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浅论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作者:陶云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9-07人气:710

文化馆作为文化和艺术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指挥机构和活动场所,同时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播者,现在更重要的是它被赋予了建设社会和平与安宁并发展健全公众服务的重大责任。通过发挥其对群众免费提供各类文艺资源的主要功能,来提升自身的品质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

一、与时俱进求发展

徽县文化馆始建于1950年,现为文化部命名的二级文化馆,建筑面积2700余平方米,位于城中心区域,交通方便,人口密集,服务对象为全县22万城乡群众。内设七个职能股室:办公室、财务室、书画组、音舞组、摄影组、文学组、非遗办。近年来,徽县文化馆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积极开展创新和进取精神,全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徽县文化馆主要负责组织、策划、演出和培训县内的公众文化活动,同时也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等任务。文化馆常设免费项目及开放馆内场所,免费开放服务有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文学、摄影、地方历史文化知识等公益讲座,美术、书法作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各类艺术培训辅导。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提供,包括展示厅、多功能室、文庙大殿、排练室、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教室和非遗传习室等,这些都为全县人民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徽县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激发了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的需求,便利丰富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的享受,我们始终致力于通过优先关注乡村层级的文化需求来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这种方法有助于使供给与需求之间形成有效的匹配关系,从而使得更多的公共文化资源可以流入到偏远的地方。如今,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已经设立了一百三十五个公益性文化服务岗位,分布于十五个城镇中的二百一十三个村落之中,这意味着每个地方都得到了覆盖性的支持。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更多的基层民众享受到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实实在在凸显出了文化馆的优势,更好的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于自我发展的信心,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进程。

(二)全民艺术普及高质量发展

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提高全民艺术普及高质量发展。2022年度徽县文化馆得到了来自省市及县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成功搭建了徽县文化馆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通过此平台,文化馆积极并高效地组织实施了多项公众文化活动,发布了相关信息,录入了各类才艺教学内容,并且还摄制了一些非物质遗产项目的照片等。这些工作为我们实现了数字化的文化资料共享,并在为民众提供服务与推广艺术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2023年,徽县文化馆继续依据《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十四五”建设指南》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种类型资源的品质和总量。重点投入于全民艺术教育相关的直播录制、地区性和本地社区文化活动的推广、才艺技能学习课程、完善和升级艺术教育的数字资料库等方面,以实现对公众艺术教育能力的持续提升。传承优秀的传统文明,彰显当地独特的文化特征,扩大群众的文化信息数据库,从而强化基础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和宣传力度。到2024年,徽县文化馆将会实现其公共文化云平台数据内容的公开分享,并针对7个项目任务进行版本升级以改善板块的设计。届时,我们将发布在线展出和网络直播等活动,进一步推动我们的服务宣传与普及工作。同时,我们也将确保数据资源的内容质量,全面改进公共文化的数字化服务系统,从而提高公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满足感,向大众提供更加便利且高质量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三)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徽县文化馆以宣传、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单位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编发文化相关政策、标语等,引导广大群众弘扬传统文化主旋律,传递中华文明正能量。充分利用文化馆办公楼内走廊、过道、墙体等空间打造实体宣传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设置文化长廊、标语、展板等,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化宣传氛围。开展文化活动,以活动促宣传,精心编排舞蹈、小品、快板等节目,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开展歌舞、书画、手工艺、非遗进校园活动,使文化意识进一步融入到群众生活当中。广泛宣传扩大了徽县文化馆的影响力,使广大群众更多的了解文化馆、爱上文化馆、走进文化馆。

二、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有新意

活动是群众文化的核心和关键载体,只有频繁举办各种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真正实现社会文化的社会化和群众文化的群众化。

(一)丰富的春节文化系列活动。徽县文化馆自1980年开始举办春节灯谜晚会,主题灯谜晚会已连续举办42届,成为文化馆的品牌,多年来连续举办皮影戏展演、元宵节文艺汇演、“春联赠万家”等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不断创新变化、雅俗共赏,吸引了大批群众参与。

(二)助力乡村旅游节活动。徽县文化馆助力乡村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参与由我们组织的文艺表演活动包括:位于徽县水阳镇、嘉陵镇、大河店镇、泥阳镇、城关镇的乡村文化旅游节的启动仪式,以及“山水石佛”的烧烤啤酒音乐节、“樱花时节 珍稀春酿”樱花主题文化节开幕等主题庆祝活动,《脱贫攻坚好处多》《考察》《颂歌一曲献给党》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为乡村旅游增添色彩。

(三)浓厚的节庆氛围。徽县文化馆近些年来,围绕节庆组织文艺演出,节日氛围感十足。多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军民共建双拥活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庆七一”建党节、“国庆节”“农民丰收节”等各种主题的节庆日,都举办过大型文艺表演活动,满足和丰富了公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和需求。

