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灾难事件中新媒体传播的失范现象分析

作者:许执来源:《声屏世界》日期:2024-08-14人气:797

“全民记者”浪潮下,灾难新闻的报道方式和传播渠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原有的原则和规范也面临着冲击和挑战,其在新媒体传播中表现更为突出。灾难发生时,由于信息环境和舆论场的混乱,以及极度焦虑和紧张的社会情绪,使得人们在灾害发生时,对信息的需求比平时更加迫切,因此我们要学会思考在新技术新媒介环境下灾难报道的新变化。 

灾难报道

灾难报道,是指因灾难的突发性、破坏性和冲击性而具有异常巨大的新闻价值,它的传播效力和影响力也是超常的。灾难发生后,各类媒体会聚焦目光,但是其中也会存在着一些伦理失范现象。比如说新闻真实性问题、漠视生命价值、片面追逐热点。灾难报道表演化媚俗化等是灾难报道中经常出现的媒介失范现象。

作为在话语权分散的互联网时代也拥有着更高权威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的新闻媒体,对灾难事件的报道,既是在实施环境监测、提供信息的功能,更是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随着新闻观念的不断调整,我国的灾难性新闻报道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然而,在实际的灾难性报道当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调整。 

新媒体时代灾难事件的传播困境

在灾难报道中,由于其超常的传播效力和影响力,灾难发生后,各家媒体为了抢夺一手资料争相报道,其中也会存在着失范现象。

流量时代异化的注意力经济:灾难报道恐怖化、表演化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受众的注意力演变为稀缺资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传播,通过发表独特意见和热点事件来吸引流量实现“眼球经济”。在流量时代,凡是信息呈现方式更契合人类的猎奇心理,则更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新媒体平台也开始进行注意力营销,企图获得更多的注意力资源。2022年10月29日晚韩国梨泰院发生踩踏灾难事故,多国媒体对次进行了报道。据韩国媒体报道,截至目前踩踏事故已造成156人死亡,150余人受伤,其中更有4位中国公民死亡。在事故发生后,在我国的短视频平台上大量的上传和转发事故中的现场视频影像和新闻报道,而视频中的遇难者直接暴露在视频中没有被任何的马赛克处理。这些现场视频的传播,一方面是出于对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关心,而另一方面也有好奇,追求猎奇心理的驱使。灾难事故天然的带有比较高的热度和关注度,此次踩踏事故发生后,一些网民蹭热度追求“视频热门”吸粉的目的刻意的上传这些现场原视频。这些视频的传播不仅违背了媒介伦理规范,而且还侵犯了事故遇难者和幸存者的隐私,并给幸存者造成心理上的二次伤害带来极大的痛苦。一些网络新媒体在报道中将血淋淋的恐惧现场不加掩饰的展示,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任由视频传播,进而转变为实质性收入。媒介技术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但是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应保持对逝者的敬畏。有些新闻工作者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总是无法选择合适角度报道新闻,反而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进行“表演式采访”,将重大灾难报道视同儿戏,从而致使受众的注意力转向与灾难无关的报道中,在娱乐灾难的时候,新闻伦理也遭到极大地破坏,媒体的形象也因此受到重创。自2023年7月27日以来,河北因台风遭受强降雨危害,截至8月10日,全省有388.86万人遭受洪涝灾害,灾区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全省直接经济损失958.11亿元。部分网红为了博眼球,谋取利益,不惜营销灾难,他们不顾劝阻,挤占并不宽敞的救援通道,表面看似是救人,心里实则全是生意。此前,还有河北涿州救援人员向媒体反映,两名男子带着一名老年人,疑似在深水区摆拍作秀。两人穿着红色救援背心,被发现后进行了劝离。如此行为,令人唏嘘。救灾不是作秀,更不是网红攫取流量的财富密码。如此“消费灾情、消费悲伤”的表演化已成惯例。

