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莫家艳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5-02-12人气:236

乡村振兴战略系我国化解 “三农” 难题、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核心。在该进程之中,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完善与创新构成关键的环节,不仅属于维护农民根本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准则,而且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助力法治乡村构建的关键依托。深入研究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一、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内涵与特性

(一)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内涵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是公共法律服务在乡村的体现,由司法行政机关主导,整合多种资源,为乡村居民提供无偿或低成本的多元法律服务,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等,以维护村民合法权益,保障乡村有序运行。例如在农村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事务中,为村民提供法律指导和援助。

(二)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特性

涉农性。乡村产业以农业作为主导,有关土地、农产品交易等与农业相关联的法律问题较为集中,相关服务须紧密贴合农事农务开展。

基础性与通俗性。乡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居民在普法层面的程度较低,因而服务的内容应当契合乡村实际状况,具备通俗易懂的特性,注重基础法律知识的普及。

二、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发展的困境

(一)服务体系建设不足

机构布点与设施问题。乡村法律服务机构分布稀疏,偏远地区近乎空白,现有机构常设施陈旧、功能单一。

人员调配失衡。专业法务人才集中于城镇,乡村极度匮乏,导致工作衔接不畅。再者,政策执行困难。基层组织对政策执行不力,配套细则不明,法规更新时衔接迟滞、执行存在困难。

(二)队伍建设短板

人员短缺与服务质量低。与城区相比较而言,乡村受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有的乡镇甚至一家法律服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也没有,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较大,而补贴标准偏低,挫伤了部分律师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积极性。乡村地区的法律服务机构则普遍存在规模过小、场所设施不完善、人才短缺等困难。

(三)服务供给问题突显

服务规模与覆盖不足。乡村律所、调解站点少,难以全域覆盖,偏远群众求助困难;服务质量存在局限。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简单法律咨询,难以处理复杂案件;资金与人才困境。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财政,社会资本参与少,资金投入增速慢,服务价格低,难以吸引外来人才。

三、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多元化服务体系协同发展

注重部门联动与社会参与。着力组建涵盖司法、农业、民政等部门参与的联动架构,通过定期开展研讨的形式,协同处理乡村法律相关问题。鼓励区域内的律师事务所开展结对帮扶乡村的活动,引导企业对乡村法务项目予以赞助支持,并将村规民约融入法治元素,凭借“自治+法治+德治”的模式凝聚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

(二)“针对性”特色队伍建设

人才培育创新。高校开设乡村法务班,课程重点为农村法务实操、乡村调解技巧,培养专业人才回乡服务。本土人才挖掘及丰富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供给。从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中选拔培养 “法律明白人”,经培训后协助解决乡村法律问题,弥补人力和能力短板。

(三)开创智慧法务供给模式

推动线上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乡村法务专属的云端平台,整合智能咨询、远程调解以及线上普法等多元功能,村民能够便捷地获取所需的法律服务。

提供线下流动服务。设立流动法务 “驿站”,深入乡村开展现场办公以及调解工作,切实将法律服务送至最后一公里,从而实现与乡村民众需求的对接与高效服务。

四、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发展的意义

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通过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引导农民依法参与乡村治理,为村规民约制定和执行提供法律支持,保障村民民主权利。推动乡村治理规范化、法治化,营造和谐稳定乡村社会环境。

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全方位的乡村法律服务能有效维护农民在土地承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合法权益,如在土地征收和农民工维权中提供法律保障,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结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同样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通过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发展途径,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专业化特色队伍及智慧化法务供给等综合性服务,能够有效地提升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这一举措不但有助于保障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推动乡村治理朝着司法现代化迈进,而且能为农村区域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强劲助力,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筑牢坚实与稳固的法治根基。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