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秦川》的创作风格与演奏心得
《望秦川》是中国当代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王中山为纪念自己的恩师李婉芬而特地创作的一首现代古筝钢琴协奏曲。作品改编自景建树创作的板胡曲《兵车行》。曲目除了加入传统演奏技法外,还衍生出多元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添加了陕西地方戏曲元素(同州梆子),旋律如诉如泣,抒情哀怨,曲式变化灵活,将凄楚悲怨的筝韵交织相融,把秦腔苦调表现得淋漓尽致。王中山还借用了唐代诗人李欣《望秦川》中的题名和诗意来表达自己对恩师的追思、对故乡的眷恋,以及自己人生的一些感悟。
本文主要从陕西当地戏曲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筝曲《望秦川》所包含的地方戏曲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古筝的气息、触弦和情感表达进行探究。笔者结合自身演奏实践经历,从运指技法与情感表达两个维度,深入阐释如何将陕西戏曲特有的声腔韵味转化为古筝的演奏语汇,并通过音色处理与力度变化等艺术手段,准确传递作品蕴含的地域特色与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图。本研究旨在帮助古筝演奏者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在追求演奏技术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达到理性演奏和感性表达相结合的效果。
《望秦川》的创作风格
☆旋律调式的特点
《望秦川》在曲式结构上采用民族燕乐调式,在旋律音调上凝聚了陕西当地传统特殊音韵。燕乐调式的音阶排列是56(♭)712345。陕西音乐中习惯用4和7做文章,这也是陕西音乐的一大特色。曲目在调式运用上巧妙融入清角4音与闰♭7音,生动呈现了陕西音乐中苦音与欢音的独特对比,特征鲜明,极具感染力。
☆秦腔的运用
秦腔又称梆子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源于西周,成熟于秦朝。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秦腔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是以一个曲调为基调,通过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变化而形成的一系列不同的板式。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板、滚板6类基本板式,速度变化的规律是“散—慢—中—快—散”分布的。《望秦川》在结构布局上和秦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由“引子—慢—中—快—尾声”构成,其中的引子和尾声就是秦腔中的散板。《望秦川》这首作品中运用了秦腔中最具特色的苦音和欢音两个腔调,充分展现了秦腔的特性。苦音深沉哀怨、激昂豪迈,适合表达凄凉、悲伤之感,而欢音带给人欢快明朗之感,擅长表现喜悦洒脱之情。在《望秦川》作品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苦音,然而在实际演奏过程中,4更接近于♯4,7更接近于♭7,这两个音根据情绪表达的不同,在音高上也会有轻微的改变。这两个音级自筝曲第28小节起被多次运用,演奏者在演奏时右手旋律渐次下行,音调愈显低沉,左手♯4和♭7音调采用作韵微颤技法跟随气息缓慢滑至下方音,仿佛用旋律来倾诉思念和哀怨之感。
☆眉户曲调的运用
眉户(亦称眉胡或迷糊)被誉为秦腔艺术的源头,其声腔体系源于明清时期关中民间曲调的融合演变,在关中一带广为流传。眉户曲调委婉动听,唱调区别于秦腔的高昂激扬,豪放粗犷,极具深沉悲痛之感。筝曲中细腻的装饰音技法生动再现了眉户唱腔独特的润腔艺术,这一表现手法已成为陕西古筝曲派音乐语言的鲜明特征。散板中多次使用倚音装饰旋律,乐曲开头第一个小节遥指之前都有一个简短迂回的装饰音,仿佛在弹奏前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旋律虽然内敛但富有情意。除了润音以外,陕西的方言强调句头咬字,着重字的音头,所以筝曲在演奏时要突出音头。曲中38到43小节有一段铿锵有力的扫弦并加上左手按滑技巧,音响效果气势磅礴,每个乐句以鲜明的音头起奏,每个音符都直击心灵深处。这段旋律跟随演奏者的气息一气呵成,情绪起伏悠扬,演奏时强调旋律的强弱变化,具有层次感。而小高潮将乐曲推入下一部分。
☆碗碗腔的运用
碗碗腔是陕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灯碗腔”“阮儿腔”。碗碗腔唱词通俗典雅,音乐悠扬轻盈。因碗碗腔通过敲击碗来确定乐曲的轻重缓急,故得此名。碗碗腔在形成过程中吸收老腔的艺术成分较多,为与老腔相区别,它又被关中东府人称为“时腔”。
碗碗腔在表现哀怨悲伤的情感时常将叹气作为开头,筝曲中出现较多的是运用在遥指段落的加重音头。在乐曲的第45小节,一个快速刮奏接了一段饱含深情的遥指旋律。这段遥指模仿哭腔的颤音,前三音加重音头,像极了愁苦之人述说自己的悲伤。这种音乐语言模仿了碗碗腔的声腔特性,催人泪下。
碗碗腔的旋律特点与《望秦川》有着密切的联系。筝曲中第66小节一个八音跳进、第67小节的四度跳进、第72小节中的七度跳进,都运用了碗碗腔“下行多级进、上行多跳进”的旋律特点。下行级进结合苦音调式的二变音,把哀怨的音乐氛围烘托到了极致。
《望秦川》的演奏心得