(四)“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文化馆精心策划并组织了多样化的文艺节目,包括戏曲、歌曲、舞蹈、小品、相声、快板、诗朗诵等。其中《新农村变化大》《换新天》《二十四字放光芒》《孝敬老人是美德》《高价彩礼要不得》节目深受农村群众喜爱。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在使群众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孝老爱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多样的书画展览活动。近些年来,徽县文化馆每年都会在新年、春节期间的特定时间段内举行书法和绘画展览活动,同时也会参与联合主办以促进民族和谐为主题的书画作品展览。除此之外,还参加庆祝教师节为主题书画展览。这些书画展览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基于公众普遍喜欢的形式而发展的文化活动,已经展现出显著的社会效果,并受到大众的热烈响应。这不仅提升了文化馆的知名度,还为其与社会的互动及协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活动极大程度地充实了人们的文化体验,满足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推动着徽县文化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文化艺术培训辅导重在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中国文化的进步而言,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文化馆的人员配置与团队发展。为了构建成功且有影响力的团队,我们需持续培养出大量的艺术人才,编排优秀的作品来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艺术团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精彩的演出推动着整个社会文化的繁荣。因此,文化馆在发展中把人才团队建设,要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徽县文化馆开展文化艺术培训辅导,全面提高业余人才的专业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达到提升群众文化辅导的整体素质为目的。

(一)开展艺术指导。文化馆对琴声演唱队、知音乐队、杏坛乐队、陇原红艺术团、阳光艺术团、明美女子乐队、河池小曲演唱队、金徽阳光舞蹈健身队等10多个艺术团队长期进行业务指导,保证了其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艺术水平的稳步提高。

(二)开展公益知识讲座。文化馆五楼多功能室,经常举办各类艺术知识讲座,邀请徽县及周边县市学者、艺术造诣深厚者进行书法、美术、诗词、摄影知识讲座。

(三)开展艺术培训。利用文化馆场所资源,对2019年7月成立的自办文艺团队“徽县文化馆梦想合唱团”,每周二、五开展教学培训活动。梦想合唱团现已发展成为一支“多能”合唱团,即在合唱节目的基础上,根据团员个人特点,成立才艺小分队,排练舞蹈、旗袍秀、快板、戏曲、器乐演奏等多形式的文艺节目,旨在合唱团能独立完成一台小型文艺演出。这为文化馆能完成各种文艺演出工作任务,打下了基础,合唱团已多次参加县内文艺演出活动。开展寒暑假少儿剪纸、绘画、书法、声乐、写作培训班,使少年儿童受益匪浅,多次深入嘉陵学区明德小学、栗川镇郇庄小学、银杏小学、东关小学、徽县二中(江洛镇)等基层学校进行“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音乐、舞蹈、非遗等基础知识培训,让乡村孩子享受到了艺术教育。 

四、挖掘保护地域特色文化

徽县作为通陕入川要道,为陇右文化、巴蜀文化、氐羌文化交汇地带,多种文化元素相互依存,使传统的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地域特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抓住机遇,焕发了新的生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传承。为了提高公众对于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及认知水平,文化馆不断加强了其推广与维护工作,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并培育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手艺大师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参加各种调查活动来访问这些人物,收集他们的故事等以获取一手数据。徽县文化馆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非遗进乡镇、非遗进校园活动,极大的提高了群众对非遗的认识,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是异军突起,在新时代焕发了勃勃生机,成为地方非遗项目产业化、文旅融合的新生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彰显地方特色文化。目前已经申请到超过两百一十五个的非遗项目,包括五个被列为省级保护名目的项目,如河池小曲、马勺脸谱、泥阳泥塑、山核桃工艺品加工技艺和栗亭砚制作技艺。另外还有二十个名目进入市级传承目录中,十七个进入市级项目,而县级名录则达到了一百九十三项。为了更好地利用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及展现方式,同时保持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并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改革,助力文旅产业的健康持续增长——这不仅是民众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得到充分保障的结果,也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文化馆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文化馆的构建也在不断演变,面对新的问题与环境,创新发展成为了关键议题。徽县文化馆致力于塑造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创造出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名片,以提高公众对文化的认知及热情,从而为其长期稳定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在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文化馆积极探索与其他行业融合的路径,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多元化、复合化的文化服务体系。比如与当地企业、社区、学校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文化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文化馆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

民族的生命线源于文化,而公众文化活动构成了人们的心灵港湾。徽县文化馆开拓创新,发挥优势服务社会。根据县情和徽县历史文化内涵,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等特点,近年来,一直在全县十五个乡镇地域开展公益性文艺演出,演出遍布很多偏僻村落,利用自身优势开拓视野,创新思维,引进新模式,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发掘和推介当地文化,吸引外界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显然,文化馆的建立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进行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公众和参与者得到了教育和锻炼,他们的思想和文化素养也有所提升,人格品质也有所改善,这些都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徽县文化馆在创新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通过加强数字化建设、优化资源整合、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模式等策略,可以更好地推动徽县文化馆的发展,为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化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比如,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融合网络和实体资源,构建多样的文化平台,以实现文化的便利性和更高效率。我们需要深度发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创造出有地域特点的文化商品,以此来增强文化馆的魅力和影响范围。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国内外同行间的互动和协作,引进领先的管理思想和科技工具,助力文化馆的整体发展进步。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