借此惊艳亮相,成功闯入前四强;202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办的VIBE世界街舞大赛中,融合了川剧变脸元素的中国舞蹈作品《蜀山剑气》获得了季军的好成绩。这两个舞蹈作品获得一致好评,彰显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弘扬中华文化和培养国民文化自信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样的经典案例可以让学生明白优秀传统文化是进行舞蹈创新的核心要素,从而激发学生去深入探究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同时这样的案例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要得以传承和发扬,需要适应时代的脉搏来进行相应的创新,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探索新的创新方式和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务必要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展示平台,确保他们的实践成果得以呈现,并受到广泛的关注,这是引起学生重视,使他们积极对待的重要因素。教师还要同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以及将更多的社会群体纳入到评价体系中,通过丰富的评价主体可以保障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客观性,帮助学生从更多的视角进行自我审视,使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成长,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5完善考核、教学评价体系,促使学生进行持续化的学习
要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舞蹈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务必要使这一教学模式变得常态化,从而能提升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的挖掘和汇总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学生有足够的积累,他们在实践创新的环节才能够有足够的内容进行输出。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技能,打造更高效的舞蹈课堂。
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其以外化的手段来对学生的学习和训练进行督促,这一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教学目标的优化,越发注重学生文化底蕴、文化自信的培养,因此在考核环节和评价环节教师要同步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以一个月为考核周期,要求学生根据这一时间段内所学习的内容去探究相应的传统文化,在考核节点,学生既可以通过汇报探究报告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探究路程和探究结果,也可以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成果。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他们是否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还要评价他们的审美能力、编创能力、综合表演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等,这些评价要素对于学生学习、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学生个体为参考标准,针对他们前期、中期、后期的不同表现来对他们进行评价,从而客观的分析他们的发展趋势,落实个性化评价的要求,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还需要将学生进行横向对比,让学生向优秀的学生看齐。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以高要求对来对待自己。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更广泛和深入的去探究优秀传统文化与舞蹈结合的策略。
3.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融如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还可以促进学生舞蹈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本文的探讨,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去开发具有传统文化的舞蹈课程,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化的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其次,教师要同步设计可以展示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来对学生进行熏陶。第三,教师还要重视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构建,为学生探究不同的传统文化和舞种创造条件。第四,教师要重视多样化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学生将舞蹈和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创造条件。最后,教师还要重视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价的日常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这将使舞蹈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常态化。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