后情感社会下的情绪至上:灾难报道媚俗化、娱乐化与传统媒体相比,如今网络社会中的情感传播不仅是一个呈现和表达系统,更是勾勒了情感传播中的回环模式。网络上的情感本应是一种非线性的存在,让人们得以行动与连结,但经由情感传播中的回环模式处理,个体的情感与行为方式被固化。在此模式下,情感有了被操弄的可能,如今更是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操纵。近年来的天津港爆炸事故、东航MU5735失事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总有一些网友热衷于在网络上发表或转发“点蜡烛”,从之前的QQ空间、新浪微博延续到如今的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对于媒体来说,“点蜡烛”是一种对逝者的尊敬与祝福,祈求逝者安息的方式,而使用者则通过社会媒介来传达信息,表达自己的看法,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达到一种满足感。即使有媒体认为蜡烛刷屏太频繁可能会引发受众不满,但出于“自我保护”机制,媒体仍然对网络祈福趋之若鹜。对用户而言,由于本能驱使以及情感需求,许多人在社会媒介上“自我表露”,以此来塑造心目中的形象,“点蜡烛”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却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表现出同情心、道德感和人格魅力。此外,过度娱乐化的灾难新闻会挤压真实灾情的生存空间和传播渠道,使得整体新闻价值降低,干扰有效信息。2021年7月,郑州突发特大暴雨,然而,在7月19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在抖音发布了一则短视频,其中赫然出现了“今天带你郑州看海”的字样,不合时宜的表述引起了观众的不满。媒体无视新闻的道德准则和人文关怀,把严肃的新闻娱乐化,把硬新闻“软新闻化”,将流量标准放在首位,对灾难的调侃无疑是对受灾群众的不尊重。

实时传播与碎化形态:灾难报道中谣言泛化随着公众话语权的崛起,在互联网中众多发酵的事件中,新闻信息在不断传播的同时,与之伴随并持续强化的则是公众情绪,情感是舆论产生的起点,带有更多个人主观色彩的新闻信息在网络上肆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整个传播时空被割裂成为碎片,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传播活动均可开展,它既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者的权威,又使得大众传播行为去魅化。“碎片化”的传播模式凸显出观众的个性化特征,一切观念都是以“我”的需求和偏好是否得到满足作为评判标准。同时,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为谣言产生提供了可能。突发公共事件在互联网中自由流动的同时也加速了对相关信息的传播,为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了空间。由于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谣言本身的诱惑性以及网络信息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在灾难报道中谣言泛化。2022年3月21日,东方航空MU5735航班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事故发生后,个别网民不顾伦理道德准则,在网络肆意散播谣言。其中关于“东航客机引发山火视频”的网络谣言,抖音的首发账号为“元宇宙斯”,首发时间为2022年3月21日,视频一经发出就收到大量转载。视频显示,山林中的浓烟滚滚,背景有一群嘈杂的方言声,但很快,就有网友辟谣,这是福建一处祭祖引发的火灾,而这场大火的口音,和广西梧州完全不同。在不确定环境下,人们迫切需要获得群体认同,并从圈层获得精神支撑,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舆论空间,迫切需要从“后真相”时期的网络流言出发,使其成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 

灾难事件中新媒体传播失范的规避路径

在重大灾害事件中,权威性的新闻传媒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对重大灾害事件进行快速、准确、适当的报道,是新闻传媒履行监督环境和满足受众知情权的重要社会功能的具体表现,而如何做好灾难报道,也是无数新闻媒体、新闻人在一次次痛心无比的灾难报道实践活动中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

主流媒体:权威定性、信息公开与澄清谣言在重大的公共突发事件中,公众迫切需要获得科学、准确的信息,在这一阶段,社会大众正处于理性与焦虑并存的情绪中,媒体需要及时、准确的报道事实,引导舆论,帮助消除公众疑虑,维护社会秩序。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媒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流媒体可以通过新媒体整合灾难事件中社会舆情的相关内容,通过技术手段分析,保证其在国家级、省级等主流媒体中传播的皆为真实、正确的内容,同时通过主流媒体推动舆论的正确发展,发挥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功能。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失事后,国家网信办指导多家网站平台,对网上传播的关于MU5735的谣言进行溯源。截至目前,共计清理违法违规信息27.9万余条,处置账号2713个,解散话题1295个。在此次辟谣中,主流媒体与新媒体打好组合拳,提供了一种治理新思路。对于那些具有突发性、意外的、严重的危害性和对社会生活的毁灭性的灾难事件,能够体现最快反应、最新情况、最快警示与动员的报道,是满足公众信息需要的最起码的底线,也是新闻事业成为社会支柱的合理根基。保持主流媒体在公共事件中的公信力与权威力,用以稳定社会情绪,引导公共事件向正确方向发展。同时,也要防止对灾难的娱乐化,避免轻松化解挤压真实灾情的生存空间和传播渠道,从而降低总体新闻的价值,引起公众的误判,并对有效的信息造成干扰。

