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徐嘉音来源:《经济导报》日期:2025-07-22人气:14

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核心阶段,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打牢思想根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劳动观,并引领他们学会知行合一,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把抽象的道德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与习惯。这样才能将他们培育成德技并修、具有社会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挖掘思政教材内涵,打造“思政+劳动”知识体系
  就高中思政教材来看,含有大量劳动教育素材,教师可通过深度挖掘教材,梳理出“思政+劳动”的综合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第一,从高中思政教材出发,提炼劳动教育主题。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经济与社会》为例,聚焦于“新发展理念”和“劳动者权益”的主题,可提炼出“科技创新背景下的劳动价值”和“劳动权益保障与社会公平”两个核心主题。教师可借助实际案例,带领学生们深入讨论“大国工匠”在高精尖制造领域的贡献,帮助他们深化对“劳动创造财富”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解。同时,融合《哲学与文化》章节中关于“实践与认知的关系”这方面的内容,安排“劳动实践对价值观塑造影响”的探究性活动,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第二,开发校本课程,拓展知识维度。基于通用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劳动中的家国情怀》《职业伦理与责任》,以此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素养。以《劳动中的家国情怀》为例,课程中专门安排了“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及“大国重器的幕后工匠故事”等章节,采用实地考察与人物访谈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劳动对国家进步的价值。此课程渗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共同富裕”理念,引导学生探讨劳动如何推动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二、注重创新实践,构建“课堂+基地+社区”三维实践平台
  实践在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中扮演着核心的连接角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通过建立“课堂+基地+社区”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打破传统的教育局限。这一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劳动环境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一)课堂上组织模拟劳动场景的实践活动,激活思政课堂
  在思政课堂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可采用角色扮演和模拟实验等方法重现劳动情境。以《经济与社会》教学为例,组织学生模拟“企业运营决策”场景,分组饰演员工、管理层及消费者角色,在探讨“利润分配”和“技术创新”等议题时,亲身体验劳动与分配之间的关系,深刻领悟“按劳分配为主体”制度的优越性。这类实践活动将抽象理论转变为具体的操作任务,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思政认同感。
  (二)校企合作,打造实践基地
  通过校企携手构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推行深度沉浸式的劳动体验。比如,与制造企业联合创办“匠心传承研习营”,让学生亲历产品组装、品质评估等工序,在工程师的引领下体会精细工艺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同时,与生态农庄共同创建“自然耕作园地”,通过参与种植、养护、改良土壤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将思政教育融入劳动技能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深刻体会“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这一真理。
  (三)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依托社区平台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治理之中。比如,可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及“助老智能设备培训”等服务项目,利用思政课程中的“公共参与”及“社会公德”等理论来解决实际难题。活动结束后,借助“服务日志”和“社区意见表”等工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劳动是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从而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构建“过程+结果”的二维评价机制
  过往单一的评价机制无法完整地揭示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际成效,因此,建立一套包含“过程”与“结果”的双向评价机制变得至关重要,以期实现动态监控和全面评价的协调统一。就过程性评价而言,主要需记录学生劳动参与和思政认知的变化。通过创建“劳动成长档案袋”,全面跟踪学生的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时间、技能习得、团队合作等量化参数,以及劳动态度的变化、职业意识的深入理解等质化特征描述。以“校园农场”实践活动为例,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农业劳作时的规范程度及其在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通过分析“劳动日记”中的自我反省内容,评估学生如何培养出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形成生态保护的价值观。同时,引入同伴间互评与自评机制,如设计“团队贡献度评分表”,以量化的形式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责任感表现。
  就结果性评价而言,主要检验劳动成果以及思政素养的形成。可通过“劳动成果展评+思想政治主题报告”的方式进行考察,如在“劳动技能大赛”上展出工艺制品,并要求参赛者介绍作品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或在“社区服务总结大会”上展示服务成果,并探讨劳动如何推动社会公平。评价标准应紧密结合思政目标,比如将“劳动成果的独特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新发展理念’的实际应用能力”相联结,将“服务社区的实效性”与“公众参与意识的体现程度”相结合。此二维评价机制融合了过程监控与结果验证,不仅关注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视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内化,为融合式教育提供精准反馈。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71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