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作者:孙丰明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5-01-24人气:150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后,学界对中国是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有了诸多探讨,但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关涉较少。从源头来看,中国人民的实践具有并联特征、创新特质和历史自觉的深刻自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作用维度出发,能够得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方法论自觉”的结论;二者结合的情境下,需要注重中国实践的特殊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一、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活水

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并联特征。不同于串联式的西方现代化实践,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具有时间叠加态的特点,单就时间维度而言变化大,西方百年的现代化历程被压缩至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时间跨度小;更具有多种业态共时性的典范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齐头并进,蕴含富含阶段性特征的内容更新和结构调整,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阶段性特点,每一阶段的内在连续性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意志,每一阶段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自我解放的践履。

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创新特质,这一特质不啻沉淀于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集体记忆中,更在新的实践场域谱写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诗经》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来说明中华民族的创新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小岗村的革新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制度创新吹响中国经济腾飞的集结号,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社会持续稳定是中国人民对社会治理领域的成就,这一成就表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跃迁,表现在社会长期繁荣安定,这本身就是创新的体现。以论文质量为例,众多中国高校在自然指数上名列前茅,这一现象表明中国整体攀升到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创新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涌现。

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历史自觉的深刻自省。中国人民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主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重要意义在于唤起人民参与到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主体性。毋庸置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的主体意识是被反动势力所蒙蔽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中国共产党唤醒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人民以充分的历史自觉主动参与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人民的历史自觉在于自觉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改变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的现有国际秩序,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灯塔

中国共产党甫一掌握时代之问、历史之问和人民之问,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理论是实践的尺度,科学的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方法论自觉。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并不是教条,而是行动底指南。”列宁指出,“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它就不能不反映出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现实阐释力和美好未来构建力,在鲜活的中国实践热土之上,马克思主义得以再度确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得益彰,二者得以融合。毛泽东思想指引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感召。进入新时代,流动的时间和变化的现实呼唤新思想,以处在新的历史方位的中国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研究对象,以辩证唯物主义、党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经验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应运而生。这一思想具有在场性,即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举旗定向和定型铸魂的作用,是我们时代的精华,又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构建擘画了蓝图,奠立改革的时态和样态;既立足新时代中国这一定义域,对中国的发展和改革等各项事业做出总括性安排,又面向世界,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指出根本出路,充分估计了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国家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澄明不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思潮,为更好建设全人类共同家园描绘了美好图景。

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统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需要把握二者的良性互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能在实践中实现,实践标准内在于科学实践的性质。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是理论也是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全系统、各领域的现代化,为此需要澄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与其他领域实践的关系,找出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需要合理汲取其他领域实践的经验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理论;同时,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引领其他社会领域的建设,缕清脉络,形成发展合力。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需要厘清在中国场域进行实践的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既定的中国土地上存在,为此需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广大科研工作者要在中国具体实践上找出实践的作用机制,通过中国实践丰富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由中国人民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这是在中国场域中发展阶段性的体现,在不同的层次的不同时间方位也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既实现生产力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促进社会财富源泉的涌流和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创造;又要关注到发展平衡性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