商业媒体:多元视角与个体叙事补充报道盲区在东航MU5735客机失事后,《人物》杂志在第一时间对遇难者家属进行了一系列采访。其《MU5735航班上的人们》一文并发表,一时间引发了网络热议。文章以飞机上的乘客为主人公,结合他们的亲人、朋友的采访展开叙述,通过采访家属试图还原当事人的形象,但其中的情绪化描写引发争议。一篇名为《人物:报道笔下的侵扰悲痛》的文章则提出相反意见,其认为媒体在报道东航客机事故中的做法存在不妥,受众也过于追求灾难中的故事。国际记者中心出品的《灾难和危机报道手册》中提出,在灾难和危机中,新闻工作者除了传递信息,还扮演着一个社区的论坛,让公众可以聚集在一起,谈谈彼此的看法或者表达不安情绪,在困难时可以相互提供情感价值。因此,公众除了需要足够真实准确的信息,也需要故事性强的报道“提供一条沟通的生命线”。新闻需要讲述,也需要倾听,需要理性,也需要温度。像《人物》等商业媒体的“故事化讲述”弥补了主流媒体缺失的视角,形成多元化视角的报道模式,补充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报道盲区,有着客观、真实、人文、素养的“故事”塑造了新的舆论生态。

事发地媒体:及时跟进“最后一公里”相较于央级省级媒体,在灾难报道中作用最为突出的则是事发地媒体。他们具有的工作人员、掌握的社情民情以及灾难背景材料等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媒体中,最有说话权力的一定是事发地媒体,这就要求事发地媒体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宣传工作,还要配合党中央等媒体一起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在突发性的重大公共事件面前,有效进行信息传达的前提是有一个完整有效的权威信息传播网络,确保信息能覆盖基层,才能避免基层群众信息闭塞。传递突发事件的权威信息,地方媒体在这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接到气象部门台风登陆预警后,2023年7月,福建省泉州市电视台新闻中心紧急行动,在其媒体矩阵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和“休市”通知,发挥其强大的地市传播力和下沉作用,开启24小时不间断直播与记者现场一线报道,用“速度”完成了抗“台”一战。地方媒体下沉直击,央媒整合速递。此外,对灾难报道的持续性关注和多角度、新闻落脚点挖掘同样需要全方位铺陈开来。一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规划,避免报道的盲点。借助传媒“瞭望塔”的作用,全方位搜索灾难资料。记者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其次,要进行“全景视角”的报道,选取具有典型性和新闻价值的案例,并结合文字和图片等多种报道方式,提高报道的时效性。另外,还要做好前、后两方的配合,比如一线的记者,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全面掌握灾情,也无法“到达所有的现场”,所以,后方的编辑要扮演好“策展人”的角色,把前线的信息进行统合。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对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灾难新闻的报道。

社交媒体与自媒体:自我把关、情绪疏导与“自组织力量”随着媒介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中媒体信息资源使得灾难预警、防范、追踪和救援善后工作变得更加迅速、更加有力。同时,多中心、网状的传播方式使得灾难报道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官民互通的态势和模式。在此次河北暴雨中,从落入新闻盲区的小城到灾情受到关注和及时救援,也是在公民新闻和互联网中节点化用户的转发传播中获得官方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并且官方媒体及时抵达与参与,推动各类民间互助文档建立、整合救援电话等重要信息,最高效保障“国家队”的救援效率。文字新闻再次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功能,受灾情况,救援电话,救援电话,这些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报道。官方新闻媒介的传播,使每个灾区都能看到更多的信息,并促进了民间互助档案的设立。而民间自组织的救援信息扩散、互助文档传播,这些都是实现媒体化社会救援的最关键的一环。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社会的守望者,在灾害发生之前或还位于萌芽时,应快速收集各种渠道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筛选,把事后的跟踪转变为事先预警,尽可能地让民众规避风险。与此同时,通知并提醒有关部门和民众采取相应得防范措施,减少灾难发生后的损失。在河北暴雨一系列灾难报道中,媒体履行了“环境守望”的职能,及时向公众传达最新情况,以达到满足受众知情权、稳定民心的使命。 

结语

近年来,各种传媒伦理争议事件此起彼伏,新媒体时代话语冲突、意见分歧现象日益凸显,灾难事故并没有就此远去,但希望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能够对受害者和幸存者保持人文关怀。在信息更加透明的新媒体时代中,面对灾难报道这样对时效性要求高、建设性需求强的报道重地,无论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还是个体,都需要将人文关怀作为重要指标,防止灾难后更加灾难的新闻报道。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