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探索隐性知识流转密码
《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是一本深入剖析项目型组织知识管理核心问题的佳作,为理解和优化组织内知识转移提供了系统且全面的视角。该书在分析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过程要素的基础上,从成员知识转移动机和组织情境角度构建规范化的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要素系统,运用动态粒认知图模型进行要素特征选择。结合经典研究量表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系统测量量表。分别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机器学习方法探讨项目型组织成员知识转移动机和组织情境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机制,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克服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与计算机、复杂系统理论等多学科交叉,探索解决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系统复杂性,拓展项目型组织新型管理实践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意义
第一,研究方法的拓展及应用。粒计算是一种看待客观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信息粒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信息粒化是人类处理和存储信息的一种反映。该书以粒计算理论为基础,与动态认知图理论相结合,并在原有粒认知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粒认知图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系统要素的特征选择。
第二,跨层次分析的必要性。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个体行为既受到其自身特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所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应将个体效应与组间效应分割开来。如果只关注个体效应,而忽视组间效应,由于相似背景个体相似程度比组外相似程度更高,那么在个体层面上得到的相关系数可能有误;如果只关注组间效应,将会丢失了重要的个体信息。既有研究通常只关注成员知识转移动机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或者组织情境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忽略了组间效应。该书应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项目型组织成员动机和组织情境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跨层次影响,多层线性模型能够捕捉到高层结构数据(组织情境)对低层结构数据(成员)的影响效应,并且能够解释多层结构间的复杂关系,对探索项目型组织成员知识转移动机、组织情境对知识转移效果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第三,机器学习方法的应用。除了多层线性模型的应用,研究者试图探索一种基于数据的而非基于假设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项目型组织成员知识转移动机、组织情境、知识转移效果三者间影响关系的挖掘,提高了社会科学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精确性,为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二、实践意义
进入21世纪后,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营环境和客户非标准化需求,组织/企业任务多以“项目”的形式完成,因此项目型组织应运而生。知识是项目型组织成功的关键资源,项目型组织只有有效整合并利用分布在各个“项目”和组织成员中的知识资源,才能达到缩短项目进度、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目的。该书以项目型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组织情境下成员的知识转移动机与知识转移效果的跨层次影响,这对项目型组织管理者制定项目实践管理策略,提高项目绩效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第一,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能动性的提升
动机是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知识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够得以传播、应用、保存。显性知识可编码存于文档之中,隐性知识因其难于格式化,多存于人的头脑中,不可编码、难于转移。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得以传播、交流、应用都需要“人”的参与。因此,从项目型组织成员知识转移动机方面着手研究对于提升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的能动性,加强知识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项目型组织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提升
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项目”提升绩效、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减少重复性工作,共享最佳实践方案及生成新的技术和服务。该书将粒认知图理论、多层线性模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法与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管理实践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中归纳总结项目型组织领域内具有普适性、共通性的研究结果,为我国项目型组织知识管理积累理论成果,为项目型组织管理者提供最佳管理实践策略,从而达到节约组织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升项目型组织知识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本书的亮点在于:第一,突破了既有文献中对项目型组织成员知识转移动机与组织情境研究割裂的情况;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粒认知图的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要素特征选择模型;第三,区别组间差异和个体差异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项目型组织成员知识转移动机、组织情境对成员知识转移效果的跨层次影响;第四,针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所存在的人工误差问题:验证假设不存在/潜在的关系没有得到验证。突破传统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从“数据”出发,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智能算法挖掘项目型组织成员知识转移动机、组织情境以及知识转移效果间的内在联系。
在研究视角上,本书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它突破了传统组织研究局限,聚焦项目型组织这一独特情境。项目型组织以项目为导向,具有临时性、动态性等特点,知识转移过程更为复杂多变。书中深入探讨这些特性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为项目型组织的知识管理开辟了新路径。
书中提供的工具和模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从知识转移的特征要素分析到识别模型的构建,都给出了详细的方法和步骤。组织管理者可直接借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个人”及“组织”角度制定知识转移激励方案,提升组织的知识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