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贸区政策对港口竞争力影响研究
0 引言
港口作为海运和内陆运输的衔接点,长期以来在全球物流供应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国家战略资源、重要交通枢纽,不仅受到城市经济贸易形势的影响,也能直接影响国家或地区整体对外贸易水平。我国需要一个包容开放的平台以提高港口竞争力。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提出建立中国第一批自贸区,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4月21日,福建、天津、广东经国家批准正式建立自贸区。两年后,陕西、重庆、河南、辽宁、四川、湖北、浙江自贸区获批。自贸区政策的推行应益于国家或地区港口的加速发展、贸易的便利化,也应为未来其他地方建设自贸区奠定基础,为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自贸区政策的现有研究,主要以自贸区政策制度的定性研究、自贸区政策影响效果实证研究两部分内容为主。自贸区政策制度的定性研究方面,张绍乐(2020)定性描述我国自贸区体制创新的主要做法和问题,明确我国采取了诸多贸易便利化措施,有效促进了自贸区的发展,同时政策实施也存在滞后的情况;盛斌(2017)定性提出中国自贸区的建设问题,比如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发挥效果不够达到预期等。自贸区政策影响效果实证研究方面,叶霖莉(2020)结合 1995-2018 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第一批与第二批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关于港口竞争力,已有部分学者作了研究,主要以港口综合评价为主。赵文娟、寿建敏(2018)选取包括货物吞吐量、码头长度等14个评价指标,对19个港口采取主成分分析,得出各主成分、综合得分值及竞争力排名,据此提出建议。
既有自贸区政策研究和港口竞争力评价研究各为本文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但二者研究鲜有联系,且实证的研究对象鲜有以多批自贸区为研究对象。本文扩大研究对象,选取我国第一批至第三批自贸区城市港口数据展开研究,同时创新了研究视角,以港口竞争力为研究点,实证探究我国自贸区政策影响。
1 研究设计
1.1 港口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1.1.1 港口竞争力评价因素
基于指标的科学性、可得性和全面性,本文选取港口所在城市GDP、港口所在城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港口所在城市人均GDP、港口所在城市进出口商品总值、港口所在城市进口商品总值、港口所在城市出口商品总值、货物吞吐量、标准集装箱吞吐量、泊位总数、生产用泊位数、码头长度、生产用码头长度、所在城市GDP增长率、所在城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增长率、货物吞吐量增长率、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共16个指标作后续研究,将其标准化值分别命名为X1-X16。
1.1.2 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采取了降维思想,使数据特征维度更简洁并具有说服力。该法适用于原始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且数据量较多的情形。在不破坏原数据的前提下,提取出若干较少的综合变量替代原始变量,使得这些综合变量包含原有相对多的信息,同时新变量之间互相没有相关性。本文利用SPSS软件确定各主成分内容以及各主成分得分,作后续政策影响效果研究。
1.2 政策效果研究方法
1.2.1 模型构建
我国第一批至第三批自贸区设立时间分别为2013年、2015年、2017年,本文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多期政策效应。
1.2.2 变量选取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各主成分,反映港口竞争力,以研究自贸区对港口竞争力的影响。2009-2020年实施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自贸区政策的港口取值为1,反之为0,自贸区实施前的时间为0,实施后为1。控制变量方面,本文选取“腹地城市工业总产值” (ind)、 “腹地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peonum)、“腹地城市人口总数”(pci)、“港口企业年龄”(age)作为控制变量。
1.2.3 数据来源
处理组为上海港、广州港、湛江港、深圳港、珠海港、天津港、厦门港、大连港、营口港、台州港、温州港,对照组为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北海港、防城港港、海口港、连云港港、秦皇岛港。研究数据源于各省市统计年鉴、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在实证分析时,本文对控制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港口竞争力主成分提取
2.1.1 相关性检验
