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论中国思想中的道
金岳霖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他一生学问主要在三个领域:逻辑学、认识论和形上学。其中他的形上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著作《论道》中。《论道》这部书构思巧妙,具有丰富的原创性思考,里面联系了不少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金岳霖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赋予这些概念以新的逻辑关系,构造了一个融合中西的形上学思想体系。在这部著作中,“道”既是最核心的概念,也是最重要的概念,而且被金岳霖看做是最能代表中国思想味道的一个概念,据冯友兰回忆,有人问金岳霖为什么要用“论道”这个陈旧的名字,金岳霖回答说,要使它有中国味。
一、道是中国思想的形上根基
在《论道》序言中,金岳霖对比了世界三大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认为每一种文明所代表的文化都有它的中坚思想,每一中坚思想都有它最崇高的概念,而道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从中国古代哲学来看,早在先秦时期,道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概念,像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墨家、道家等学派均以道指称其核心思想,而在《易经》中还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样的表述。因而,中国思想内部虽然有不同学派,但在形而上的层面都不约而同地展现出旨归于道的特征,这就使中国思想整体上在探微思玄的形上之域与古印度思想、古希腊思想有了较大区别。以古代中希思想的比较来看,中国关于道的思想与希腊关于“逻各斯”的思想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哲学的话语体系中,道多展开为关于本源的思考,譬如宇宙的本源、道德的本源、思想的本源等等,而希腊的“逻各斯”则主要侧重于对普遍性的追求,一般表现为利用概念展开逻辑分析以探究世界的规律。然而,尽管形上视角有很大不同,但道的形上视野深度却足堪对标“逻各斯”,金岳霖以道来把握中国先秦哲学形上思想的整体面貌特征,的确称得上是一个洞见。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认为,金岳霖把道看做是中国思想的形上根基。
二、道是人行为的最基本原动力
金岳霖还认为道是人行为的最基本原动力。关于原动力这个概念,他在另外一部巨著《知识论》的第十五章中谈到字的情感蕴藏时有所论及,他说:“所谓原动力或推动力,是说有这种情感的人,如果有这种情感动于中,他们总难免不有形于外的行为或动作,因而影响到生活底各方面。”在他看来,人的实践行为往往受到情感的推动,而语言文字作为蕴含情感的一种形式时常对人产生影响。根据情感类型,他把这些文字分为三类:第一类蕴含哲意情感,像道、德、仁、义等;第二类蕴含诗意情感,像秋风、春雨、江南、塞北等;第三类蕴含杂的情感,像“白衣素马”(蕴含忧愁)、“父子”(蕴含亲敬)、“中秋”(蕴含团圆)等。故而,当人们看到或用到某个字时,就容易激发出相应的情感,并造成行为。在蕴含着情感的所有文字中,金岳霖认为道是最基本的原动力,蕴藏最丰富。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道是原动力的形上根据,其他字所带出的情感既出于道、又归于道,道是人行为的最基本推动力。这一认识是前人所没有谈到过的。
在情感的接受方面,金岳霖比较了对道、真如和logos(逻各斯)三个形上概念的感受。他认为印度的“真如”最“本然”,最没有天人界限,可以让人随所之而无不如如,让人最舒服。中国的道则没那么“本然”,给人以“由是而之焉”的感觉,但天人界限并不十分分明,可以让人怡然自得。古希腊的logos给人的感觉非常尊严,让人在知识方面紧张,情感上也不舒服。金岳霖这一视角非常独特,他看到道既不同于真如无天人之分,也不像logos那样天人相阻,道之于人,既是道理,也是境界。人对道,可体悟、可践行,人可以通过不断地提升境界达道、得道。并且,他认为研究道,不仅要求理智的了解,还要求情感的满足。在理智上求了解,即要明白形上智慧的理论内涵,在情感上求满足,则指向人的精神归属。对中国哲学家来说,无论各家,这种形上智慧的双重满足都表现为人归于道。所以金岳霖也表示,研究形上学他可以忘记自己是人,但不能忘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而后者即为道之境界。进一步来看,在中国哲学家这里,如何理解世界与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两个问题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这与西方的理知精神传统有较大区别。换个角度也可以说,中国对道的理解和接受对应着西方的理知与信仰的双重维度,不过不同的是中国人对道的接受不包含宗教感,而是心灵对于高明境界的领悟与安放。所以,道对中国哲学家不仅在理智上而且在情感上有很深的影响,如果说某某是“得道之人”,无疑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三、合起来说的道与分开来说的道
从人对道的理解和运用看,金岳霖把中国思想中的道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合起来说的道,一种是分开来说的道。就合起来说,道一,就分开来说,万有各有其道,道无量。道一是就宇宙大全而言,道无量是就具体的理而言。从道说,道一之道与无量之道都是道,没有本质差别,但从宇宙大全包含无量的理来看,道一又统摄道无量。金岳霖指出,像“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这种指向具体伦理道德的道就是分开来说的道,分科治学所研究的对象也都是分开来说的道,这些学问都是为了探究具体道理,而形上学的对象则不是分开来说的道,是合起来说的道。合起来说的道,也即以道观之,是从统一性的整体视域理解宇宙万物,如金岳霖所言,“如果我们从元学底对象着想,则万物一齐,孰短孰长,超形脱相,无人无我,生有自来,死而不已。”这段话清晰表明了统一性的整体视域不同于基于经验的观察反思。因为从经验的观察出发,万物怎能一齐,短长自有差别,形相更是观察所不可剥离的经验依据,别人非我,我亦非人,生无前在,死则消失。以道观之,则超越了这种基于经验观察所产生的一般理解,表现出一种视域的统合,在这个意义上,道才真正展现出它的形上之维。
四、道论形上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金岳霖对中国思想中的道的分析,清晰阐明了道在中国思想中所占据的最核心、最基础并且最形而上的地位,同时指出了道在现实层面上对中国人的情感与行为的深刻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理解道,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思想,更无法理解中国人情感与行为的内在逻辑。基于这种思想基础,金岳霖在《论道》中建构了一个以道为核心概念的形上学体系,他一方面保留了道被释为本源的维度,把道看做最崇高的概念,认为道是“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道,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的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另一方面,他又把道看做最高的范畴,与式、能、可能、现实、共相、时—空、个体、几、数、太极、无极等概念一起建构了一个逻辑关系紧密的突出结构与演化的“道演”体系。因此,从哲学的创造上来看,金岳霖的“道演”体系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的道论形上学,赋予其现代逻辑的思想内涵,使道论思想演化出与现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新面貌。这种创造性转化,也充分说明了金岳霖对中国思想中的道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