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源于作曲家的创作,更需要演奏者的精湛诠释。演奏者作为作品与作曲家之间的艺术纽带,通过二度创作将乐谱转化为动人的音乐。一首好的作品的二度创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演奏者需要在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和用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并升华作品本身,与作品合二为一。在传递作品本身情感的同时,演奏者还要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这就是诠释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
☆演奏中的技术把握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此诗乃唐代诗人岑参聆听秦腔后,感怀至深而作。秦腔唱腔或如泣如诉的散板慢调,或慷慨激越的高亢旋律,自古便令人闻之恻然,肝肠寸断。陕西筝曲大多采取“右手声,左手韵,以韵补声”的演奏形式,右手的演奏技巧促成了其独特旋律的发展,而构成乐曲风格的关键并不是右手的旋律,而是左手的作韵。左手在筝的左侧用不同方式按压琴弦,从而使音乐产生各种美妙的音效差异。
☆演奏中对气息的把握
陕西筝派尤其讲究气息的贯通运用,从乐段布局到乐句处理,乃至单个音符的演绎,都注重气韵的流转与衔接,演奏者需随旋律起伏而调节情绪。秦腔艺术尤其强调气息、肢体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这种艺术追求具体表现为:气息需随音乐情绪自然流转,音与音之间恰如传统绘画的留白,蕴含着艺术间的相通之道。演奏者需以气韵填补这些微妙的间隙,使音乐线条既连贯流畅,又富有艺术张力。筝曲《望秦川》的引子段落(散板)将气息运用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奏者需以沉稳内敛的气息支撑,在张弛有度的散板节奏中,通过手臂的微妙起落与指尖的细腻触弦,塑造出凝聚而深沉的音色。筝曲《望秦川》每个乐句都需伴随着绵长的呼吸,让音符在气息的流转中自然消逝,留下悠远的余韵与深切的情感回响。秦腔音乐中,乐段与乐句的划分皆以气息运演为要。这一演奏精髓对演奏者提出了较高要求,需在研读乐谱之初就准确划分乐句结构。演奏者应通过反复吟唱谱面旋律,深入揣摩音符与文字内涵,结合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方能寻得最贴切的情绪表达方式。
☆演奏中触弦处理
恰当的触弦技法直接影响乐曲的艺术表现力。不同作品对触弦方式各有要求,如《望秦川》就需交替运用弱触(轻柔点弦)与强触(坚实拨弦)两种技法,通过音色对比增强音乐感染力。弱音处理较之强音更具难度,其力度把控尤为精妙,过则失之刚硬,不及则流于虚浮。理想的弱音当弱而不虚,演奏者需协调手腕与指关节的协同发力。曲中板段落虽标以弱音,却非简单的轻缓触弦。部分演奏者的常见误区在于将弱音等同于慢速触弦。事实上,此处旋律需以迅捷的触弦手法配合瞬间爆发力,方能准确表现从悲恸到激愤的情绪递进,完美诠释从如泣如诉到慷慨激昂的艺术转折。
在常规训练中,演奏者应保持肢体放松,重点锤炼指尖的爆发式触弦能力,同时配合手腕的协调带动,以达到迅捷精准的触弦效果。强音演奏虽较弱音更易掌握,但要获得饱满圆润的理想音色,仍需演奏者精准发力控制。不当的力度处理会导致音色炸裂、干涩或紧绷,因此演奏者需注重触弦角度与力度的协调统一。演奏者要想达到正确的强音效果,需要从后背、大臂到小臂再到手掌送至指尖,在触弦的瞬间凝聚所有力量,再爆发出来。
☆演奏中对情感的把握
从古至今的音乐表演都讲究以情带声,乐曲情感的把握是表演一部作品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音乐以情感为魂,技巧为形。源于心灵深处的乐音既能传递情感,亦能重塑情感,在演奏者与听众之间架起共鸣的桥梁。一名成功的演奏者在演奏乐曲时要带入自己内心情感,也就是要身临其境去感受创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当演绎哀婉悲怆的乐段时,演奏者需将自身沉浸于作品情感内核,使悲戚之情自然流淌于弦音之中。在处理激昂澎湃的高潮段落时,演奏者则要以极具张力的演奏实现情感的戏剧性迸发,这正是音乐表演中情绪渲染的艺术魅力。优秀的演奏者需通过深度二度创作,在舞台这一充满变量的艺术场域中,实现技术控制与情感表达的完美平衡。如何达到这种“人琴合一”的至高艺术境界,正是每位演奏者需要终身修习的课题。
结语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古筝演奏家和专业作曲家运用陕西地方传统音乐中的元素,结合创新技法,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筝曲,为筝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时代在前进,艺术在发展,筝曲的创新也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筝曲《望秦川》反映了现代人音乐文化的审美,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土壤,同时协奏乐器的加入大大提升了音乐的感染力,使乐曲迸发出强劲的气魄和吸引力。笔者通过对《望秦川》的深入研究,呼吁广大古筝演奏者在精进技艺的同时,更要重视对传统戏曲音乐文化的学习。陕西传统音乐虽独具艺术魅力,却面临时代发展的挑战。演奏者唯有在保持本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能在当代艺术百花园中独放异彩,使中国传统音乐生生不息、永葆活力。
文章来源: 《大河美术报》 https://www.zzqklm.com/w/qk/35647.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