为确定是否能够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本文使用KMO检验、巴特利特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港口各指标标准化后的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KMO 为 0.788,巴特利特检验显著性为0.000,本文所选取的指标数据可作主成分分析。
2.1.2 主成分确定
由表1可知,各因子方差贡献累加即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7.342%,说明保留3个公因子可以保留原始数据大部分信息。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后最终提取3个主成分。
表1 总方差解释表
成分 | 初始特征值 | 旋转载荷平方和 | ||||
总计 | 方差百分比 | 累积% | 总计 | 方差百分比 | 累积% | |
1 | 8.968 | 56.047 | 56.047 | 5.277 | 32.983 | 32.983 |
2 | 2.202 | 13.763 | 69.810 | 4.434 | 27.710 | 60.693 |
3 | 1.200 | 7.499 | 77.309 | 2.659 | 16.616 | 77.309 |
4 | 0.909 | 5.681 | 82.990 | |||
5 | 0.642 | 4.011 | 87.001 | |||
6 | 0.599 | 3.743 | 90.745 | |||
7 | 0.496 | 3.102 | 93.846 | |||
8 | 0.380 | 2.376 | 96.222 | |||
9 | 0.229 | 1.432 | 97.654 | |||
10 | 0.158 | 0.986 | 98.639 | |||
11 | 0.108 | 0.676 | 99.316 | |||
12 | 0.065 | 0.404 | 99.720 | |||
13 | 0.029 | 0.181 | 99.901 | |||
14 | 0.015 | 0.093 | 99.993 | |||
15 | 0.001 | 0.007 | 100.000 | |||
16 | 3.603E-06 | 2.252E-05 | 100.000 |
2.1.3 主成分解释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如表2,第一主成分中载荷较大的指标是泊位总数、码头长度等,这些可以总结为港口基础设施。第二主成分中载荷较大的是港口所在城市人均GDP、港口所在城市进出口商品总值等,这些指标代表腹地城市经济贸易。第三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有所在城市GDP增长率、货物吞吐量增长率等,即为发展潜力。
表2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指标 | 成分 | ||
1 | 2 | 3 | |
X1 | 0.612 | 0.695 | -0.190 |
X2 | 0.381 | 0.374 | -0.431 |
X3 | 0.167 | 0.708 | -0.397 |
X4 | 0.437 | 0.872 | -0.050 |
X5 | 0.530 | 0.807 | -0.045 |
X6 | 0.331 | 0.908 | -0.055 |
X7 | 0.771 | 0.268 | -0.196 |
X8 | 0.591 | 0.683 | -0.127 |
X9 | 0.915 | 0.287 | -0.049 |
X10 | 0.893 | 0.259 | -0.093 |
X11 | 0.893 | 0.391 | -0.118 |
X12 | 0.862 | 0.426 | -0.187 |
X13 | -0.119 | -0.001 | 0.888 |
X14 | -0.081 | 0.045 | 0.841 |
X15 | -0.026 | -0.136 | 0.698 |
X16 | -0.085 | -0.169 | 0.418 |
2.1.4 得分计算
各港口2009-2020年各主成分得分如表3。其中f1表示第一主成分,即为港口基础设施,f2表示第二主成分,代表腹地城市经济贸易,f3代表第三主成分,即为发展潜力。港口基础设施、腹地城市经济贸易、发展潜力这三个主成分从不同角度解释并反映港口竞争力。
表3 各港口主成分得分
港口名 | 年份 | f1 | f2 | f3 |
上海港 | 2009 | 3.70737 | -0.26409 | 0.44585 |
广州港 | 2009 | 1.61447 | -0.5245 | 0.4596 |
湛江港 | 2009 | 0.0113 | -0.8234 | 0.68448 |
… | … | … | … | … |
海口港 | 2020 | -0.74674 | -0.33936 | -1.64621 |
连云港港 | 2020 | -0.36265 | -0.64799 | -1.42985 |
秦皇岛港 | 2020 | -0.42145 | -0.85702 | -1.94059 |
2.2 自贸区政策对港口竞争力影响
为了确定自贸区政策对港口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利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了双固定效应模型。腹地经济贸易的系数显著为正,意味着自贸区政策对腹地经济贸易产生显著促进影响;港口基础设施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自贸区对港口基础设施起显著抑制影响;发展潜力方面,自贸区对其起到正向作用。
