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型综合医院门诊建设和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门诊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其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不仅反映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更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智慧门诊普遍在大型综合医院逐步建立,但是由于医疗发展的不均衡性,区域型综合医院门诊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却很少有所涉及。本文就11家区域型综合医院门诊建设和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其中的存在的问题,亟需医院领导和主管行政部门重视,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1 门诊质量检查控制标准及依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依法执业
l 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依法取得相关许可,诊疗服务项目符合相关规定
l 门诊科室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设置要求
组织体系
l 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的门诊管理体系
l 门诊部负责门诊日常相关工作,配置相应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明确
l 有完善的门诊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l 有健全的门诊质控管理组织
门诊医疗质量
l 有各级各类门诊医师出诊管理制度
l 定期开展门诊医疗文书的督查
l 开设多学科联合门诊
l 开设专病及亚专科门诊
l 开设护理专科门诊
l 有完善的慢病管理体系(6种慢病)
l 严格执行各类门诊诊疗规范
l 危急值管理
l 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
l 对临床学科及医务人员有考核奖惩
门诊安全管理
l 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系统
l 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l 按标准配备急救药械
l 危重病人处置规范
l 不良事件按规范上报及登记
预约诊疗
l 有专人负责预约相关工作
l 医疗信息公开透明
l 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服务
l 相关信息平台支持
l 开展诊间预约
流程管理
l 导诊、导医和挂号流程合理
l 有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
l 开展无节假日门诊
l 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制度流程规范
就诊环境
l 门诊就诊环境整洁、安静、安全
l 感染病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独立设置、制度齐全、流程合理
l 提供便民措施
2 基本情况
检查发现,11家医疗机构均建立门诊管理组织及门诊架构,但大部分医院门诊管理不规范,岗位挂职现象较为严重,门诊管理工作未实质性开展,门诊管理制度、应急等制度流程不健全,日常检查、门诊服务流程再造等严重缺失。
3 存在问题
3.1 门诊组织管理体系混乱,医院重视程度不够
(1)门诊组织及管理体系建设:作为职能科室,门诊部承担着医疗行政和医疗技术双重职能,其管理体系应当相对独立。虽然11家医疗机构均建有门诊架构,但是大部分医院特别是县级医院对门诊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挂职现象严重,主要为应对等级医院创建需要设立,甚至连门诊部(办)标牌及办公场所都未配置,导致门诊日常管理工作缺失,各项门诊规章制度不健全。
(2)门诊诊室普遍满足不了学科发展需要,专家专科门诊建设不力,为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服务的门诊多学科会诊中心大部分医院未建立,并且存在多科共用诊室情况,不符合一医一患一诊室的保障患者隐私权利的要求。医师出诊信息,特别是专家专科医师出诊信息等公示不显著等问题相对突出,
3.2 门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未实质性开展
(1)门诊医疗质量质控体系建立不全:门诊办没有单独履行门诊管理职能,日常管理及检查严重缺失,门诊主要指标未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管理;门诊劳动纪律松散,门诊医生出诊情况管理存在漏洞,停诊换诊较为随意。
(2)门诊应急管理有待加强:门诊突发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大多数医院均未建立,未开展门诊应急培训及演练工作;门诊突发事件预警系统配置不全,严重缺失一键报警系统;门诊诊疗区域抢救车配置严重不足,抢救流程不明,基本都是急诊科代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门诊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开展不力:对患者权利与义务、健康知识宣教、特别是慢性病的健康教育等宣教内容未予公示。
3.3 信息化建设与预约诊疗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1)医院门诊信息化发展滞后,投入严重不足。不仅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均未建立,一般医院就连自助挂号服务机、检查结果自助打印机等设备都未配置,叫号系统,预约系统、自动抓药系统等有利于方便患者的现代化手段也未开展;
(2)门诊预约工作医院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医院未开展预约诊疗工作,预约系统甚至预约电话等都未实质性开展。以门诊患者较少或老百姓不会用等理由为借口,阻碍门诊预约诊疗工作,阻碍了门诊信息化建设,阻碍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3.4 就诊环境及流程管理
(1)门诊建筑普遍老旧,诊疗流程不符合现代化医院建设标准,医院领导在门急诊建设统筹力度不够,前期规划设计不符合医院建设标准,部分医院急诊科无抢救室或抢救室不符合要求、无单独急诊门诊等乱象普遍存在。
(2)由于管理的缺失,部分医院对环境、医疗秩序督查不到位,门诊内车辆停放混乱,堵塞急诊急救通道。顶棚及建筑连接处等部位清洁不到位,存在卫生死角;
(3)门诊标示标牌指引不够清晰明确,部分医院急诊急救标示隐蔽,急诊急救患者不能快速找到急诊科;
(4)门诊服务台管理存在缺陷,部分医院由各科室轮流选派护士值班,存在职责不清,便民服务措施掌握不熟悉,脱岗缺勤督促不力等问题;
(5)综合医院对发热、肠道等传染病分诊台设置不符合流程,甚至无标示。
4 建议
(1)门诊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其服务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医院的长远发展.作为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门诊管理工作,对门诊管理存在的问题要予以重视。
(2)强化门诊部职能作用,充分做好组织协调工作。门诊管理者,对门诊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和质量监控起着重要作用,要发挥主观能到性,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要严格按照质控标准认真落实每项工作,逐步逐项推进,要积极向医院献计献策。
(3)建立门诊质控体系,并纳入院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体系中。作为门诊管理者,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反馈、整改、持续改进,做好门诊质量管理工作。
(4)实施奖惩制度:将出诊医师的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停诊率、劳动纪律等与相应的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在门诊工作的积极性,并适当提高门诊出诊医师的职称比例,逐步提高门诊诊疗质量,保障门诊医疗安全。
(5)以患者为中心,加大对门诊投入力度。改善患者的就诊条件和就诊环境,简化就医程序,缩短候诊时间,医院要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尽可能为患者就医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6)加强门诊服务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门诊信息管理系统,跟上现代化医院建设的步伐。逐步实现导诊、预约挂号、在线支付、检验结果查询、智能发药等全流程自主化、智能化的就医体系,减少就诊环节,缩短患者等候时间,以不断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7)门诊服务应从普诊型向专科化改进。随着医疗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以及疑难病高效诊治的需求,促使门诊服务从普诊型向专科化改进。专科、专病门诊的设置及建立,不仅有利于患者就诊,有利于提高专科诊治的医疗质量,更有利于促进医院学科的发展。
(8)重视门诊文化建设,加强门诊健康宣传。医院应充分利用门诊的窗口作用,加强宣传力度,宣传医院的宗旨、医疗特色、服务的新举措、先进的医疗技术、专家专科门诊的特长特色,使患者充分的了解医院。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9)加强门诊管理知识的学习:实现门诊部门的科学发展,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离不开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和管理视角,加强门诊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势在必行,杜绝闭门造车,通过学习先进的门诊管理理念,改善门诊就诊流程,提高门诊质量,最终达到门诊社会收益经济收益双丰收。
总之,门诊管理工作的改革及建设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百姓的需求。应健康有序、优质高效的开展门诊管理工作,实现医院门诊的科学建设,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作为门诊管理者,要以更强的责任担当,奋力做好医院门诊管理工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共同奋斗。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qk/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