2.3 稳健性检验
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的前提条件是确定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政策实施前有相同变化趋势,鉴于此,本文借鉴王金涛等(2022)做法,检验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政策实施前是否满足平行趋势检验。
借鉴黄永颖等(2022)研究,本文选择政策发生前一期作为基期。结果如图1所示,各批次自贸区政策实施前,实施地和非实施地的港口基础设施(f1)没有显著区别,腹地城市经济贸易水平(f2)、发展潜力(f3)也是如此,即处理组和控制组满足平行趋势检验这一条件。
李卫兵等(2019)选择调整样本期作为稳健性检验的方式,本文借鉴该方法,调整样本期为2009-2018年再次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腹地经济贸易的系数显著为正,港口基础设施的系数显著为负,发展潜力系数为正。该结果与前文基准回归结论一致,证实了样本期的调整并未改变核心变量之间相互关系。
2.4 基于城市规模的异质性分析
前文已论证得到自贸区政策对港口竞争力的影响效果,发现自贸区对港口腹地城市经济水平呈正向促进影响,但自贸区对港口腹地城市经济贸易的效应是否因城市规模产生一定差异。本文根据城市规模对所选取样本进行分类,并作回归验证,基于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将样本所在城市归类为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其他城市。结果表明,对于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自贸区对港口腹地城市经济贸易的影响回归系数正向不显著,反之政策影响效果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2.5 结果讨论
自贸区对港口腹地经济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自贸区负面清单政策实质落地,政府逐年缩减负面清单条数,同时改革经验及时向腹地推广,吸引了更多外商投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高了出入境船舶及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使运输过程、交易流程更加便捷、安全、高效,拉动地区贸易发展。
港口基础设施如泊位数量、码头长度等显著减少,即港口设施投资减少,可能自贸区制度创新实践存在不足导致。王淑君(2020)指出,政府角色转变过程中提出降低事前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但在自贸区刚起步发展的阶段,降低事前准入门槛容易出现政府缺位问题,如投资者权益保护不足,竞争规则不完备,市场秩序不健全等。同时,曹晓路(2019)提出我国自贸区在事中事后监管流程、程序等方面缺失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这些比如权益保护不足、监督空间有限等问题一定程度弱化了对企业投资基础设施的吸引,且容易产生建设维护质量问题,可能致港口基础设施数量一定程度受到抑制。
非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自贸区对腹地城市经济推动作用更显著。自贸区政策为地区投资创造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小城市相比大城市拥有更少的经济条件和公共服务,相对不够国际化,自贸区可以显著补充小城市的短板,为进一步缩小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差距提供机遇。非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应继续基于自身城市比较优势,把握自贸区政策难得的机遇,借势推动本地区服务质量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最大化实现港口与经济发展。
3 结 论
自贸区是国家进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实验,本文采用2009-2020年20个港口的面板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以降维的思想确定港口竞争力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法确定自贸区对港口竞争力的影响效果,检验了政策效应的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发现:港口基础设施、腹地城市经济贸易、发展潜力可以解释并代表港口竞争力;自贸区政策对腹地城市经济贸易产生显著促进影响,对港口基础设施数量产生显著抑制影响,对发展潜力产生促进影响;自贸区政策效应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非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自贸区对腹地城市经济推动作用更显著。后续可以进一步增加更多批自贸区展开研究,或对比不同批自贸区影响,让自贸区对港口效果的研究更科学更完整。
文章来源: 《物流科技》 https://www.zzqklm.com/w/jg/309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